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药对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大都为分布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CAMs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导致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并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与活化、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黏附分子,将已发现的黏附分子分为五类:①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IgSF):主要包括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即CD54、ICAM-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②选择素家族(SF):包括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其成员通过与其碳水化合物配体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滚动.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多分子参与的高度有序的过程,其转移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已知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某些黏附分子的表达异常有关。P-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通过与其配体结合介导着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特异性黏附,  相似文献   

3.
P选择素(P-selectin,Ps)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介导的细胞黏附在机体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初期起着主导作用,被认为是血小板活化的金标准[1],还是内皮  相似文献   

4.
钙粘连素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钙粘连素(cadherin)是主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之一,钙粘连素家族由功能结构相似的分子组成,它们介导细胞黏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钙粘连素分子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黏附功能,还具有识别细胞、调控组织器官形态发生、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甚至神经传导等更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与肿瘤的发生及转移机制也有关,而且不断有新的家族成员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汪红英  徐红 《广西医学》2007,29(5):726-72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1927年Sampson等提出的经血逆流学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可,许多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逆流的子宫内膜碎屑可以黏附、植入腹腔.黏附作用是Ems发生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是通过一系列位于细胞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 molecules,CAMS)来介导的.按照结构和功能不同,CAMS分为整合数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D44分子五大类.  相似文献   

6.
P选择素(P—selectin.Ps)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介导的细胞黏附在机体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初期起着主导作用.被认为是血小板活化的金标准,还是内皮细胞活化的重要标志,与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病关系密切。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个表现,发病机制复杂,血小板活化与内皮细胞损伤是两个重要环节,黏附分子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对P选择素与DN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P-选择素是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分,主要表达在活化的血小板/内皮细胞表面,可介导细胞初始黏附及参与启动白细胞黏附迁移级联过程。研究表明P-选择素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多种病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P-选择素的早期抗黏附调节,已在抗炎、抗血栓、抗肿瘤转移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迄今为止,EM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可1927年Sampson等提出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时进入腹腔的内膜细胞必须先与腹膜发生黏附,才可能成功地种植与浸润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黏附作用是EM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黏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位于细胞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来介导的。按照结构和功能不同,CAMs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本文就近年来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史雪梅  黄亮 《医学综述》2004,10(7):391-394
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涉及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一系列炎症因子。白细胞的黏附、聚集、激活、脱颗粒和呼吸爆发可启动和加剧ALI的炎症损伤,而白细胞的一系列活动与黏附分子密切相关。黏附分子有5个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依赖黏附素和H-细胞黏附分子超家族(CD44)。其中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β2-整合素(CD11/CD18)与自细胞的功能变化和ALI的炎症损伤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P-选择素(CD62P,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选择素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CD44v6与E-钙黏附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细胞生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herin)是两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关系十分密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CD44v6和E-钙黏附素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是由结构相关的糖结合蛋白组成,可介导白细胞向活化的血管内皮始动。由于这一过程是启动并维持炎症反应的关键步骤,人们认为选择素是研制新的抗炎疗法的重要靶标。本文作者证实合成的全选择素拮抗物bim osiam ose可有效治疗临床前银屑病模型及银屑病  相似文献   

13.
P-选择素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金建生 《医学综述》2008,14(9):1379-1381
P-选择素是黏附分子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可在血流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起始黏附作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个表现,发病机制复杂,黏附分子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尤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密切。在高糖等病理状态下,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如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使核因子κB活性增高,从基因水平调控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钙黏附素(cadherin,Cad)是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个重要家族,由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单链跨膜糖蛋白组成。经典的Cad蛋白按其最初来源分为: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神经型钙黏附素(N—cadhefin,N—cad)、胎盘型钙黏附(P—cadhefin,P—cad)等,分子量均在120kD左右。该家族的特点是既可以作为受体,又可以作为配体,按嗜同类结合方式而相互结合。Cad家族中各种黏附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细胞内区、跨膜区、细胞外区。在细胞内,Cad的C末端与β-或γ-连接索(catenin)以及p120ctn结合形成黏着结合体(adherens junctions,AJ),β—catenin或γ-catenin又通过α—catenin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相连,参与细胞信号的转导、组织形态发生和胚胎发育等过程。cadherin/catenin(Cad/Cat)分子复合体是钙黏附素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南柴胡多糖(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polysaccharide,BP)的理化性质、溶液高级构象及拮抗P-选择素介导的细胞黏附能力。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BP,利用化学法(苯酚硫酸法、间羟基联苯法、Bradford法)、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刚果红染色和圆二色谱分析BP的理化性质及溶液高级构象,利用细胞黏附和蛋白互作实验评价BP拮抗P-选择素介导的细胞黏附活性。结果 BP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6.44kDa的酸性杂多糖,糖醛酸含量为19.33%,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5种单糖组成;BP在溶液状态下,不存在三股螺旋结构,分子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但不对称性受浓度和温度影响;BP显著抑制P-选择素介导的HL-60与CHO-P细胞的黏附,并阻断P-选择素与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1,PSGL-1)的相互作用。结论 BP是由5种单糖组成的酸性多糖,能阻断P-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黏附作用,具有开发成为新型抗炎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粘附分子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主要包括五大类:选择素(selectin)家族、粘蛋白样(mucin-like)家族、整和素(integrin)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和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族(简称钙粘素),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归类的,如CD44、CD36等,它们在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粘附分子与肿瘤的关系,并简述其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7.
E-选择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丽梅  孙青 《医学综述》2008,14(2):185-187
E-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自1985年发现E-选择素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现就E-选择素的结构、表达、调节的论述以及近年的E-选择素功能、E-选择素与疾病相关性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斌  邵福源  赵忠新  李莉 《上海医学》2002,25(5):308-309
脑缺血性损害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与整合素家族的结合,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白细胞黏附外渗,阻塞微血管,产生氧自由基对脑组织造成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主要的2种.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也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血管性疾病之一。黏附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蛋白酶解离素( ADAM)家族是一类含有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的蛋白分子,具有蛋白水解、细胞间的黏附、融合、迁移、信号传导、生物活性因子释放等功能。在炎症反应中,ADAM可以介导L-选择素,VCAM-1,ICAM-1,CX3CL1和CXCL16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黏附分子的脱落,从而调节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形成,未来可以作为新的药物靶点来治疗血管疾病,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肿瘤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与细胞骨架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改变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功能障碍有关。细胞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结构,黏附分子除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外,在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也起重要作用。β-连接素(G-cat)是一种直接与作为黏附分子的E钙蛋白连接的连接蛋白,并与α-连接素、γ-连接素共同构成黏附连接的E-cad/cats复合体,对维持上皮极性、完整性起重要作用,连接素的异常将导致E-cad/cad复合体异常,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我们应用SR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的β-连接素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组织的分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