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萤叶甲属的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萤叶甲属Meristata 为Chapuis 1875年所建立,是东洋区分布的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藏两省,中名以其体大型而得。目前全世界已知11种,中国有9种。本文对本属征进行了重新厘订,并对中国种类做了系统的研究及记述,它们是褐大萤叶甲Meristata dohrni (Baly), 长大萤叶甲Meristata elongata (Jacoby), 黑斑大萤叶甲Meristata fallax (Harold), 黑胸大萤叶甲Meristata fraternalis fraternalis (Baly), 黑胸大萤叶甲云南亚种Meristata fraternalis yunnanensis (Laboissiere), 象牙大萤叶甲Meristata pulunini (Bryant), 四带大萤叶甲Meristata quadrifasciata (Hope), 六斑大萤叶甲Meristata sexmaculata (Kollar et Redtenbacher), 黄腹大萤叶甲Meristata spilota (Hope)。亦对Meristata fraternalis yunnanensis 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根据其鞘翅斑点及其雄性生殖器形状将原Meristata yunnanensis 降为Meristata fraternalis 的亚种。  相似文献   

2.
杨星科 《昆虫学报》1991,34(3):349-351
额凹萤叶甲属 Sermyloides 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它以头部额唇基区凹陷、其中有一些隆起为属的主要特征,是典型的东洋区分布属。目前本属世界已知21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我国南方,本文又增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我国四川贡嘎山的萤叶甲属1新种:匀刻萤叶甲Galeruca regularis sp. nov..模式标本中正模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副模由荷兰Ron Beenen博士个人收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采自武陵山区萤叶甲亚科额凹萤叶甲属Sermyloides一新种:王氏额凹萤叶甲S.wangi sp.nov.。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阿波萤叶甲属的属征作了补充描述,并了采自我国武陵山区的二新种,头阿波萤叶甲及天平山阿波萤叶甲。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柱萤叶甲属研究报告之二,报道了前胸背板黑色的五新种:阿波柱萤叶甲Gallerucida apurvella sp.nov.,黑龙江柱萤叶甲G.heilongjiangana sp.nov.,双刻柱萤叶甲G.nothornata sp.nov.,褐足柱萤叶甲G.postifusca sp.nov.,及凹头柱萤叶甲G.solenocephala sp.nov.。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阿波萤叶甲属Aplosonyx的属征作了补充描记,并记述了采自我国武陵山区的二新种,黑头阿波萤叶甲A.nigricepssp.nov.及天平山阿波萤叶甲A.tianpingsh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8.
姜胜巧 《昆虫学报》1990,33(4):455-456
宽缘萤叶甲Pseudosepharia Laboissi(?)re是萤叶甲亚科中的单模属,目前全世界仅知产于四川的Pseudosepharia dilatipennis(Fairmaire)一种。本属鞘翅强烈膨阔,侧缘近圆形,翅端平截,缘折甚宽;前足基节窝开放;后足胫节端部有一较长的刺,第1跗节颇长,长于其余三节之和。 作者在整理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种,是借南开大学的标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中国日萤叶甲属四新种(鞘翅目: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胜巧 《昆虫学报》1989,32(2):221-225
本文记述萤叶甲亚科日萤叶甲属Japonitata Strand四新种,分别采自西藏墨脱地区、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上海昂虫研究所。 红日萤叶甲Japonitata ruficollis新种 棕红色;腹面棕黄;触角黄色,端末1节或2节黑色。 头部光亮,上唇较小,宽约为长的1.5倍,前缘完整,表面中部有一排具刚毛的刻点;额唇基呈三角形隆凸,无刻点;额瘤较平,不甚显突,横形,前内角向触角间延伸;头顶微凸,无刻点。触角微短于体长,第2节短小,第3节略短于第2节的两倍,第4节明显长于  相似文献   

10.
杨星科 《动物学研究》1992,13(3):257-261
本文对我国异额萤叶甲属Macrima已知种作了总结,共9种,其中双裂异额萤叶甲Macrimabifida sp.nov.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陈世骧 《动物学研究》1992,13(2):133-137
本文报道了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柱萤叶甲属Gallerucida的三新种:基红柱萤叶甲G.basalis sp.nov.褐缘柱萤叶甲G.limbatella sp.nov.、小柱萤叶甲G.parva sp.nov.及一新纪录种:黑缘柱萤叶甲G.limbata(Baly,1878)。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萤叶甲亚科中柱萤叶甲属鞘翅具黑色刻点的种类进行研究,共记述4种,我国已记录3种,其中1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13.
窝额萤叶甲属Fleutiauxia是以东洋区分布为主的属,中名以其额区凹洼而得。本属种类以为害桑树较多,为害大豆、胡枝子等也有记载或报道。目前全世界已知11种,我国已掌握9种。本文是本属中国种类小志,其中有1新组合种和4个新种,新种模式标本除注明外,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萤叶甲亚科中柱萤叶甲属鞘翅具黑色刻点的种类进行研究,共记述4种,我国已记录3种,其中1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山萤叶甲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的高山萤叶甲系指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中国种类,总计131种,分隶于49属,分别占萤叶甲亚科我国已知种,属的1/6和1/2,其分布区域以青藏高原,特别是横断山区种,属分布最为密集。部分属,种也涉及到台湾,而且表现出台湾与中国西部横断山区间断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发现于福建武夷山的萤叶甲亚科1新种:棒角日萤叶甲Japonitataclava-taYangetWu,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以及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 Baly线粒体COⅠ基因720 bp序列,并调用GenBank中小萤叶甲属等其他8种昆虫的同源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以小猿叶甲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法(BI)建立这些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萤叶甲属昆虫COⅠ基因A+T含量平均为71.8%,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氨基酸的变异率为18.3%; 小萤叶甲属与外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169~0.198)远远大于属内种间的距离(0.001~0.134)。依据分子系统树结果我们推测小萤叶甲属昆虫的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在传统分类学上曾隶属于其他属的几种昆虫与小萤叶甲昆虫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 6个地理种群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扬州种群的核糖体DNA第1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1)的测序,并调用GenBank中该属其它4种昆虫的同源序列,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lign程序对小萤叶甲属种间、同种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ITS1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了分析,运用Mega3.0软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NA-ITS1基因在小萤叶甲属昆虫中进化速度较快,种下具有一定的差异,种间差异明显.该基因适合小萤叶甲属种间和种下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化树显示,菱角萤叶甲泰安种群和扬州种群形成一个分支,益阳种群和新余种群形成一个分支,苏州种群和上海青浦种群形成一个分支,这一现象说明6个地理种群的菱角萤叶甲分化与寄主和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模糊聚类、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国12个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的形态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数量性状变异和地理分布间的关系,并对菱角萤叶甲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界定。聚类分析将我国菱角萤叶甲12个地理种群分为6个部分:其中西南云贵高原地区的保山种群为一组,华南地区的广州种群为一组,东北地区的沈阳种群为一组,华中地区的孝感种群为一组,长江以北地区的淮安、扬州、泰安和阜阳种群为一组,长江以南地区的常州、嘉兴、青浦和义乌种群为一组,可见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的数量性状变异与地理分布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菱角萤叶甲各器官的长度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变异的关系,变异与性状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采用形态学测量的方法对于确定菱角萤叶甲亚种的地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究丝殊角萤叶甲Agetocera filicornis (Laboissiere, 1927)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叶甲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丝殊角萤叶甲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选择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和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的128个物种作为内群,选择肖叶甲亚科Eumolpinae的3个物种作为外群,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叶甲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丝殊角萤叶甲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 814 bp,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控制区。其线粒体基因组AT含量丰富(76.6%),并且AT偏斜为正值(0.053),GC偏斜为负值(﹣0.252)。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支持萤叶甲亚科为单系群,叶甲亚科为非单系群。【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丝殊角萤叶甲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了叶甲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叶甲亚科、萤叶甲亚科和丝殊角萤叶甲的系统发育提供线粒体基因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