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军用通信方舱的升温速率影响到通信方舱车在严寒条件下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了通过有限元辅助设计方法提升通信方舱升温过程设计的效率和精度,对方舱进行了-40 ℃环境下的升温试验,同时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方舱的热仿真有限元模型,完成了方舱升温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对比5个监测点升温速率的仿真和试验结果,仿真计算结果的误差范围为6% ~22.2%,在工程仿真误差范围之内,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表明以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辅助通信方舱升温过程设计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设备小型化发展,方舱内设备对散热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液冷系统能有效提高散热能力,但冷却系统质量大,对方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高,特别是在方舱吊装状态下,是该种方舱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工况。该种类型的方舱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承载区域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验证,提高设计效率。针对某型设备方舱的布局特点,在结构上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对于载荷较大的区域进行了局部加强,并在合理简化的前提下建立了方舱舱体骨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舱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型方舱结构设计合理可行,同时说明有限元方法在结构设计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说明有限元方法能有效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中针对某型电子设备方舱出现的散热问题,运用6SigmaET 软件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措施。首先介绍该型号方舱的基本概况,并根据经验对方舱散热进行分析;然后运用6SigmaET 软件对方舱进行热仿真,分析方舱散热欠佳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增加机柜周围冷空气输入量和改善热循环两方面设计优化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方案的效果。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冷空气输入量和热循环方式对机柜降温有直接影响,优化后设备方舱整体降温明显。该优化方案对电子设备方舱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虹  杨明明 《机电信息》2014,(20):55-58
根据工程实例,并结合系统风管管路与机组平面布置图纸,阐述了制药车间洁净空调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并对设计中的计算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了冷热负荷计算、风量计算及房间正压的设定。同时对洁净空调系统设计中的系统划分、设备选择、气流组织、系统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某车载方舱正样研制过程中,由于装载储运柜的墙式框架结构以及系统严酷而复杂的越野车载要求,需对初样方舱进行改装加固以满足整车系统的使用要求。文中针对研制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给出了设计思路;结合储运柜隔振系统的布置方案和初样方舱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方舱的加固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方舱加固前后2种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对比。仿真计算结果和正样方舱的实际应用表明:加固设计是必要的,而且合理可行,能满足整车系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代战争对装载各类高性能电子设备的方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电磁屏蔽要求,使用高性能电磁屏蔽方舱已成为保证武器装备战斗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某型军用屏蔽方舱转接孔口设计的情况,从方舱的电磁屏蔽原理入手,依据电磁屏蔽效能的理论计算方法,详述屏蔽方舱转接孔口的结构设计要素。最后按照国军标进行屏蔽测试验证,方舱转接孔口能够达到屏蔽指标要求,可为同类屏蔽方舱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资源受限的网络,而基于移动sink节点进行数据收集是提高网络性能的有效机制。我们研究了求解移动节点的调度的MES算法,提出了基于簇结构和移动sink节点调度相结合的分层数据收集算法,该算法基于簇结构计算移动sink节点移动路径。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该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算法能在能量高效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网络时延等QoS性能,且对网络结构和应用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Icepak软件对某雷达方舱内的热环境进行仿真建模,计算分析现有方舱总体设计布局下,空调提供冷量能否满足舱内发射机的正常工作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舒适度要求。结果表明,发射机在半功率和满功率工作模式下,空调提供冷量均可满足舱内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要求和操作人员的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hyperm esh对国产某微型车仪表板头部碰撞模型建模,利用DYNA计算得到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并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本模拟方法是否准确有效;在保证了仿真精度的基础上,对安全气囊盖下结构做了优化改进,对比前后两种结构形式下仪表板性能,为同种情况下减小仪表板本体开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军用电子设备方舱,按照方舱总传热系的测试标准,从数值传热学的角度,提出方舱总传热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并编制了方舱总传热系数的分析计算软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细络联联接的细纱机和络筒机各自所需的温湿度条件,本文采用一种通过调整送风口结构参数来精确控制送风方向及气流分布的定向送风口,利用CFD技术对不同送风口结构下的车间气流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速度场、温度场及湿度场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当导流板角度一定时,整流格栅的通孔直径从10 mm增大至32 mm,工作区域的风量和温度分布更均匀,相对湿度可以满足各自工艺需求,但机器周围风速偏高。综合考虑确定通孔直径为30 mm时的送风口结构为最优结构,并试验验证。研究结果可以为纺织空调送风口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气流组织变化对空调机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列车提速以后,车体表面压力的变化情况和规律.采用Fluent 6.3应用SIMPLE算法对高速列车表面气流组织建立计算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的列车表面气流组织变化的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得到列车表面压力随车速的变化,通过与相关文献提供的实测列车压力分布进行比较,得到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分析了气流组织变化对列车空调机组的影响,为分析因提速引起的空调变工况性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现的现有列车客室顶部两侧送风中部回风的气流组织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用车顶两侧散流器送风,经内装拐角顶板的缝隙及设在座椅下方的风口回风的气流组织方案,通过仿真计算分析,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人工环境试验室气流组织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人工环境试验室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计算,在试验室送风腔内增加扰流件,对实验区域空气流动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改善了试验室气流组织分布,对工程设计选型与空调检测试验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某雷达转台翻转机构一体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海平 《电子机械工程》2008,24(5):18-21,54
介绍了一种雷达转台翻转机构的结构设计与分析.该转台翻转机构和方舱采用一体化设计,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台翻转机构结构件进行了力学分析与设计优化;文中详述了该机构在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下各组成部分的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并给出了计算结果.经过对实物的实际测量和使用验证,证明该雷达的转台翻转机构和方舱一体化设计是成功的,完全满足雷达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非线性分析的方法对转向盘刚度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进而根据安全碰撞的要求,可以验证其结构设计的优劣;对仿真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吻合很好,证明了仿真计算的正确性.运用非线性分析验证其结构设计,减少了产品试验次数,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龙岩某五星级酒店套房内空调作用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研究,用传热模型和k-e湍流模型对计算域进行稳态求解,通过模拟分析套房内气流组织情况,为酒店套房风口布置与气流组织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的履带式移动平台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转向困难、对履带板磨损严重等问题,为此基于履带式高效转向平台[1],设计出一种新型履带式移动平台。该平台与传统意义履带式平台结构类似,两侧各放置一条履带。利用Solidworks建立平台模型,将建好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仿真,通过对平台直线行驶、中心转向、B/2转向等运动状况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以此验证此平台具有稳定的运动性能,对下一步平台的实物研制及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分析了方舱空调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应用热平衡原理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方舱冷热负荷的计算、通风管道压力损失计算及空调的选型,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及其理论的正确性,为方舱空调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一种数学计算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速动车车厢内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是研究列车内气流组织的基础。采用CFD仿真技术对某高速动车组通风系统的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并引入UIC-533标准,利用乘客区气流的温度和速度测点值,验证了通风系统对人体舒适度的合理性。这种理念在动车通风系统的设计上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