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飞行质谱法、肌钙蛋白Ⅰ(TnI)快速检测法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胸痛发作2 h之内的早期AMI(A1组)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5例.利用飞行质谱法测定所有血清,利用TnI快速检测法测定AMI患者的血清.再将病历齐全的同时用飞行质谱法和TnI快速检测法测定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A1组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质荷比为8149.84和5910.00.这两种蛋白质的差异呈显著性.A1组患者在质荷比8149.84的蛋白质呈低表达;而在质荷比5910.00的蛋白质呈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AMI的血清标志物.②飞行质谱法的敏感性是000000E-M8,特异性是0.008,飞行质谱法对早期AMI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明显优于TnI快速检测法.结论飞行质谱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快速、准确诊断早期AMI,优于TnI快速检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活化血小板糖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冠心病患者按照病变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例,均检测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阳性表达.结果 SA组、UA组、AMI组的CD62P、CD63阳性表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AMI组三组间CD62P、CD6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较健康者显著升高,血小板糖蛋白的检测有助干预测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n342721(lncRNA n34272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人类全转录组芯片2.0技术在5例AMI患者和5例非冠心病(non-CHD)者血清检测lncRNA的表达,筛选出表达水平差异明显的6个上调lncRNA;并在20例AMI患者和20例non-CHD者血清、体外Jurkat T细胞中进一步验证和筛选,从中选择差异最大的lncRNA n342721进行研究。为了探索lncRNA n342721的临床价值,对60例AMI和60例non-CHD血清lncRNA n342721表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在T细胞水平过表达和沉默lncRNA n342721,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胆固醇转运相关指标肝X受体β(LXR-β)、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G1(ABCG1)的变化。结果与non-CHD相比,AMI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lncRNA有296个上调,74个下调。在筛选的6个lncRNA中,选择在血清和T细胞水平表达差异最大的lncRNA n342721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MI组(n=60)血清lncRNA n342721表达较non-CHD组(n=60)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ncRNA n342721与AMI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构建lncRNA n342721过表达慢病毒和小干扰RNA转染T细胞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NF-α、IL-6表达增加(P0.05),IL-10、LXR-β、ABCA1、ABCG1表达降低(P0.05),沉默组TNF-α、IL-6表达降低(P0.05),IL-10、LXR-β、ABCA1、ABCG1表达增加(P0.05)。结论血清lncRNA n342721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和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促进AM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探讨其在AMI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AMI病人(AMI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SA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检测SA组、对照组及AMI组各组病人血清G-CSF、VEGF水平。结果AMI组血清G-CSF、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组血清G-CSF、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VEGF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r=0.615,P0.05),血清G-CSF与LVEF成正相关(r=0.492,P0.05)。结论 AMI病人血清G-CSF、VEGF水平升高,且与病人LVEF呈正相关;推测AMI病人机体血清G-CSF、VEGF升高可促进受损心肌修复,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变化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4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45)、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5)患者血清TGF-β1、HGF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SA组、UAP组和AMI组(P0.05),且SA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AMI组;SA组、UAP组和AMI组H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SA组比较,AMI组、UAP组血清HGF显著高于SA组(P0.05),与UAP组相比,AMI组血清HGF浓度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HGF呈负相关(r=-0.534)。结论血清TGF-β1和HGF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和HGF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互为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肝纤维化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筛选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方法: 肝纤维化患者和健康人空腹血清标本各6例分别等量混合成2个样本, 去除血清中的白蛋白和IgG.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肝纤维化血清和健康人血清总蛋白质后, 硝酸银染色, 经图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 并用ELISA法对其中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2组间的差异蛋白点共517个, 对其中表达量差异3倍以上的24个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 鉴定出包括触珠蛋白、载脂蛋白A-Ⅳ、转铁蛋白、T细胞受体b链、血清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前体等8个蛋白质, 其中3个蛋白质在肝纤维化血清中表达上调, 5个蛋白质在肝纤维化血清中表达下调. 与健康人血清比较, ELISA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中触珠蛋白、载脂蛋白A-Ⅳ表达均下调, 结果与双向凝胶电泳一致.结论: 肝纤维化血清与健康人血清的蛋白质表达谱表现出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有望成为肝纤维化诊断与判定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K057321(AK05732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321例)及正常对照组(50名)人员血清AK05732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人血清AK057321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AMI发作后0~2 h患者血清AK057321的表达水平开始升高(P0.05),AMI发作后2~6 h患者血清AK057321即可达到峰值。相关分析发现血清AK057321的表达与CK-MB和cTnⅠ呈正相关关系(CK-MB:r=0.862,P0.001,cTnⅠ:r=0.716,P0.001)。ROC曲线分析LncRNA AK057321作为预测AMI的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结果发现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CI 0.703-0.976,P0.001)。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清AK057321表达显著升高,可能是潜在的AMI早期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CD40配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2名,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5例。其中20例(UA组15例、AMI组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对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冠脉造影和PCI术前和术后30dsCD40L的水平变化。结果①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②UA组与S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明显较SA组高(P<0.01)。③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PCI后30d血清sCD40L明显低于PCI前(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6 5例老年冠心病 (CHD组 )患者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 ,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 1)CHD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1) ;( 2 )SA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UA组和AMI组PAF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P <0 .0 5 ) ;( 4 )UA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sICAM 1水平升高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5 )AMI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及血清sICAM 1水平的升高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PAF及sICAM 1参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测定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其在CH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HD患者8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hs-CRP和DD,凝血酶凝固时间法(Clauss法)定量测定FIB,并以3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A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SA组FIB、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hs-CRP、FIB和DD的检测能较好地反映CHD患者的病情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高凝、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病人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5例,另设2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TPP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组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病人的Fg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病人的TP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g与TPP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TPP及Fg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UA组TPP、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TPP和Fg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人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白介素-10 (IL-10) 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38 例(ACS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组17 例;对照组17 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10水平.结果血清M-CSF水平AMI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UAP组高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与UAP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10水平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 UA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CS病人血清IL-10和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结论 (1)ACS患者血清M-CSF升高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升高,并且与血清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为抗炎因子的IL-10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 按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该研究,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4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CD163的表达情况,并对CD163与冠状动脉造影评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D163表达水平[(84.4±6.9)mi]明显高于UA组[(64.1 ±5.5)mil,P<0.01]、SA组[(46.7±6.5)mfi,P<0.01]和对照组[(22.0±6.1)mfi,P<0.01],U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S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107,P<0.01)、CRP(r=0.766,P<0.01)和LDL-C水平(r=0.749,P<0.01)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表达水平升高,CD163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谱及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入选587例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n=232)、稳定性心绞痛(SA)组(n=127)、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116)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112).抽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POA5以及hs-CRP,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各组ApoA5、hs-CRP和血脂的血清浓度差异,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UA组[(340.6±63.5)μg/L]和AMI组[(373.2±73.8)μg/L]的ApoA5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8.7±23.2)μg/L]和SA组[(78.3±20.2)μg/L](均P<0.05).UA组和AMI组的ApoA5与TG(r=0.63和0.67,P<0.05)和hs-CRP(r=0.57和0.55,P<0.05)呈正相关,而ApoA5与TC、HDL-c和LDL-C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血清ApoA5浓度显著升高,与血清TG或hs-CRP浓度显著正相关,提示ApoA5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在ACS期间均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冠脉病变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另设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TNF-α浓度,用免疫标记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Gensini积分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TNF-α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NF-α、CK-MB、LD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TNF-α、CK-MB、LDH、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组和UA组(P<0.01);UA组TNF-α、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LDH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组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nsini积分与TNF-α呈正相关(P<0.01);AMI组TNF-α与CK-MB、LDH、cTnI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随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已存在炎症反应,TNF-α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冠心病炎症活性的独立指标。CK-MB、LDH、cTnI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程度,联合评估两种指标的水平对于临床估计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58例的FG和DD含量,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两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9例进行PG和DD比较。结果AMI、UA组DD、FG含量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AMI组DD明显高于UA组(P<0.05);SA组与对照组DD、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和UA组的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两、三支病变组FG和DD含量高于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显著(P<0.01),三支病变组高于两支病变组(P<0.05),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升高是冠心病事件的表现和依据,并可能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3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5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91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照患者的MPV、血小板压积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CS患者包括非sT段抬高性ACS(nonSTelevatedACS,NSTEACS)亚组135例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亚组95例。结果ACS组[(10.26±1.19)fL135.(9.79±1.37)fL,P〈0.05;(10.26±1.19)fLvs(9.72±1.40)fL,P〈0.05]及NSTEACS亚组J(10.19±1.24)fLvs.(9.79±1.37)fL,P〈0.05;(10.19±1.24)fL%(9.72±1.40)fL,P〈0.05]和AMI亚组[(10.35±1.11)fL%(9.79±1.37)fL,P〈0.05;(10.35±1.11)fLUS.(9.72±1.40)fL,P〈0.05]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10.21(0.08)%VS.0.23(0.08)%,P〈0.05;0.21(0.08)%vs.0.24(0.10)%,P〈0.05]、NSTEACS亚组[0.21(0.09)%vs.0.23(0.08)%,P〈0.05;0.21(0.09)%vs.0.24(0.10)%,P〈0.05]及AMI亚组[0.21(0.08)%vs.0.23(0.08)%,P〈0.05;0.21(0.08)%眠0.24(0.10)%,P〈0.05]的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MPV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75,P=0.008),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181,P=0.008),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157,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的预测因素依次是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1)。结论ACS患者MPV显著升高,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PV的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患者105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9例。另设经冠脉造影未发现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VEGF与HIF-1α水平,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MI和UAP组HIF-1α、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HIF-1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体水平上HIF-1α、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5),AMI、UAP、SAP各组中HIF-1α、VEGF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AMI=0.47,rUAP=0.53,rSAP=0.41,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HIF-1α、VEGF水平有所不同,心肌缺血程度越重则患者体内表达的HIF-1α、VEGF水平越高。冠心病患者VE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心肌缺血诱导的HIF-1α所调控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2例入选者分为4组:ACS组,4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正常对照组,32例.比较各组间TLR4 、TNF-α、hsCRP表达差异, 分析TLR4与TNF-α、hsCRP的相关性.结果:ACS组TLR4、TNF-α、hsCRP的表达均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TLR4与TNF-α、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TLR4的表达增高,提示TLR4启动的免疫炎症机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