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60例白癜风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20/30),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χ~2=4.811 8,P0.05)。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结合墨莲祛白汤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L-17、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白癜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75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为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准分子激光与他克莫司用于剥脱性唇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剥脱性唇炎患者5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准分子激光与他克莫司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为88%,高于对照组的44%,P0.05,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剥脱性唇炎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与他克莫司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白癜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对我院皮肤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7例(84处皮损)白癜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分析和总结本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7例患者共84处皮损,通过2个月治疗后,治愈率为28.5%,总有效率为85.7%;不同皮损部位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与病程、病期无明显关系(P0.05);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白癜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中药汤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面积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均少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皮损面积(22.18±15.43)cm2少于对照组(40.27±16.48)cm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疗效理想,可显著减小皮损面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紫外线照射与他克莫司联合使用对白癜风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2例白癜风患者分成联合组与单一组,前者予以紫外线照射+他克莫司治疗,后者仅予以他克莫司治疗,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癜风患者予以紫外线照射联合他克莫司外涂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疹患者行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入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湿疹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研究组行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研究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7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两组Th1细胞因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 0.05);(3)治疗后两组IL-4、IL-5水平较比治疗前下降,IL-6水平提升(P 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部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显效时间缩短,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增高。但不良反应症状表现轻微。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部银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为研究组(46例,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对照组(46例,环磷酰胺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可有效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采取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采取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得到减轻,治疗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6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84例)和研究组(84例),对照组仅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药+针刺+艾灸的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82/84),高于对照组88.10%(74/84)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变且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白细胞计数,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面部色素痣的体会与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本院100例2016年4月—2018年4月面部色素痣患者。随机分组,物理治疗组采取CO2点阵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组则采取手术切除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面部色素痣控制率;患者对治疗后美观度的满意度、平均治疗的次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水平;复发率。结果手术切除组面部色素痣控制率、患者对治疗后美观度的满意度、平均治疗的次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水平相比较物理治疗组更好,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复发率低于物理治疗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方法治疗面部色素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炎症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对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以及IL-10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敏原制备C57小鼠哮喘模型,治疗组在每次激发前30分钟腹腔注射重组白介素10,均在激发后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及第8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IL-10、IL-12、TNF-α及血清中IgE、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 OVA激发后,气道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EOS百分比48小时达到高峰期,96小时后开始回落;白细胞计数24~48小时处于高峰期,96小时开始回落。哮喘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及EOS百分比、TNF-α和血清中IgE、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01或P<0.05),BALF中IL-10、IL-1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01或P<0.01)。哮喘组的IL-10与IL-12均有正相关性(r=0.899,r=0.808,P<0.001),与TNF-α、IgE有负相关性(r=-0.564,r=-0.518,P<0.05);治疗组IL-10、TNF-α、IgE、NO均有负相关性(r=-0.725,P<0.05,r=-0.939、r=-0.874,P<0.001)。结论 IL-10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在支气管哮喘不同时期检测IL-10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作为治疗哮喘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面部重要熏蒸后穴位按摩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对患者按照1:1比例进行分组。用常规药物与针灸治疗的为对照组,使用面部中药熏蒸后穴位按摩与针灸联合治疗的为试验组。比较治疗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而言更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更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过程中,使用针灸联合面部中药熏蒸后穴位按摩的效果显著,疗效更为理想,患者舒适度更高,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对口腔颌面部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癌患者104例,按照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对应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CD3^+高于对照组,CD4^+以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IL-6高于对照组,TNF-α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口腔颌面部癌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性。方法观察对象为本院2018年全年医治的110名胃溃疡患者,经数字表法,把这些对象随机归入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进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GRP、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7、HMGB1水平相较对照组偏低(P<0.05);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此项指标上,相较对照组,研究组偏高(P<0.05)。结论胃溃疡治疗中,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侵袭性真菌性败血症中的诊断和预后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疑似侵袭性真菌败血症患儿共78例,分为治疗组(确诊侵袭性真菌败血症)和对照组(非侵袭性真菌败血症)。比较两组血清1,3-β-D葡聚糖、白细胞、血小板、超敏C反应蛋白(CRP)差异;同时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与治疗前清血清1,3-β-D葡聚糖、白细胞、血小板、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1,3-β-D葡聚糖、超敏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血清1,3-β-D葡聚糖、超敏CRP在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小板在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比仍继续下降,但治疗后第14天明显高于治疗前。白细胞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差别(P> 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结合血小板及超敏CRP的变化,为临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维生素D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婴幼儿中重度湿疹的临床疗效并探究维生素D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中重度湿疹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维生素D制剂阿法骨化醇滴剂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25-(OH)D3、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并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4、IL-1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能调节中重度湿疹婴幼儿免疫功能,因此维生素D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能提高中重度湿疹婴幼儿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128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变化、肺功能指标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0);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FEV1、MMEF、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6、IL-8、Ig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哮喘症状,提高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recombinant human (rh)-endostati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 TP regimen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MethodsFifty-four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ovarian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mbined treatment (intravenous pump of rh-endostatin + TP regimen) group and a control (single chemotherapy) group, twenty-seven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a conventional CT examination. The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the size of tumor before treatment, after 2 cycles and after 4 cycles of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was 37.0% (10/27)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63.0% (17/27)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fter 2 cycle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25.9% (7/27)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63.0% (17/2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3.0% (17/27)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92.6% (25/27)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fter 4 cycle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29.6% (8/27)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63.0% (17/2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fter 4 cycles of trea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incidences of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myelosuppression, sore muscles and joints, alopecia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The pump delivery of rh-endostatin can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ovarian cancer and has the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slighter adver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