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陈志敏  黄映云  彭敏  周音 《振动与冲击》2007,26(8):101-103,115
以某型空气弹簧作为隔振支撑装置的船舶隔振试验系统为原型,以三个方向的一维弹簧模拟了三维非线性空气弹簧,建立了基于ADAMS的船舶隔振试验系统虚拟平台模型。在此平台上,对设备进行了振动分析,并按GJB对潜艇机械设备的测试要求,模拟了船舶在海上航行时遇到的大风浪横摇摆、受冲击的情况。通过仿真分析结果,对以后隔振装置的选型和布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试验研究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进行振动测试与隔振性能分析,将加速度计安装在隔振平台上进行锤击法振动测试,得到隔振系统的振动加速度、振幅以及通频带,并与地面振动参数相比较。另外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隔振系统效果最佳时的区域位置及空气弹簧内压。试验表明该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能有效隔离来自地面的振动,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姿态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模糊控制,借助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了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姿态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负刚度并联的新型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正负刚度的概念,提出了通过正负刚度弹簧并联实现超低频隔振的新方法.并联负刚度弹簧不但显著降低了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隔振系统产生高频内共振的频率.对所研制的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系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由于并联了负刚度弹簧,隔振系统固有频率从6Hz降低到0.75Hz。隔振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空气弹簧参数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弹簧因其固有频率低和承载能力大等特点在车辆和精密设备的隔振中得到广泛应用.讨论了空气弹簧刚度与工作压力、附加气室体积的函数关系,分析了阻尼对隔振传递率的影响,仿真说明了空气弹簧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制造平台微振动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混合隔振技术建立了微制造平台隔振系统。该系统以空气弹簧和橡胶层作为被动隔振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作为主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其主动控制器。研究了在不同的性能指标加权阵的情况下,该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对基础干扰和由微制造设备产生的直接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振动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性能指标加权阵对振动控制效果影响非常大。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确定了一组性能指标加权阵,使所设计的主动控制系统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对基础干扰和直接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种多层隔振系统用于水下爆炸试验时对电测设备的抗水下爆炸冲击防护。基于大质量法,依据计算多体动力学理论,构建空气弹簧与钢丝绳隔振器相结合的多层隔振系统的抗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多层隔振系统在水下接触和近场爆炸条件下工作正常,满足试验需求;多层隔振系统对冲击载荷的缓冲效率较高,但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空气弹簧在75kg空气锤隔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南昌大学所开发的S-200-2型双曲囊式空气弹簧,以及以该空气弹簧为隔振元件的75kg空气锤惯性快式隔振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计算。该隔振系统可隔离低频振动,使基础的振幅及振动加速度均降低99%以上。  相似文献   

9.
马超  刘磊  杨鸿杰 《振动与冲击》2023,(4):279-285+311
微重力模拟下的地面试验是验证隔振器能否在轨可靠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采用悬吊法进行微重力模拟时,悬吊弹簧局部模态处的振动很容易引入隔振上平台。针对悬吊弹簧阻尼低,局部模态振动限制主动隔振控制性能的问题,采用PVC胶带与悬吊弹簧并联的方式提高弹簧阻尼;建立了微重力模拟装置中加胶带悬吊弹簧的连续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纯悬吊弹簧模态振动和加胶带悬吊弹簧模态振动对隔振上平台的影响;搭建了地面试验验证系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悬吊弹簧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粘贴PVC胶带能够起到增加悬吊弹簧阻尼的效果,可以将弹簧的模态振动降低到1μg以下,从而减小模态振动对被动隔振的影响,并有效缓解模态振动对主动隔振控制性能的限制,这种状态能够更准确地反应在轨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0.
空气弹簧隔振平台调平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四个空气弹簧支撑的隔振平台自动调平系统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从倾角传感器本身精度、安装误差、零漂及温漂、气动滞后性、电磁阀响应频率等方面对调平系统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最终定量地给出了这些因素造成的误差.最后针对上述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补偿对策,进而为提高空气弹簧隔振平台调平精度探测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静定、多变量耦合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开展其姿态控制研究。先将超静定问题转化,经过分析控制对象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耦合特性识别的控制方法,并将该控制方法融入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以实现多变量耦合系统姿态控制。最后,通过试验表明控制方法可行,并且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静态、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赵伟  陈伟  李兵 《振动与冲击》2017,36(7):62-69
基于车体振动的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车载设备的三维隔振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半主动模糊最优控制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多维隔振系统的性能。该系统通过使用磁流变(MR)阻尼器与弹簧组成的隔振子系统代替3-RPC(旋转副-平移副-螺旋副)并联机构中的驱动器实现空间三维振动隔离。控制模型结合了H∞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和MR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得到阻尼器的可输出控制力,并通过模糊模型计算得到MR阻尼器的输入电流。设计制造了一套振动隔离实验平台,并采用正弦信号和随机信号进行振动实验完成了对平台的隔振性能的验证。通过测量上平台的振动加速度表明此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将气囊隔振器应用于浮筏隔振装置可显著提高低频隔振效果,但隔振元件的三相低频大位移也将带来三相动态平衡欠佳的实际问题,其中一个技术难点在于如何保持筏架姿态平衡。分析引起筏架姿态变化的各类扰动力特点及其影响;研究通过调整气囊压力保持筏架姿态平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船体摇摆、装置负载变化及气囊漏气是影响筏架姿态平衡的主要扰动因素,气囊浮筏隔振装置可以通过气压的调整,在扰动力的影响下保持筏架姿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船舶推进装置气囊隔振系统对中可控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建立控制响应计算模型、多目标对中控制模型,提出了对中可控性分析方法,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工作情况自主调整控制系统工作参数,以保持良好的对中控制收敛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已应用于某型船舶推进装置气囊隔振系统,成功实现了气囊柔性支撑状态下的推进装置高效隔振。  相似文献   

15.
秦文政  施亮 《振动与冲击》2021,(4):94-98,178
随着浮筏气囊系统趋于大型化,筏体结构刚度不可避免的降低。外界扰动作用下,筏架不仅会偏离平衡位置,还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导致设备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危及设备运行安全。建立某船舶浮筏气囊隔振装置柔性筏架响应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气囊压力参数识别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整气囊压力分布对筏架姿态和弹性形态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控制筏架姿态平衡,还可以有效抑制筏架的弹性变形,并且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6.
渤海辽东湾的JZ20-2NW 平台采用甲板阻尼隔振技术降低平台的冰激振动问题。根据海洋平台冰激振动的特点,设计现场监测系统,检验阻尼隔振系统的减振效果。对平台隔振的上下两层甲板的加速度和相对位移响应进行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监测结果表明,上层甲板的振动强度相比下层甲板有所减弱,阻尼隔振装置起到控制上层甲板振动的效果。但是上下甲板的振动频率和相位无差别,说明减振装置未产生最理想的减振效果。同时对有无阻尼隔振装置结构的阻尼比进行提取,表明相对位移越大,上下甲板的阻尼比越大。减振后上下甲板的阻尼比都有所增加,结构振动耗能增加。应用实践表明,阻尼隔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海洋平台冰激振动减振措施,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速曳引式电梯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延廷  王志  李立新 《振动与冲击》2007,26(6):56-58,78
运用运动弹性动力学方法建立高速曳引式电梯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其动态特性分析及振动控制研究。利用模糊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的方法,使模糊控制规则在控制过程中自动调整、完善,从而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应用MATLAB语言编程仿真表明,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机械被动隔振,而且对振动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强,控制器响应快,超调量小,有很强的鲁棒性,因而使电梯的乘坐舒适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