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在中医界存在许多困惑与争辩的前提下,提出目前中医的教育与成才具有多因素长过程的特点的观点,且从中医的定义,中医的方法论、认识论及中医的根基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的特点与规律,进而阐明中医成才与经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中医学院近60年的办学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取得的成绩。针对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1234"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对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医师并具有燕赵医学特色的中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厚基础、重经典、早临床、多实践"要求的中医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中医经典功底,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打造带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活动品牌,构建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专业素质与医德素养相结合、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燕赵医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当代百名中医名家为对象,在规范的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当代名老中医成才的一般条件、文化背景、情操品性、读书学习、临证行医、拜师学艺、总结研究、机遇条件、教学带徒这9大类30个因素,并从中归纳出当代名医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信中医、讲悟性、多总结的六大成才经验。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中医药的迫切需求与发展困境,改革教育体制,创新与发展师承教育模式,多措并举,构筑中医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卓越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读经典做临床"是传统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中医成才的平均时间为17余年,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提出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医药现代传承模式,将传统模式下一人完成的诊疗知识积累变为多人协同完成中医诊疗知识的积累,实现从"读经典"到中医经典知识管理、从"做临床"到中医医案知识管理的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中医人才传承培养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平台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师承教育的发展是培养中医卓越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教育方法,在中医传承发展与教育教学及临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我国健康中国建设与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改革中医教育体制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多方位、立体化构筑中医卓越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重创新"的新型卓越中医药人才,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素质教育和中医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要求,遵循中医学生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我院系自2004年起,启动中医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方案,确立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明确了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读经典、跟名师指导方针,制定了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具体措施。经过6年实践与探索,已有5届216名学生毕业,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悟性是自我认识与认识自己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能力。提高悟性,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在中医成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悟性是智慧的表现,与先天潜质,以及后天形成的哲学思维、人文素养、人生阅历密切相关。熟读经典、勤于临床的基础上,勤学多思,善于总结,多拜名师,有利于提高悟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重经典,跟名师,勤临证"为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内涵,并对创建中医学术传承流动站、中医学术流派工作站、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等现代多元化师承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七情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概括了七种常见的情感致病因素。其并没有包括"郁",很多医家把忧和郁归属一类,实则不然,"忧"重愁思而"郁"重郁结,临床多见因"郁"致病者,治疗方面不同医家亦各有侧重。掌握郁病的症因及证治规律,全面认识郁证本质,这对于完善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医学发展面临着“重技术、轻人文”的困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训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除此之外,当代中医临床教育中还面临着中医特色缺失的窘境。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医学教育中已经有所应用。而传统中医学中含有丰富叙事元素和人文精神。在现代中医临床教育中积极引入叙事医学元素,并从传统中医典籍和医案当中寻求叙事启发,对于提高医学生乃至临床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回归传统医学的温度、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科学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对其事业发展的推动具有积极的作用。我校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工作,近年来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医疗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临床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CIPP模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九标度法和百分权重法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院校科学有效地培养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发展战略,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中医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根据现实情况,阐述了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第一要创新传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科教结合、临床带教综合模式和人工智能联合医案教学),第二要开展"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深化中医药教育改...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种不同中医教育模式的分析比较,认为两种教育模式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主张在目前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主渠道的院校教育体系中,应强化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学习;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加强临床实践及其诊疗技能训练;注重因材施教,并将师承制引入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施基因工程 培养传统型中医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中医药教育经历了50年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全面总结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教育50年经验和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对开设七年制传统型中医方向、实施中医人才培养的基因工程进行了总结,全面探讨了传统型中医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并分析了传统型中医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来说具有其特殊价值和意义.由于通识教育的缺位,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传承正在流失最起码的地基,成为中医高素质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对通识教育的提倡,是要在课程中寻找一种思想传承的途径和育人的方法,是对专业教育目标的渗透和支撑.中医学的人文内涵和信念思维显示它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医学模式,因而它更需要加大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翟双庆  石琳  吴宇峰  焦楠 《中医教育》2012,31(2):11-13,16
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展50多年来,完成了其规模发展的历程,进入了实力提升的重要阶段.为了培养更具中医特色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为核心,从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有机融合、变知识灌注为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改革、培养的前移和拔尖人才的打造等方面着手,对中医药人才培养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校+师承”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在中医传承班运行中医经典“课程-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院校与师承互动,导读精读选修渐进,自学诵读跟师结合,重在培养中医思维;实训教学实施案例分析训练,通过集中实训、自主实训和实训考核,重在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教学实施五年一贯导师制,辅以家传学习和统一见习实习,重在培养和提高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传承班3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对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等中医养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南京中医药大学以问卷调查方式,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中医养生类大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建议、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录用人员的总体评价等,归纳和总结出怎样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调查为背景,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