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学"胃痞"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中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等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从"浊毒"入手,治疗胃癌前病变患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和异型增生,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阻止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进一步发展或逆转其病理改变是防治胃癌的有效措施,西医治疗方法欠佳,而目前认为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好,本文就近年来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做一综述,为胃癌前病变相关邻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异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称为胃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本文基于"脾虚邪滞"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机理,探讨健脾培元、通滞祛邪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为相关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梁金  陈曼芙 《光明中医》2013,28(9):1803-1804
萎缩性胃炎(CAG)病程长,并且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当病理变化出现肠上皮化生(IM)及不典型增生(ATP)时,则称为癌前病变[1],病情进一步进展,终至不治。因此对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治疗尤为重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不典型增生临床多见疼痛、痞满、嗳气等症,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M)和(或)不典型增生(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我们应用胃宁和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或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发展为胃癌的概率为0.8%和1.8%,异型增生则为  相似文献   

8.
<正>马宝林主任医师系内蒙古自治区知名专家,治学严谨,勤于实践,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每收良效。现就马主任对胃癌前病变的诊疗经验简介如下。1978年WHO伦敦会议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IM)和/或异型增生(Dys)称为: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慢性萎缩性胃炎属慢性胃炎的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伴发癌前病变,甚至导致胃癌。我们认为"毒邪"贯穿于CAG病变之始终,"毒损胃络"为CAG的重要病机之一,从"毒"论治CAG,以解毒为治疗大法,具体施以扶正解毒(益气解毒、养阴解毒、温中解毒)、祛邪解毒(活血解毒、化痰解毒、清热解毒),一法单用,或数法合用,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为中医药防治CAG及胃癌前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的炎症、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CAG发病率高,常伴有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工作近30年,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良好,现将个人体会简述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因主要有外邪损伤、饮食失调、情志失常、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劳逸过度、失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CAG被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大的优越性,研究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成药治疗及针灸治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CAG的诊治及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腺体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炎性病变。CAG与两种癌变有着密切联系,即肠型胃癌和胃型胃癌。积极治疗CAG,对于逆转胃癌前病变、降低胃癌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医学认为血瘀的存在对本病的发病起重要作用,同时从活血化瘀角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诊治与血瘀相关的研究进展探讨血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克学  单兆伟 《陕西中医》2006,27(12):1600-1600,F0003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作为一种癌前状态,在中医称之为“胃痞”,“胃痛”,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在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中外学者已将胃癌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胃癌前病变。手术或西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药对干预及逆转胃癌前病变效果较好。笔者有幸侍诊于著名脾胃病专家单兆伟教授,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兹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其主要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萎缩,多因浅表性胃炎久治不愈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常伴有不同类型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伴肠上皮化生列为胃癌前病变。现认为多灶性CAG和自身免疫性CAG均为胃癌  相似文献   

15.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临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病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而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常在CAG基础上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WHO将其列为癌前病变[1].根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基本病机的分析,笔者以健脾和胃益气活血为法则,运用中医药对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丛军  蔡淦 《河南中医》2007,27(7):81-8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则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CAG的研究和治疗受到广泛的重视。CAG目前病因不明,西医学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辨证属“胃痛”、“胃痞”等范畴,运用各种方法治疗卓有成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的治疗有关报道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错综复杂,中医学认为其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或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病变脏腑在胃腑,肝、脾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胆与肾也与…  相似文献   

18.
罗银星  张影  蔡小平 《新中医》2017,49(8):192-194
正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是指某些容易转化为胃癌的胃黏膜病变,主要是胃黏膜不典型增生(GED)(又称异型增生)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大肠上皮化生、结肠上皮化生者,发生癌变的概率更高。胃癌癌前疾病是一临床概念,指一些发生胃癌可能性较大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溃疡、胃息肉及肥厚性胃炎等,其中最常见于CAG~([1])。因此胃癌癌前病变的检查和治疗对预防胃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当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尤其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和中、重度异型增生时,被视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现代医学对CAG 的治疗以对症处理、定期随访监测为主,对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逆转尚无特殊的应对措施.CAG 属中医"胃痞"范畴.笔者导师周斌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2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从寒湿入络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定为胃癌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CAG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不外乎因虚致实,本虚标实。邓铁涛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