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12月28日,在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上,"望东长江大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特等奖。望东长江大桥为主跨638 m、全联长1250 m的钢混组合梁斜拉桥,于2016年12月建成通车。在望东长江大桥科研创新工作中,项目建设团队攻克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往更大跨径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了大跨组合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发展,明晰了钢混组合结构关键受力行为,解决了特殊条件下深水基础施工难题,弥补了我国组合梁斜拉桥技术研究与发展的空白。项目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大桥建设,节约建设资金8700万元,并在多座跨江、跨河桥梁上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钢混主梁的大跨度斜拉桥近年来不断发展。安徽省望东长江大桥主桥采用PK型分离式组合梁斜拉桥,主跨跨径638 m,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最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研究以望东长江大桥为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大跨径组合梁斜拉桥的弹性稳定和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施工和运营两个阶段的典型工况,明确了不同工况下大跨组合梁斜拉桥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并通过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明确了大跨组合梁斜拉桥在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控制构件、失效路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蒋皓 《江苏建筑》2020,(2):51-54
斜拉桥是由索、塔、梁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主梁以压弯受力为主,主塔以心受压为主,因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是斜拉桥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破坏准确情况下的弹塑性稳定分析,实际上就是反映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破坏的过程。为了分析组合梁斜拉桥的极限承载能力特性,文章利用ANSYS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某大跨径组合梁斜拉桥的极限承载能力特性。分析了依托工程斜拉桥的极限破坏过程及其极限承载能力特性,得到了这种结构体系丧失承载能力的过程及破坏形态。研究表明这种结构首先在桥塔应力最大断面纤维进入塑性,主塔变形增大,然后轴力较大位置钢梁应力进入屈服阶段,形成结构体系的塑性铰,体系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文章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方法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斜拉桥结构的真实承载能力情况,可为类似结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刚刚成立的苏通长江大桥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专家处获悉,世界第一大跨距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将于年内在南通开工兴建。目前可行性报告已通过交通部组织的国际专家研讨论证和国家计委初审。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主跨为1088 m双塔斜拉桥,桥面宽34 m,六车道,建成后的苏通大桥将是继日本主跨890 m多多罗大桥后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苏通大桥是国家沿海大通道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5.
在大跨径斜拉桥的施工控制中,正装模拟结果的高精度是保证结构施工安全和成桥状态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以云阳长江大桥施工控制实践为例,论述了正装模拟方法与过程,并给出了正装模拟结果和施工控制结果。结果表明,大跨径斜拉桥施工控制,采用正装法模拟及将主梁划分为4个施工工况可以满足施工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8,(14)
正日前,中交一公局承建的国内最大跨径塔梁墩固结体系斜拉桥—福州绕城高速长门特大桥顺利合龙。长门特大桥是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项目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主桥全长848米,为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该桥是国内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的最大跨径斜拉桥,也是同体系世界第二大跨径斜拉桥,是国内近海大跨度斜拉桥该结构体系的首次尝试,对沿海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8,(16)
正日前,中交一公局承建的国内最大跨径塔梁墩固结体系斜拉桥—福州绕城高速长门特大桥顺利合龙。长门特大桥是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项目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主桥全长848米,为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该桥是国内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的最大跨径斜拉桥,也是同体系世界第二大跨径斜拉桥,是国内近海大跨度斜拉桥该结构体系的首次尝试,对沿海地区斜拉桥抗风设计有着突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芳平 《山西建筑》2011,37(32):146-147
为了探讨纵向弹性索对斜拉桥稳定性的影响,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结合重庆一座超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奉节长江大桥,对其有无纵向弹性索约束时结构的失稳模态、线性与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结构无纵向弹性约束时斜拉桥一阶线性失稳模态为沿纵桥向飘逸,有弹性索作用时为主梁下挠失稳,在两种情况下,非线性失稳模态均为主梁跨中下挠失稳,纵向弹性索对斜拉桥的稳定性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斜拉桥跨径的不断增大,结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介绍了大跨径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及其分析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空间板壳和实体单元与梁单元相结合,完全按照实际的结构形式建立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精细化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恒载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非线性对主梁竖向位移影响最大,主跨跨中处达到25.6%,故进一步研究该桥在运营阶段主跨跨中位移在活载最不利工况下的非线性影响。本文的建模方法和分析结果对该类大跨径结合梁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吉安新井冈山大桥主桥跨径为2×150m半漂浮体系独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人字钻石形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主塔,钢混组合梁主梁,梁、塔处斜拉索均采用钢锚箱锚固。本文重点介绍新井冈山大桥主桥的设计技术标准、桥梁总体布置、主塔、主梁、斜拉索、桥墩、基础等构造设计以及各主要构件连接技术措施与手段,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对钢混组合梁独塔斜拉桥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长江大桥为例,分析了远离堤岸大跨径斜拉桥桥面钢箱梁架设测量中存在的难点,详细地介绍了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具体架设测量的过程以及解决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论述了独塔斜拉桥在经济性,受力分析及施工等方面的优点,接着论述我国的各类独塔斜拉桥,包括混凝土、钢、组合梁以及混合梁斜拉桥。文章最后分析了独塔斜拉桥,包括跨径、结构体系以及梁、塔、索等各构件的布置中的几个问题。文中还列出我国各独塔斜拉桥的参数及特点,并附有国外独塔斜拉桥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建筑》2013,(17):74
本刊讯日前,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国家交通战备科研项目"大跨径斜拉装配式公路钢桥研制"在浙江台州通过专家鉴定,项目首次在装配式公路钢桥领域引入斜拉桥设计理念,实现了ZB-200型装配式公路钢桥跨越能力超过100米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武汉青山长江大桥是武汉的第11座长江大桥,原名为武湖长江大桥,是武汉四环线过长江的重要通道。青山长江大桥为"组合桥",以天兴洲为界,连接江北的是双塔斜拉桥,连接江南的是连续钢拱桥,形成"一洲两桥"的独特景观。青山长江大桥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  相似文献   

15.
就桥梁方面而言,采用工厂化的施工技术对于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桥梁的质量管理和钢结构产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钢板组合梁桥在我国的发展。论文介绍了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桥梁工厂化制造和标准化施工。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例,介绍了钢板组合梁桥施工时采用的架桥机架设和汽车吊架设,节约了人力成本,更加经济合理。同时,大大加快了钢板组合梁桥的建设速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建筑》2020,(14)
正6月28日,由中交集团所属中交公规院设计、中交二航局和中交二公局参建的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跨江主桥顺利合龙。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位于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下游5公里,南京长江大桥上游13公里处,全长10.33公里。大桥为中央双索面三塔组合梁斜拉桥,跨江大桥长4.1公里,主桥两个主跨均为600米,总跨径1796米,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大桥主梁共分为123个梁段,此次合龙梁段宽  相似文献   

17.
跨越天堑     
在中国,斜拉桥是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桥型之一。目前为止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斜拉桥共有30余座,仅次于德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一。在当今的世界十大斜拉桥工程中,中国的大桥就占据了七席。其中,桥梁跨度780m,位居世界第九、中国第六的厦漳跨海大桥正在火热建设中,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该项目的施工现场,与读者共飨这一以变天堑为通途为使命的跨海大桥工程傲人的建设风采。  相似文献   

18.
千米级斜拉桥纵向风作用适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构体系直接关系到斜拉桥的正常使用和抗震、抗风的安全性,特别对于跨径已经成功实现千米级突破的超大跨径斜拉桥,选择适应的结构体系尤为重要.分析了大跨径斜拉桥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并选取对结构体系较为敏感的纵向风力,从塔、梁变形、塔底弯矩等结构静力响应控制指标出发,分析比较了跨径分别为1 088 m,1 308 m,1 500 m,1 800 m,2 100 m的五座斜拉桥在顺桥向静风荷载下的不同结构体系的静力响应,从顺桥向抗风性能角度提出千米级斜拉桥的适宜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连接江苏扬州和镇江的润扬长江大桥将于今年5月正式通车。润扬大桥是目前长江上首座由斜拉桥和悬索桥两种桥型组合而成的大型桥梁.其南汉桥为跨径1490米的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大跨径悬索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大跨径斜拉桥及大跨径悬索桥层出不穷。但由于力学体系和材料等要求,斜拉桥和悬索桥的跨径都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而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则可以解决其中不少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将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与斜拉桥和悬索桥进行对比,从历史和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