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审议民主理论作为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是在反思竞争性民主理论的基础上,重新赋予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通过共同协商赋予决策的合法性,从而提升民主治理的品质。它是对西方自由民主理论和代议民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但是也应看到审议民主理论在我国民主化土壤不深厚的环境下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如何在宪政理念的指导下做到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让公民在参与中实践公民精神的培养是审议民主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地方民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产生之初主要是为了回应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社会下,一部分人难以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协商民主理论着重强调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倡导通过多次公共协商的途径,而不是金钱或权力的途径,理解各方立场,平等地、广泛地、真实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它是政治学家们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的反思,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现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因而协商民主理论对当前中国同样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英政治论     
精英政治理论从19世纪末期兴起以来,经历了传统精英政治和当代精英政治两个理论研究时期。从彻底的否定民主的价值和实践,到肯定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的程序性制度,当代精英政治论在实然的角度消解了传统理论对民主的围攻。同时,当代的精英政治也给现代政治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既要注重民主的程序,更要注重民主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的历史沿革包括理论渊源和兴起发展两个方面。协商民主理论源于古希腊以来的协商民主传统;协商民主兴起发展于对聚合式民主的批判。协商民主的本质内涵包括作为平等主义的协商民主、作为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协商民主、作为公共善的协商民主等四个方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提高政治合法性、促进公共善等是协商民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主是公民通过互联网络针对公共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网络民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必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是促进,也是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执政党,一定要正确面对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政治生活中自由主义民主占据了垄断地位,这种以消极自由为形式、精英政治为内容的民主理论,没有实现民主所期望的所有人自由和平等发展的目标,反而导致了不可克服的危机.20世纪60年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出现,动摇了主流的民主观念,复兴了参与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参与式民主不仅强调作为一种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而且强调参与本身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生活方式,从而超越了传统自由主义民主的狭隘视野.但是,参与式民主所要求的参与只能在小范围内才能实现的现实,决定了参与式民主只能是一种微观的、基层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通过政治改革从全能主义向权威主义和最终向民主主义政治体制的政治转型期。本文通过对民主的模式及对中国现实的分析提出中国民主化的路径——在增量民主的政治发展道路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由民主等多方面同时并举即混合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8.
政治民主生活已渗入社会、集团、个人实践的各个环节,我们无法回避政治民主的兴起、发展、"入侵"。反思历史,作为政治生活的不同主体,从哲学视阈出发,我们会发现,政治生活的主宰是这般纷繁复杂。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下,政治民主也呼唤主体多元化。"主体"已成为当下我们审视现代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维度,成为现代政治的原初动力。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西方学者对选举民主和代议制民主进行反思,进而关注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和政治实践。在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协商民主对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从法制建设、教育投入、科技手段以及挖掘公民社会潜力等方面完善协商民主,以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开是现代民主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管理社会的有效制度其也是遏止行政腐败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发挥行政公开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才能切实保障公民行使知情权、参政权,公民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也是建设和谐的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它深化了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识。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协商民主理论必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西方协商民主的路径行进,但能够从协商民主理论中获得知识资源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政治心理是影响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乡村协商民主作为农民参与协商、寻求共识的民主模式,必然离不开农民政治心理的影响。一方面,农民的利益动机、权利意识和包容心理推动着协商民主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淡漠的政治参与意识、强烈的"功利主义"心理和潜在的"去个体化"心理又阻碍着协商民主的发展。因此,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我们必须普及协商民主教育、规范协商民主制度,并逐步培育出与乡村协商民主发展相匹配的积极的农民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3.
萨托利认为,建立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代表制民主是唯一的选择。代表制既可有效应对直接民主的规模限制、弥合权力名义持有者与实际行使者之间的鸿沟、满足公众舆论的现实条件,又可限制权力、减少政治决策的成本和外部风险,有助于民主可行性的实现。但是,代表制民主只构成萨托利所追求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自由主义民主的实现。同时,代表制民主是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其并不排斥社会层面的参与式民主。  相似文献   

14.
萨托利认为,建立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代表制民主是唯一的选择。代表制既可有效应对直接民主的规模限制、弥合权力名义持有者与实际行使者之间的鸿沟、满足公众舆论的现实条件,又可限制权力、减少政治决策的成本和外部风险,有助于民主可行性的实现。但是,代表制民主只构成萨托利所追求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自由主义民主的实现。同时,代表制民主是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其并不排斥社会层面的参与式民主。  相似文献   

15.
杨竹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84-1586,1591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愈加凸显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但协商民主理论还不完善,需要用制度化来规范和保证,作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人民政协发展与协商民主的步调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求制度化,在协商民主实践中找准角色定位,避免形式主义,积极发挥人民政协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举民主是一种以投票方式选择统治者的民主治理形式,协商民主是以对话与协商的方式,在平等的主体之间沟通交流、达成共识而做出决策的民主治理形式。两种民主形式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与不足,它们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两种重要的民主形式,不能互相替代。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关且互补的关系。两者的合作建构与共生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民主政治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主流的国际政治学流派理论很少直接探讨民主问题,但在各自的理论逻辑中却都“隐藏着”对国际民主的态度与价值定位。相比之下,国际政治学自由主义学派理论中更多地“暗含”了国际民主的价值成分,但亦有不相融之处。因此,对自由主义核心理论的“民主性”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从学理上认识国际民主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话语政治理论对自由主义模式和共和主义模式这两种政治理解模式进行了扬弃,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民主模式的第三种民主模式——“话语民主”。本文回溯了话语民主理论的由来,围绕人民主权问题和霍布斯问题对哈贝马斯的第三种民主模式进行剖析,以辨明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