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7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尿CⅣ、UAE、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结果72例患者尿C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正常白蛋白尿期2型DM病人尿CⅣ较对照组已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尿CⅣ水平差异显著,随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的增加而递增。尿CⅣ与UAE、α1-MG、收缩压(sBP)、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c)呈正相关。结论提示尿CⅣ随DN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增高,可用来早期诊断DN,监测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改变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探讨蛋白氧化损伤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患者8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无肾病(DM)组、早期肾病(DN3)组、临床肾病(DN4)组、终末期肾病(DN5)组.用Witko-Sarsat介绍的方法改进后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AOPP,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ELISA方法测定血清TNF-α.结果 DN5组患者的血清AOPP(117.8±64.8)μmol/L和DN4组的血清AOPP(80.0±23.0)μmol/L显著高于DM组(58.2±17.7)μmol/L(P<0.01);DN3组血清AOPP(72.7±17.2)μmol/L与DM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OPP与SOD显著负相关(r=-0.217,P<0.05),与TNF-α无明显相关性(r=-0.064,P<0.01).结论 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氧化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强,并且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有关,但与炎症因子TNF-α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红燕  陈晖  林碧  余劲明  钟华 《微创医学》2002,21(2):172-17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肾功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2型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UAE).结果 (1)糖尿病肾病(DN)组与非DN组间FT3、FT4、TSH无显著差异;(2)以UAE为因变量,以FT3、FT4、TSH、HbA1C、FBG和空腹胰岛素(FI)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当α水平值为0.15时,UAE与FT3负相关.结论提示肾功能损害越明显,甲状腺激素水平越低,推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间接反应肾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一氧化氮(NO)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8例正常组(NC)、28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DM)及21例2型糖尿病肾病组(DN)血清中TNF-α、IL-1β、IL-2、NO中的含量,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DM组TNF-α、IL-1β均较NC组高(分别为P<0.05,P<0.01);IL-2较NC组低(P<0.01)。DN组TNF-α、IL-1β、NO较DM组高(分别为P<0.001,P<0.001,P<0.05);DN组IL-2较DM组低(P<0.001)。结论:TNF-α、IL-1β、IL-2、NO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肾脏损害分为T2DM组35例和DN组28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0人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和DN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TNF-α和VEGF可能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共90例,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 60例,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但无蛋白尿(DM)组30例,健康者(NC组)30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等,采用于式化学法测定24 h尿蛋白,放免法测定尿自蛋白排泄率(UAE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索(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8.结果 ①DM组、DN组的TNF-α、IL-6、IL-18、TGF-β1、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值分别<0.05、0.01),而DN组与DM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②将DM、DN组的所有患者合并计算,UAER与血清TGF-β1(r=0.285)、CRP(r=0.317),TNF-α(r=0.658)、IL-6(r=0.556)、IL-18(r=0.392)、24 h尿蛋白(r=0.514)、尿白蛋白/肌酐(ALB/Cr)(r=0.691)、病程(r=0.806)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ER与病程、TNF-α、24 h尿蛋白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UAER=(-12.132)+(0.449)病程+(0.692)TNF-α+(78.971)24 h尿蛋白.结论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凝血-抗凝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 C (PC)活性、抗凝血酶(AT)在糖尿病性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 D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 DM 患者 TM、PC、AT、TAT。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4组:无并发症组(UAE<12 mg/ 24h)30例;A:正常白蛋白尿组(UAE 12~30 mg/24 h)20例。B:微量白蛋白尿组(UAE 30~300 mg/24 h)20例;C: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 mg/24 h)20例。结果(1)DM 各组血浆 PC、TAT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 DM 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与 PC、 TAT 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407、0.312,P 均<0.01),AT 与病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β=-0.369,P< 0.01)。(2)DM 各组血浆 TM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余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 与 TM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321,P<0.01)。结论(1)DM 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浆 TM、PC、AT、TAT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DM 凝血功能变化。 (2)TM 是早期诊断 DN 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 DN 的发生和发展,与 UAE 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D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白蛋白尿纽(DM纽)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39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33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DN患者纽血清中hs—CRP、IL-6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DM组,且随DN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IL-6及TNF-α是2型DN的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在2型DN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hs—CRP、IL-6及TNF-α有助于DN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微炎症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测定健康人(NC组)21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DM组)21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65例的血清hs CRP、IL-6水平并比较;将DN组患者按24 h尿蛋白定量1.0 g、3.5 g为标准分为3组:小量蛋白尿组(<1.0 g/d)30例;中量蛋白尿组(1.0~3.5 g/d)22例;大量蛋白尿组(>3.5 g/d)13例及GFR水平分组,并比较各组间血清hs CRP和IL-6水平。结果:血清hs CRP和IL-6水平,DM组、DN组患者明显高于NC组,DN组患者明显高于DM组。不同蛋白尿组间,血清hs CRP和IL-6水平,中量和大量蛋白尿组明显高于NC组、DM组和小量蛋白尿组。不同GFR组间,血清hs CRP水平无明显差别;血清IL-6水平,GFR 15-29 ml/min DN组、GFR<15ml/min DN组明显高于其余各组,但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检测47例Ⅰ型糖尿病病人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尿液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N-乙烯-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 beta-D-glucosaminidase,NAG)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等指标,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分为将患者DM组(UAE<20μg/min)和DN组(UAE20~200μg/min),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BP与UAE正相关(r=0.24,P=0.032),RBP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DN组高于DM组和对照组,NAG及β2-MG于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RBP可以作为诊断早期1型DN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其并不比UAE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正常组(NC)、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糖尿病肾病(DN)组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TNF-α在DM组及DN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N组中TNF-α明显高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TNF-α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观察老年糖尿病(DM)、老年糖尿病肾病(DN)和健康老年人之间血清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的代谢产物14,15-双羟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96例志愿者和患者分为3组:健康老年人组(A组)60例、老年DM组(B组)78例和老年DN组(C组)58例,每组男、女匹配。应用酶联法检测3组血清中14,15-DHET、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keto-PGF1α和血栓素TXA2代谢产物TXB2的含量,同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肱动脉基础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V)进行测定。结果 B组和C组分别与A组比较:(1)血清14,15-DHET和6-keto-PGF1α含量下降(P<0.01),TXB2含量升高(P<0.01);(2)TXB2/6-keto-PGF1α比值和TXB2/14,15-DHET比值升高(P<0.01);(3)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均升高(P<0.01);(4)EDV和NEDV降低(P<0.01)。(5)14,15-DHET含量与DM病程、HbA1c、UAE、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和TXB2/14,15-DHET比值负相关,与EDV和NEDV正相关。结论老年DM和老年DN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血管因子代谢产物14,15-DHET含量下降发生在DM早期阶段。与PGI2一样,14,15-DHET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DM、DN相关的血管EDV和NEDV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海龙  江华  张菊  焦凯 《医学争鸣》2005,26(21):1967-1970
目的:探讨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 K378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 方法: 运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技术检测DGAT1 K378N基因多态性在71例T2DM患者[2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 组)和42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DN-组)]和45例健康对照者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 结果:KK,KN和NN基因型在T2DM组的分布分别为:42, 40, 12例;DN 组:14, 11, 4例;DN-组:22, 14, 6例;正常对照组:13, 23, 9例. ① T2DM患者DGAT1 K378等位基因频率(66.0%)高于健康对照组(54.4%),但未达显著性水平;② DN 组与DN-组K378N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K378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患者组有升高,但未见DGAT1 K378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T2DM及DN发生的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秋 《四川医学》2004,25(4):472-473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Ⅳ型胶原(CⅣ)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DN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前后尿CⅣ、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 黄芪注射液能明显降低DN患者尿CⅣ水平,减少DN患者UAE、α1—MC。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DN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DN患者C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足背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状况,并探讨其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PDN患者26例入组,另选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匹配的2型糖尿病伴神经病变的28例为DN组,2型糖尿病不伴神经病变30例为DM组,正常对照组28人.所有入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血清TNF-α、IL-6及MIF水平,并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足背动脉内径(D),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结果 PDN、DN及DM组血清TNF-α、IL-6、MIF水平均高于NC组,PDN及DN组血清TNF-α和MIF高于DM组,PDN组血清TNF-α和MIF高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N、DN及DM组与NC组比较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EI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EDD与PPG、BMI、TNF-α、MIF、HOMA-IRI和HbA1C呈负相关.结论 PDN患者存在下肢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EDD、TNF-α、PPG和MIF为糖尿病患者发生PD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α-L-岩藻糖苷酶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9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微量尿蛋白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与糖尿病肾病组(DN),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胱抑素C、α-L-岩藻糖苷酶水平,对两组资料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组(DN)血清胱抑素C、α-L-岩藻糖苷酶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DM)(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AFU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1β、TNF-α在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IL-1β、TNF-α在DM组和DN组中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也有增高趋势),在DN组中TNF-α明显高于DM组(P<0.01),IL-1β也有增高趋势.结论 IL-1β、TNF-α在DM和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生素D代谢物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炎性因子TGF-β、TNF-α、IL-6、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60例为DM组,早期DN 90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各45例。对照亚组常规治疗,治疗亚组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疗程均3个月,比较各组1,25-(OH)_2D_3、24 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OH)_2D_3水平低于DM组(P<0.05);TGF-β、TNF-α、IL-6、hs-CRP,24 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亚组治疗后TGF-β、TNF-α、IL-6、hs-CRP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OH)_2D_3水平较前升高(P<0.05)。对照亚组与治疗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11.11%,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OH)_2D_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以改善炎性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9.
羟苯磺酸钙与培哚普利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羟苯磺酸钙和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Ⅲ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Ⅲ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B组常规降糖治疗 羟苯磺酸钙500mg,3次/d;C组常规降糖治疗 培哚普利4mg,1次/d。观察1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4、8、12周,A、B两组间及A、C两组间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U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TXB2及6-keto-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TXB2及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两组TXB2和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指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降低Ⅲ期DN患者UAE的疗效与培哚普利相似;且能降低血小板高活性,延缓DN进展。  相似文献   

2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207-22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黏附分子水平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158例T2DM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T2DM组(单纯糖尿病组,n=52)与DN组(糖尿病肾病组,n=106),后者又可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54)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52);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间的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黏附分子(sVCAM-1、sICAM-1和E-选择素)水平。结果:T2DM组与DN组患者hs-CRP、IL-6、TNF-α、vWf、VEGF、sVCAM-1、sICAM-1和E-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DN组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中,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的hs-CRP、IL-6、TNF-α、vWf、VEGF、sVCAM-1、sICAM-1和E-选择素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N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血清炎性因子、vWf、VEGF与黏附分子等均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指标水平检测对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