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所致骨盆倾斜及双下肢不等长的病机、病理、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对1992-06/1999-0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收治的135例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所致骨盆倾斜及双下肢不等长患者进行体检及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年龄6~24岁,查体除有臀肌挛缩本身的体征外,尚有双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及脊柱腰段代偿性侧凸畸形,双侧下肢长度差距为0.5~6.2 cm,平均1.7 cm.而实际测量双侧大转子到内踝或髂前上棘到内踝的长度双侧相等.所有患者均行臀肌挛缩松解术,至术后2~4周,患者的外观畸形均基本消失,随访1年6个月~8年(平均4年8个月)畸形无复发.结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的挛缩带牵拉可造成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及双下肢不等长,挛缩不对称程度越高,畸形越严重.手术完全松解挛缩组织可解除畸形.臀肌挛缩所产生的畸形均为代偿性,治疗时不可矫正各畸形而忽略了臀肌挛缩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臀肌挛缩症的报道较多,对本症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但临床上对臀股挛缩症并骨倾斜的认识不足,由此导致的双下肢假性不等长常被误诊。此类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行挛缩带松解术,而科学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双侧臀股挛缩症伴骨盆倾斜患者24例,通过科学的护理,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采用包括2种自行设计在内的功能锻炼方法,对160例臀肌挛缩症骨盆倾斜合并双下肢不等长病人进行的术后功能锻炼。从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包括双下肢提蹬训练、骨盆摆动训练、“一字步”训练、并膝下蹲训练、交腿训练、关节持续被动锻炼等,并做好出院指导。本组获得随访6~24个月,其中优133例,良22例,中5例;有效率100%,优良率96.88%。认为包括自行设计的双下肢提蹬训练和骨盆摆动训练在内的功能锻炼方法,可有效矫正臀肌挛缩病人的骨盆倾斜,恢复双下肢等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盆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臀肌挛缩症(GMC)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1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经关节镜手术诊断为GMC的41例患者的骨盆X线、CT及MRI检查结果,比较三者对GMC的影像特征。结果 X线:41例见髂骨致密线影,14例见骨盆倾斜,9例见脊柱侧弯,3例见双下肢不等长。CT:35例为双侧臀肌挛缩,6例为单侧臀肌挛缩,41例见肌肉间隙增宽,26例见挛缩带,1例见臀肌钙化,27例见髂骨肥厚。MRI:35例为双侧臀肌挛缩,6例为单侧臀肌挛缩,41例均见脂肪信号影增多及肌间隙增宽,41例均见挛缩带。结论 髂骨致密线是臀肌挛缩症的重要X线表现,CT能更直观地了解髂骨骨质改变及臀肌挛缩的范围,MRI能直接显示臀肌萎缩部位、范围及挛缩带,对早期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84例病因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的病理改变及病变部位主要在臀大肌外上部分,均不同程度合并挛缩及髂胫束扩张部的挛缩变性(病理证实),挛缩的臀中、小肌的“缰绳作用”不对称导致骨盆倾斜。通过对84例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调查,研究其病因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在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一种脊柱畸形,影响青少年健康发育,发病率约为1%-1.17%,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9:1。有的脊柱侧凸有明确致病原因,如先天性脊柱侧凸,继发于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疾患的侧凸;但更多的是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即特发性(原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如得不到及时发现与处理,其中部分患者侧凸情况会逐渐加重,形成严重的畸形。严重的脊柱侧凸不仅会造成身体外观异常、脊柱运动功能障碍或因骨盆倾斜而跛行,而且还可因胸廓畸形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少数严重的脊柱侧凸可造成脊髓受压而致下肢瘫痪及排便功能障碍。因此,AIS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48例臀肌挛缩松解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臀肌挛缩手术后的康复十分重要。我们在做完臀肌挛缩松解术后 ,就对患者进行指导及康复训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999年至今 ,我们为 48例臀肌挛缩症患者施行松解术 ,其中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7~ 2 2岁 ,平均 14岁 ;均有不同程度双腿并拢下蹲困难、翘二郎腿困难、髋弹响、尖臀、臀部硬块或骨盆倾斜导致下肢假性不等长等表现 ;双侧 39例 ,单侧 9例。手术时切断臀肌挛缩组织。术后伤口内放置引流管 ,负压引流 2~ 3d。将患者按入院的顺序分为 2组 :A组 ( 2 3例 )患者随意训练 ;B组 ( 2 5例 )患者则执行详细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临床中多发现以非臀肌挛缩症就诊患者的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靠近髂骨翼处存在纵行致密线影,经仔细体格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臀肌挛缩症。目的:分析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与臀肌挛缩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其中45例以臀大肌挛缩为主,5例以臀中肌挛缩为主。并以100例非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作对照。结果与结论:臀肌挛缩组42例骨盆平片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位于髂骨翼部骶髂关节水平。对照组仅3例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臀肌挛缩组骶髂关节旁致密线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以臀中肌挛缩组中有4例表现为骨盆倾斜,仅1例可见髂骨致密线;而臀大肌挛缩组中有40例可见髂骨致密线,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致密线的形成系臀大肌挛缩所致,而与臀中肌挛缩无关。提示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致密线是影像学检查诊断臀肌挛缩症的一种有价值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角肌并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18例,均有肩部及臀部长期药物注射史,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结果:经4个月~2年随访,18例患者畸形消失,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三角肌并臀肌筋膜挛缩症是综合性因素所致,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术后早期配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宇  邱贵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120-4121,i006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不清楚,目前关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存在诸多争论。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旁肌肉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定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与对象: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其中男8例&;#183;女2例;平均年龄14岁。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例做对照。干预:手术中,于T6~T11椎体水平的侧弯顶椎水平取双侧推旁肌,部分组织甲醛固定.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组织冰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杂交。主要观察指标: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椎旁肌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息者脊柱凸侧椎旁肌组织与凹侧椎旁肌组织和正常对照相比,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明显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也有所下调.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总量较低,Western印迹检测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脊柱侧凸患者双侧椎旁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不均衡,可能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能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生中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宇  邱贵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88-4889,i008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尚不十分清楚,已有几位学者发现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产生与进展中椎旁肌肉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椎旁肌的Bcl-2,Caspase-3及bcl-x表达的差异,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照组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例。研究组为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平均Cobb角57.7&;#176;(范围450&;#176;-850&;#176;)。干预:手术中,于T6-T11椎体水平的侧弯顶椎水平取双侧椎旁肌部分组织甲醛固定,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组织冰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杂交。主要观察指标:①脊柱侧凸凸侧、凹侧椎旁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②椎旁肌组织肌纤维形态。③椎旁肌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患者凸侧肌肉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对照椎旁肌肉组织均存在个别细胞的凋亡,二者无明显差异。凸侧肌纤维比其凹侧及正常对照的肌纤维明显变细。结论:神经-肌肉异常所致的椎旁肌的不对称有可能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不对称很可能与Bcl-2表达不对称相关。  相似文献   

12.
奚智勇  秦君华 《临床医学》2004,24(12):48-49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病因、痛名、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臀肌筋膜挛缩症34例.年龄4~16岁。双侧病变29例.单侧5例.全部病例经诊断明确后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30例患儿获随访1~17年,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强调手术时必须将纤维变性的条索物完全切除及对一切挛缩组织作彻底地切断松解。该症应与髂胫束挛缩症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临床中多发现以非臀肌挛缩症就诊患者的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靠近髂骨翼处存在纵行致密线影,经仔细体格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臀肌挛缩症.目的:分析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与臀肌挛缩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其中45例以臀大肌挛缩为主,5例以臀中肌挛缩为主.并以100例非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作对照.结果与结论:臀肌挛缩组42例骨盆平片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位于髂骨翼部骶髂关节水平.对照组仅3例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臀肌挛缩组骶髂关节旁致密线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 < 0.01);以臀中肌挛缩组中有4例表现为骨盆倾斜,仅1例可见髂骨致密线;而臀大肌挛缩组中有40例可见髂骨致密线,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致密线的形成系臀大肌挛缩所致,而与臀中肌挛缩无关.提示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致密线是影像学检查诊断臀肌挛缩症的一种有价值征象.  相似文献   

14.
大龄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手术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大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方法的报告不多见。我们于 1986年~ 2000年,诊治 14~ 20岁大龄患者 105例。现就大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按我们拟定的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临床诊断分型标准 [1- 2],确诊 14~ 20岁大龄患者 105例。男 65例,女 40例。骨盆倾斜致下肢 2~ 3 cm假性不等长 25例,双侧大粗隆处挛缩带滑动性疼痛 35例。1.2 方法 (1)手术:持续硬膜外麻醉,分别取左右侧卧位,以大粗隆顶点为中心作纵切口 95例,横切口 10例。彻底松解挛缩带与皮下脂肪粘连,于大粗隆顶点“十字”形切…  相似文献   

15.
臀肌挛缩症 (glutealmusclecontracture ,GMC)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 ,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特有的症状、体征的临床症候群[1]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本院自 2 0 0 0~ 2 0 0 3年共收治臀肌挛缩症 16例 ,经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3例 ,女 13例 ;年龄6~ 2 2岁 ,平均 11.5岁 ;病程 6个月至 8年 ;病变均为双侧。1.2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婴幼儿时期反复多次的臀部注射药物或苯甲醇的病史 ,同时还具有 :①“外八字”畸形步态 :行走时双下肢呈外展外旋位。②“…  相似文献   

16.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畸形,目前对其外观表现与畸变的内在规律所知甚少。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之间的内在规律。设计:采用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研究对象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9~32岁。方法:行脊柱正位X线摄片测量侧凸的Cobb’s角及顶椎cT扫描测量顶椎的旋转角度(Aaro法)和双侧椎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主要观察指标:正位X线摄片Cobb’s角,CT片顶椎旋转角度及双侧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结果:在38&;#176;~124&;#176;内,侧凸Cobb’s角每增加1&;#176;,顶椎旋转增加0.39&;#176;。凸凹侧顶椎椎弓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分别为(4.72&;#177;6.02)&;#176;,(14.22&;#177;6.52)&;#176;。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旋转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线性关系,双侧顶椎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因关节囊外软组织孪缩而形成的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挛缩畸形,经2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大多都存在臀肌上半部纤维,臀肌表面骼腔束和不同程度的阔筋膜张肌表面臀筋膜挛缩卜’,而往往以臀中肌表面骼腔束挛缩为最厚且宽大。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均为双侧同时患病,其中男ZI例,女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7岁。经手术证实其中9例仅为单纯髂胫束挛缩,17例不但髂胫束挛缩,同时存在臀肌上半部纤维和不同程度的阔筋膜张肌表面的臀筋膜挛缩。患者多表现有:(1)步态异常,行走时双下肢呈外展外旋状,快速行走时尤为明…  相似文献   

18.
李萌  刘长胜 《临床医学》2011,31(12):41-42
目的总结采用小切口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治疗青少年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21例青少年臀肌筋膜挛缩症行挛缩松解术的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7~19岁,平均12.7岁。病变均位于双侧。病程5~16年,平均11.3年。结果术后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未遗留明显瘢痕。术前双下肢功能根据Fernandez分度法评定:轻度3例、中度12例、重度6例;术后仅1例重度患者遗有轻度跛行,优良率为95.2%。结论对于青少年臀肌筋膜挛缩症,小切口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可避免术后遗留明显瘢痕,同时术中能彻底松解挛缩带,配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存在腰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步态周期中骨盆冠状面倾斜程度。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2023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存在腰弯的AIS患者及同期微小弯患者(Cobb角<10°)。根据协和保守分型系统及全脊柱正位X线片,纳入存在腰弯的AIS患者。以双侧髂嵴作为骨盆冠状面的骨性标志点,测量患者站立位及步行周期中双侧髂嵴高度及其变化值,以评估存在腰弯的AIS患者骨盆冠状面倾斜程度。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存在腰弯的AIS患者209例、微小弯患者36例。存在腰弯的AIS患者组站立位髂嵴较高侧与脊柱凸侧之间关系“一致”(凸侧的髂嵴低于凹侧)的比例显著高于微小弯患者(58.9%比30.6%,P=0.002)。存在腰弯的AIS患者在整个步态周期中双侧髂嵴高度(支撑相最小值、支撑相最大值、摆动相最小值及摆动相最大值)变化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且凸侧的髂嵴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凹侧(P均<0.05),而微小弯患者在整个步态周期中双侧髂嵴高度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25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3)和对照组(n=12)。2组患者于臀肌挛缩症术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4天开始悬吊运动, 每周训练6 d, 连续训练12周。于治疗前和入组12周后(治疗后)采用GMC功能量化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GMC程度和疗效, 同时测量其双下肢假性长度差。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GMC功能量化量表评分的美观得分和总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分别为(0.48±0.17)cm和(0.80±0.46)cm, 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可更为显著地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步态和双下肢假性长度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