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灵水村落距北京市中心78公里,距109国道4公里,为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灵水村是一座尚未开发的千年古村落.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曾出现刘懋恒、刘增广等众多举人,被当地人冠以"举人村"或"京西举人村"的美名.村落的古老民居、寺庙遗址、文物古迹、千年古树等文化及其自然遗存,使灵水这座古老的山村显得格外古朴、典雅,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人回味无穷.2005年,经建设部批准,灵水村被列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了灵水村儒雅、质朴、恬静和深邃的美.  相似文献   

2.
基本概况 大阳泉村在2010年被列人第五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是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下属的一个村落,村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处阳泉市区南部的城乡结合处。距市政府1.5公里,距火车站2公里,距高速公路口8公里,有城市公交车绕村四周而行。古村现存核心区面积29.57公顷。  相似文献   

3.
潘明率 《华中建筑》2014,(7):124-126
灵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内,形成于辽金时代。村落规模庞大,古民居遗存众多,村内现有四合院162套,约1100间,其中明清民居约140余间。2005年,灵水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村中尊师重教,出过22名举人,因此,有灵水举人村之美誉。该文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以院落宅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宅门类型,对其空间特征、用料选择和装饰手法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对比新旧宅门在形式和审美上的异同,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强 《城乡建设》2023,(10):74-75
<正>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下辖的9镇178个建制村中,有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斋堂镇爨底下村、灵水村和龙泉镇琉璃渠村),占全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的60%;有12个中国传统村落(龙泉镇琉璃渠村、三家店村,王平镇东石古岩村,雁翅镇苇子水村、碣石村,斋堂镇爨底下村、黄岭西村、灵水村、马栏村、沿河城村、西胡林村,大台街道千军台村),占全市传统村落数量的46%;有14个北京市传统村落(含1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5.
毓德 《中州建设》2006,(9):F0004-F0004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乃取村中三条溪水由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城东9公里,巍巍黄山西南麓,相距黄山大门的汤口镇只有38公里,西递四周群峰连绵,风光秀丽,村落平面呈船形,占地16公里。  相似文献   

6.
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  相似文献   

7.
错高古村落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地处巴松错湖北岸,距离拉萨市378.7公里。村域面积30平方公里,全村共63户,286人,是工布地区唯一完整地保持了藏族传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格、习俗、文化和信仰的村落,2012年错高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2004,(7):10-13
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8公里,大邑县城8公里,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六朵金花之一”——刘氏庄园所在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四川省十大旅游古镇;全镇幅员面积21.4平方公里,城镇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万。    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  相似文献   

9.
正1村落概况稻坪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北部,素有徽县北大门之称。它坐落于秦岭山脉南麓,大殿山山腰,四面环山,是典型的陇南山村。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村庄占地520亩,海拔约1100米,辖尹坪社、稻坪社、郭山社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410人。稻坪村对外交通便利,距离宝成铁路两当站12公里,距成县机场66公里(见图1)。村落历史悠久,自明末清初尹氏先祖尹守业、尹守魁兄弟二人从四川移居于此,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受惠于秦岭南嘉陵江形成的温润气候,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文化景观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小街子村为例,说明场景、人物、精神这3个要素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和统一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避免仅关注村落“场景”而忽视“人物”和“精神信仰”,注重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空间,审视“外力”,守住场所精神,建构出“文化-空间-时间”的村落文化景观多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引子 江西乐安县地处赣中南丘陵的北段,境内低山、丘陵、岗地和小型的盆地交错分布,气候温暖多雨。流坑村位于江西乐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出县城32公里至所属牛田镇后,沿乌江前进,几经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即见流坑古村。(图1)现在的流坑村是以董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大村落,现有居民820户,4300多人。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2013,(12):24-25
安徽省歙县渔梁村因村东口新安江上的“江南都江堰”渔梁坝而得名。村落位于古徽州府所在地歙县老城东南1公里处,练江北岸,因水运商业而兴,已经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3.
正1.概况福建周宁县礼门乡常源村位于周宁县西南部洞宫山脉香炉山南麓,是隋朝入闽始祖黄鞠的后裔于南宋年间由宁德霍童镇石桥村迁居至此,而形成的黄姓氏族血亲村落。因四周高山绝壁,故名石竹坑村,后改称"常源"。如今村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明清古民居集中连片,兴建于乾隆年间的上下众厅和石拱桥保存完好。2.村落布局与公共建筑常源村踞守于两座高山之间的狭长山谷,地势北高南低,一条发源于香炉山的山涧从村东流过,房屋均顺山势坐西面东而建。乾隆年间跨溪建有石拱"接龙桥",  相似文献   

14.
基本概况 于家村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于家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中西部山区,距离石家庄市50公里,距井陉县20公里,东距石太高速公路5公里,西距307国道5公里,虽地处深山,但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如图1、2)  相似文献   

15.
郑巧露 《城建档案》2010,(10):20-21
黄檀垌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蕴含的古村落建筑群,这个沉淀已久的山村古村落,入选了中国首批15个景观村落。此村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面积20.7公顷,全村350户,1400多人。黄檀硐位于乐清城北乡的最北端,若驱车前往,下了高速,穿过乐城镇,向西北再行驶近20公里便到了。  相似文献   

16.
大东沟村位于平谷区黄松峪乡东南部,距乡政府约2公里。该村常驻人口333人,共139户;村域总面积为222.8公顷。该村清代成村,因村处黄松峪东南一处较大的山沟中,故名大东沟。村庄周围群山连绵,景色秀美,村落依山而建(图1)。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建设》2005,(11):78-81
一、现状概况方巾牛村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西部的新民市大民屯镇(图1),距沈阳市50公里,距新民市15公里,距大民屯镇7公里,位于辽河东岸,102国道北侧,常住人口2810人,801户,现状建设用地112.47公顷,人均用地面积400.25平方米。方巾牛村耕地面积9203亩,其中棚菜生产占地面积6400亩(净棚2000多亩),为“沈阳棚菜第一村”,是沈阳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4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方巾牛村有80户人家,其余住宅均为单体平房。村内分散建有村委会、小学、幼儿园、农科站、消防站、蔬菜批发市场和若干家小卖点和小餐馆。村北部保留百年老宅一处。村内散布9家…  相似文献   

18.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9.
大东沟村位于平谷区黄松峪乡东南部,距乡政府约2公里。该村常驻人口333人,共139户;村域总面积为222.8公顷。该村清代成村,因村处黄松峪东南一处较大的山沟中,故名大东沟。村庄周围群山连绵,景色秀美,村落依山而建(图1)。  相似文献   

20.
栏目主持:石克辉协办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 “一颗印”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滇池之滨及杞麓湖畔,其间居民的族属有汉、彝、白、回、蒙古等,其中大以昆明地区的“一颗印”民居最为典型。主于其平面紧凑,平坝地区和山区都适宜,而独院式结构又合乎独家独户的生活习惯。其外形封闭坚固,适于昆明地区风大、紫外线强的特点,且有利于防盗。因此,“一颗印”民居深为当地群众喜爱,成为滇中民居的代表。 山地村落——乐居村 乐居村位于昆明市西团结乡,距昆明约25公里,是一个彝族村落(图1)。整个村子建于一个小山坡上,座西朝东,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