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汉江中下游防洪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勇华  胡玉林  王新才 《人民长江》2000,31(11):29-30,44
根据汉江中下游防洪规划、河道泄流能力、洪水调度方式以及流域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状况,建立了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防洪风险分析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洪水资料,研究了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防洪风险率,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在未来t年内的洪灾损失。由于汉江流域洪水和洪灾特点,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年平均洪灾损失达到了4.452亿元,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 2016 年太湖流域梅雨期间骨干工程发挥的防洪减灾效益,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河段水位过程,将其与河段设计水位比较,推算每个河段两岸的淹没水量。再与 DEM 和圩堤等阻水构筑物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水量平衡计算,获得洪水淹没的空间分布。建立了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洪水淹没分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将该损失与调查统计的实况洪灾损失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骨干工程在此次洪灾中发挥了约 116. 12 亿元的防洪减灾效益。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分别达到了 50. 08 亿元和 44. 11 亿元。研究成果定量论证了太湖流域骨干防洪工程在 2016 年洪灾中的经济效益,采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其他流域或区域防洪工程效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流域防洪体系是现在防洪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以建立永乐江流域的防洪体系为例,说明了建立流域内的防洪工程体系和信息体系,对流域内的水库调洪、洪水错锋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能掌握洪峰的流量和所处的位置,能大大减少流域内的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4.
防洪优化调度是流域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一种模型。四川省防办将建立的防洪优化调度模型运用于大渡河"2010.7.17"洪灾流域梯级水库防洪调度实际中,并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优化调度共累计滞洪约2亿m3,占此次洪水24小时洪量的42%,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1 重要意义海河流域初步形成的防洪体系是由各河系上游的大中型水库、中游的蓄滞洪洼淀和中下游的河道及堤防三部分组成.蓄滞洪洼淀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63年海河流域“63.8”特大洪水,洪水总量302亿m~3,其中,中游洼淀就蓄滞洪水112亿m~3,占总量的37%.保护了天津市免遭洪灾,减轻了下游广大地区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皖河流域基本概况、洪灾情况及防洪工程现状,分析洪灾成因,针对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流域整体防洪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鳌江流域城镇发展战略,结合鳌江流域洪灾成因、防洪现状及防洪能力,对防洪规划提出今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重要意义 海河流域初步形成的防洪体系是由各河系上游的大中型水库、中游的蓄滞洪洼淀和中下游的河道及堤防三部分组成。蓄滞洪洼淀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63年海河流域“63.8”特大洪水,洪水总量302亿m~3,其中,中游洼淀就蓄滞洪水112亿m~3,占总量的37%。保护了天津市免遭洪灾,减轻了下游广大地区的损失。 目前流域内有28处主要的蓄滞洪区,总蓄水量191亿m~3。耕地约53万hm~2,人口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和总结四十年来淮河流域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及有关问题,治淮委员会会同流域内四省水利部门,在以往多年工作基础上进行了估算、分析和探讨。经估算,淮河流域1949年至1987年防洪工程投资为44.11亿元,若计入投劳折资35.22亿元,则合计总投入为79.33亿元。防洪工程总计减淹耕地2.688亿亩,直接减免经济损失555.605亿元。现将淮河流域四十年防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力争减少洪灾损失,应努力做好防洪调度与管理工作。珠江流域堤库结合防洪工程体系完成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应在广州设立珠江流域防洪调度中心,建立珠江流域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通信、遥测和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水库、流域内降雨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水情工情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以实现防洪优化调度,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流域内大多为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 ,防洪库容不足 ,且河道逐年淤积 ,行洪能力减弱 ,沿岸防洪设施标准不高 ,致使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常遭遇洪灾 ,通过对流域洪灾特性及成因分析 ,提出了西江防洪的几点建议 :加快干支流控制性水电工程建设 ,提高调洪蓄洪能力 ;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堤 ,提高城镇防洪水平 ;加强河道管理及江河清淤除障疏浚 ,改善和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水土保持 ,增强中上游山地保水固土能力 ,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1 防洪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建设21世纪的防洪体系,必须统筹考虑流域的防洪体系建设与水环境的关系,在发挥防洪体系抵御洪水功能的同时,发挥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在减少洪灾的同时,既要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地表水可供量,改善水资源供水条件,又要增加水面,恢复湿地,保护动植物,使洪涝水变为资源水、环境水,从  相似文献   

13.
柳江及西江中下游“96.7”洪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7月上中旬,柳江发生超100年一遇洪水,柳江流域内直接经济损失达229亿元。在总结抗洪救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搞好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防洪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但是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通过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工程,使淮河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沂沭泗河东调南下工程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建成比较完整的流域防洪除涝体系,各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和全流域抗洪灾风险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扩大了骨干河道的行洪能力,减轻了防洪调度的压力,重点易涝洼地的排涝条件得到改善,对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防洪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巢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安徽省巢湖流域受灾最为严重。为了能够准确监测洪灾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本文根据安徽省气象站、水文站历史数据,对比分析了近30年巢湖流域雨、水情变化情况,以及多元遥感卫星监测情况,介绍了采用的工程调度措施,根据巢湖流域防洪情况,总结了经验并提出了建议。为今后流域防洪提供了决策咨询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省是洪涝灾害频发省份,1985年以来的15年间,接连出现了10次较大的洪涝灾害。尤其是1995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灾,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洪水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和损失。据测算,仅1995年我省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283亿元。 建国以来,我省兴建的大批水利工程在抗洪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拦洪、削峰作用。仅1995年,丰满、海龙等4座大型水库的防洪效益就达196亿元,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但同时也暴露出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还不能满足我省防洪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17.
介绍西苕溪流域概况及其防洪现状,重点分析西苕溪流域长兴区域洪灾频发的原因,展望未来流域防洪形势,针对"菲特"台风期间,西苕溪港口站呈现"小流量,极高水位"的洪水特性,提出提高西苕溪流域沿线长兴区域防洪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信江流域近10年来,共发生7次大的洪水,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200亿元以上,尤以“98.6”洪水灾害损失惨重,就信江洪灾成因及治理对策,从地理、水工程、水土保持、河道清障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海外文摘     
<正>葡萄牙利马河流域两种洪灾仿真水动力模型的比较-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5,29(2)合理调度大坝防洪库容,将下游水流评估纳入到防灾考虑中,可降低流域内的洪灾风险。以葡萄牙利马河流域为例,并基于萨克拉门托水文模型,对易发洪灾区采用一维或二维水文模型,分析了基于有限元网格法和矩形网格法2种建模方式,并评估了二者的计算能力。研究表明,历史洪灾用于校准模型,并可  相似文献   

20.
1986年建成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在防洪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截至1990年,仅防洪、发电、灌溉三项效益已达101亿元,相当于原投资的8.倍。尤其是根据分期设计洪水拟定防洪调度,又可为枢纽年增加发电量2.4亿KW.h.在分析研究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论述枢纽对汉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根据流域特性,在保证下游防洪安全前提下制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