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抛栽密度能提早够苗和增加有效穗。免耕抛栽密度以每公顷抛33.0万~34.5万蔸产量较高,与每公顷抛栽30.0万~31.5万蔸处理差异明显,而每公顷抛栽33.0万蔸与34.5万蔸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对免耕抛秧稻的成穗率、有效穗数有显著的影响,以每公顷抛栽33.0万~34.5万蔸最好,不同的抛栽密度对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早稻以每公顷抛栽33万蔸处理产量最高,晚稻以每公顷抛栽34.5万蔸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中适宜的施氮水平和施肥技术,2011年早稻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民乐村进行了不同的施N水平(120,180,210和240 kg/hm2)和施肥技术(精确定量和常规施肥技术)对水稻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中,每公顷施纯氮240 kg,氮、磷、钾比例为1.0∶0.5∶1.0,并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香两优 6 8旱直抛栽培的抛栽密度、抛栽叶龄与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田块 ,抛栽密度以 40 .0万~ 45 .0万株 /hm2 基本苗为宜 ,纯氮施用量以 15 0 .0~ 172 .5kg/hm2 为佳 ,以 3.5~ 4.5叶龄抛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免耕抛秧进行不同抛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晚造免耕抛秧栽培每公顷抛栽36万蔸较适宜,其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增加,产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中籼皖稻9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播种期、秧龄、栽插密度和施氮量 4个方面对皖稻 93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种植 ,宜 4月下旬播种 ,6月上、中旬移栽 ,秧龄 5 0d左右 ,每公顷秧田播种量 15 0kg左右 ;适宜栽插密度为 15 .0cm× 2 5 .0cm或 15 .0cm× (3 3 .3 + 16.7)cm ,每穴栽 3~ 4苗 ;中等肥力田块 ,本田每公顷施基肥 (纯氮 ) 13 5 .0kg ,保花肥 (纯氮 ) 5 2 .5kg ,肥力较差的田块可根据叶色每公顷另酌施返青肥或促花肥 (纯氮 ) 3 4.5kg ,后期叶色偏淡田块每公顷另酌施始穗肥 (纯氮 ) 3 4.5kg左右 ,N、P、K比例约为 1.0∶0 .4∶1.0。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里下河棉区大麦后移栽棉每公顷产1875kg皮棉,适宜的密度为4.5万株左右,最佳施肥(纯氮)水平337.5kg,NP2O5K2O为10.40.8,施肥水平、肥料配比及密度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位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小。在施N水平较高的情况下(>262.5kg·hm-2),单株成铃数、铃重及产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4个施氮水平下,比较了免耕抛栽水稻和常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在127.5~193.0 kg/hm2施氮水平内,结实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穗数、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总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和根系活力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免耕抛栽水稻193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27.5 kg/hm2施氮处理。常耕抛栽水稻的有效穗数高于免耕抛栽水稻,但免耕抛栽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和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及根系活力和颖花茎流量比常耕抛栽水稻高,免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优于常耕抛栽水稻,免耕抛栽水稻平均比常耕抛栽水稻增产2.10%。  相似文献   

9.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05年)和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2006年),以滇杂31、滇杂32、滇杂35为试验材料,以品种、秧龄、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栽插密度为试验因素(研究内容),对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施氮量、秧龄、密度4个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施氮方法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影响大小排序是施氮量>秧龄>品种>施氮方法,秧龄与密度交互效应>秧龄>密度.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对结实率影响较小,除品种因素外,施氮量、秧龄对千粒重会产生一定影响.提出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宜秧龄35~40 d;每公顷施纯氮270 kg,氮肥宜重底早追;每公顷栽30万穴,每穴插1~2个基本苗.  相似文献   

10.
1999—2004年进行了配方施肥及施肥方法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并获得了显著效果。在10个点9个处理的试验中,从产量上看,以每公顷施纯氮450kg、磷225kg、钾150kg最高,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250kg,比对照增产59。1%,单株成铃34.4个,比对照多10.9个。氮、磷、钾合理配比为3∶1.5∶3。1在肥料施用中存在的问题1.1人们认识不足,主观意识强。在化学肥料出现以前,人们用肥主要靠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但施用数量极少,每公顷不足30m3。使用化学肥料以后,人们完全依靠化肥,棉花产量一度出现大幅度提高。可是施用时,人们主观意愿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