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而造成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血栓的形成,因此攻克血栓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攻关课题.而血栓机制的研究、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溶栓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都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动物模型的支持,因此建立动物血栓模型是必要的前提.血栓形成需要3个条件,即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黏滞性的改变,而最重要的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因此,血栓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要造成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徐薇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6):604-606
1概述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两大类: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无论是哪一类的血栓栓塞,一旦发生,临床危害极大。尤其是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由于早期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及不典型性,使得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相当部分的患者起病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2种临床表现形式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1]。其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是临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有必要选取合适的VTE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有效的予以干预,降低其发生率。本文旨在对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王清任创制补阳还五汤以来,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是目前中风等血栓性疾病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剂[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是迄今发现的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2].本研究应用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模型,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PAF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防治血栓性疾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瘀”、“毒”从化——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因病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传统中医药学多将其病因病机归于"血脉瘀阻"的范畴;但组织坏死、过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远非单一"血瘀"病因所能概括。根据传统中医"毒"邪病因的认识,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当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注重"瘀"、"毒"病因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兼夹、相互从化,探索中医治法方药,对丰富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中医病因学,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测量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大小变异性的一个指标,同时也可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性以及红细胞体积的离散程度。研究发现RDW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病死率、预后存在相关性,是血栓性疾病的强预测指标。目前,RDW与血栓性疾病间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营养不良、神经内分泌、炎症反应等有关。虽然RDW不是特异性指标,但RDW的获取简单便捷、费用低、可重复性强,且间接反映血栓性疾病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喜红 《医学综述》2011,17(5):767-769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集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引起血栓性疾病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皮功能损伤、血小板高反应性、慢性炎症及凝血纤溶失衡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养阴生津法治疗中老年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血栓性疾病的病理实质是瘀血阻滞脉络。从养阴生津以调畅血行立论,围绕阴液亏虚与瘀血形成的关系,提出对中老年人高发的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应注重养阴生津法的运用。强调养阴护脉、行血散瘀是虚实并治的积极疗法。在临床运用中,必须以寒凉濡润、滋养灵动、补而不滞为原则,并应酌情配伍活血益气以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9.
何浏铭 《大家健康》2013,(7):163-164
目的对妇科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引发的血栓性疾病进行探讨和临床诊治。方法对我院11名患有妇科肿瘤患者以及18名有血栓性疾病倾向的患者进行研究,运用对分析其临床的特点、治疗、诊断以及预防的方法。结果血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对象为肥胖患者、中老年妇女以及原发病是恶性盆腔肿瘤患者,尤其是子宫内膜癌,通过低分子肝素或者肝素对其进行避凝抗凝化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结论肥胖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中老年妇女患者是术后引发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手术前后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脉活络胶囊的制备及对血栓性疾病治疗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对通脉活络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同时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药理毒理探讨。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通脉活络胶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通脉活络胶囊0.50g/kg、1.00g/kg给药14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延长小鼠凝血及出血时间的趋势(P0.05或P0.01);通脉活络胶囊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中TT、PT、APTT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明显缩短,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通脉活络胶囊0.20g/kg、0.40g/kg、0.80g/kg均能明显降低血瘀高凝大鼠模型Ⅱ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通脉活络胶囊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对血栓性疾病治疗的药理作用明确,可安全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在我国人口病死原因中占首位。因此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一直是广大医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近几年来随着对血栓止血领域中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与抗凝及纤溶系统的深入研究,许多新的分子标记物已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1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是一多功能细胞,生理状态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前列环素(PGI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合成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33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前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栓组病例占同期发病的6.1%,且以深部静脉血栓形成(VTE)为主。血栓性疾病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以血栓事件起病的恶性肿瘤中44.4%已发生远处转移。恶性肿瘤血栓组1年及1年半生存时间较非血栓组短(P〈0.05)。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相比,抗肿瘤治疗前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PT)及D-D(D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有血小板、白细胞和DD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血栓事件,预后差,应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循环系统疾病,药物抗凝是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措施,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的代表,利伐沙班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利伐沙班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问题。本文将对利伐沙班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妇科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引发的血栓性疾病进行探讨和临床诊治.方法 对我院11名患有妇科肿瘤患者以及18名有血栓性疾病倾向的患者进行研究,运用对分析其临床的特点、治疗、诊断以及预防的方法.结果 血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对象为肥胖患者、中老年妇女以及原发病是恶性盆腔肿瘤患者,尤其是子宫内膜癌,通过低分子肝素或者肝素对其进行避凝抗凝化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结论 肥胖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中老年妇女患者是术后引发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手术前后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5.
肺癌和血栓栓塞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生物关系,其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或伴动脉栓塞的血栓性心内膜炎等,而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时是肺癌的首要表现,在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我科近期收治以下肢廊栓性静脉炎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方日  颜娇贵 《河北医学》2014,(4):620-62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43例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列入实验组,取同期诊治的43例恶性肿瘤且未发生血栓并发症患者43例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该病高发于肿瘤确诊后2个月内,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地塞米松用药、手术刺激、输血、化疗、感染等。结论: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重要功效。本文分别对活血化瘀单味药、活血化瘀方、活血化瘀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血栓性疾病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治疗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阐述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肝脏疾病、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外科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以期对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之一,多见于手术后患者,恶性肿瘤引起的深静脉血栓临床偶有报道.我院1995年5月~2002年4月共收治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宇朋  王萍  李虹伟 《北京医学》2011,33(4):347-349
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残与致死率已位列所有疾病的首位。深入研究血栓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近十年来,血脂代谢异常与血栓性疾病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临床与病理学家的共同关注。其中,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因此,现对高密度脂蛋白与血栓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