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AD)患者的迅速增加是当前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故对AD病理机制的研究及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了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AD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脑萎缩,在脑膜、大脑皮层及海马的血管壁内见有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1〕、神经纤维缠结(NFTs)及神经元丢失〔2〕。大量研究表明,Aβ沉积和tau蛋白的NFTs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海马和大脑皮层区细胞外Aβ的聚集及细胞内高磷酸化tau蛋白的神经纤维样缠结,导致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痴呆(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堆积和神经纤维缠结,主要区域是内嗅皮质和海马区〔1〕。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远近期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记忆损害等,目前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2〕。Aβ可以通过激活钙敏感受体,引起的AD激活神经细胞释放Aβ42,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聚集和Aβ42聚集。早老蛋白(PS-1)在雌激素受体(ER)引起钙流出,  相似文献   

3.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典型病理变化为脑区神经细胞间出现大量老年斑(SP),神经元胞体中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等〔1〕。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已经成为AD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一方面,Aβ可引起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进而导致DNA损伤、钙离子(Ca2+)内流、氧化应激等变化,推进AD神经退行性变进程〔2〕。另一方面,病理性Aβ沉积还可通过激活钙通道触发内质网及线粒体应激反应引起细胞凋亡、突触完整性破坏和细胞膜功能丧失,导致记忆能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3〕。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 ,CAA)是由淀粉样蛋白在软脑膜及脑皮质血管内沉积所致〔1〕。1975年报道 ,在尸检的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内有87%CAA〔2〕。 1984年 ,一种与AD有关的CAA中的β淀粉样蛋白 (Aβ)被确认〔1〕。Aβ蛋白由 39~ 4 2个氨基酸的肽链构成。老年斑 (SP)中的Aβ蛋白长臂主要是 4 2~ 4 3对碱基 ,而脑血管性Aβ蛋白则主要为 39~ 4 0对碱基。Aβ蛋白沉积在大脑实质形成SP或神经炎斑 ,沉积在血管壁则导致脑淀粉样血管病变。CAA至今被认为是AD最常见的血管性病理改变 ,80 %~ 10 0 %AD患者脑…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累及前脑、基底节区、海马和大脑皮质〔1〕,以神经元丧失、突触功能障碍、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为核心的老年斑(SP)或神经炎斑(NP)形成、神经元胞浆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FT)和脑血管淀粉样血管病为特征。以65岁为界,AD可分为早发性AD(EOAD)和晚发性AD(LOAD),其中LOAD大约占94%;依据其是否与家族发病有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大脑皮层、海马等部位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元丢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进行性记忆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尽管AD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其病理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脑内炎症反应等。  相似文献   

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学特征包括以异常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Aβ)为主要成分的老年斑(SPs),神经细胞内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及神经元的大量丢失等~([1])。关于AD的发病机制,Aβ级联假说、tau蛋白假说、氧化应激假说及基因突变假说等受到诸多关注。本文从Aβ级联假说、tau蛋白假说及胆碱能假说等方面,综述了相应的AD治疗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慢性、进行性以记忆力衰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理表现为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研究发现,由Aβ诱发的脑组织慢性炎症级联反应介导神经元损伤是AD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1〕;同时,临床上发现AD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2,3〕,因此IL-1β和TNF-α作为介导脑组织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显著上升。AD典型的神经病理学标志包括神经元和突触的损伤,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淀(Aβ)大量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2,3〕,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神经胶质增生〔4〕,和某些补体蛋白以及这些蛋白聚合物的上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以慢性大脑退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AD占所有痴呆的60%~80%,其临床表现为记忆力缓慢下降、言语和认知功能障碍及伴或不伴轻度的神经系统体征〔1〕。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大量的淀粉样老年斑块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及脑组织中神经元和突触丢失〔2〕,其病因考虑为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和神经元缺失。研究表明锌在A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1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表现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人格及行为损害为主。AD主要的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元突触功能异常及椎体细胞丢失。研究显示90%以上的AD患者均存在血脑屏障(BBB)损伤〔1〕,Aβ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而引起BBB破坏可能是AD新的特征性病理改变〔2,3〕。1 BBB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常见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伴有脑特殊病理及生化改变的获得性、持续性及全面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目前认为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所导致的老年斑(SP),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以及神经元缺失等〔1〕。A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延缓AD的发作或减慢AD的进展,所  相似文献   

13.
<正>阿尔茨海默病(AD)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其病理特征:大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P)和细胞内Tau蛋白过磷酸化引起神经纤维缠结(NFTs)形成。许多学者〔1〕认为,Aβ对AD病理形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研究Aβ的产生、代谢及毒性对AD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Aβ与AD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陈维  徐文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92-1094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 (AD)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与早老素 (presenilin ,PS)、β 淀粉样蛋白 (Aβ)及神经元突触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PS、Aβ和神经元突触改变在AD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1 PS自从 1992年发现PS 1基因后〔1〕,1995年又确定了PS 2基因〔2〕。PS的mRNA分析显示 ,PS 1和PS 2在神经系统有广泛的表达 ;同样也存在于其他许多器官中〔3〕。PS在人类一般常局限于粒细胞及新皮层等相同的神经组织中。正常人神经细胞与AD患者受损的神经细胞相比 ,PS表达可能相反 ,AD病人神经元纤维缠结 (NFT)中对PS免疫…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症状.AD的主要病理特征有: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Tau蛋白常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以及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大量减少丢失[1].最近研究表明,AD病变过程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了AD病变与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原发因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AD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代谢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AD发病与老龄代谢综合征候群密切相关〔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人体内的还原糖(葡萄糖)与蛋白质或脂质游离基发生不可逆反应所形成的〔2〕。免疫组化研究已经发现AD大脑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中存在AGEs〔3〕。本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最显著的两个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块(SPs)及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目前关于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比较公认的是Aβ级联假说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而这与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MG)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多个针对Aβ的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接连失败[1],越来越多的AD治疗将目标转向其他靶点,  相似文献   

18.
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 β 淀粉样蛋白 (Aβ4 2 ) ,国外研究已证实Aβ4 2在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提示 ,AD发生可能与 β 内啡肽 (β EP)的变化有关〔2〕。目前研究已证实AD患者脑脊液 (CSF)中 β EP和Aβ4 2均明显降低 ,但对AD患者CSF中Aβ4 2含量与痴呆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观点〔3、4〕。因此 ,我们于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研究了AD患者CSF中 β EP和Aβ4 2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AD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71岁 ,病…  相似文献   

1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出现精神紊乱、记忆逐步遗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功能减退的症状。该病的病理现象有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纤维原缠结、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及神经元大量凋亡。目前尚未开发出可以终止或逆转AD进程的药物〔1〕。如何尽早发现并确诊病例以便减缓病情的发展并对症治疗,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4〕。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嗅觉系统与AD存在极大相关性。患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今,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A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D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重要致死性疾病。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是脑内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胆碱能神经元丢失。Aβ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的异常剪接产物,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NFTs的形成。研究表明,影响脑内铁含量增高的因素包括脑内铁代谢调节相关蛋白(IREG)的表达失控、氧化反应及炎症反应以及外周铁代谢失衡和脏腑功能衰退有关。AD患者脑内多种铁代谢相关蛋白的紊乱会使脑内铁沉积,促进自由基生成[1],使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变的严重。本文将详细讲述以下几种铁代谢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