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林海茫茫,松涛滚滚,华顶林场在天台华顶峰,用云雾茶招待了前来考察“茶叶之路”和华顶云雾茶栽培、制造情况的日本友人高野澄和小川后乐先生。高野澄先生是历史学家,谙熟历史掌典。小川后乐先生是日本茶道著名流派“小川流”第六代家元,他继承了小川流祖业,发挥了小川流始祖小川可进科学煎茶思想,使小川流发展成为日本茶道  相似文献   

2.
华顶云雾茶产于浙江天台县华顶峰的东西两侧,茶园分布在七十二个茅蓬旧址附近,以西茅蓬出产的质量最好。华顶山峰峦重叠,雄伟壮丽,绿园深谷,风景奇异,更有天台八景:“赤城栖霞”,“双涧迥澜”,“石樑雪瀑”,“寒岩夕照”,“桃源春晓”,“琼  相似文献   

3.
戴盟 《茶叶》2009,35(2):90-90
天台云雾氯氤氲,华顶香茗倍可珍。西子湖边人更健,钱王祠里笑迎春。  相似文献   

4.
天台茶韵     
《茶世界》2017,(4)
<正>茶是南方嘉木。茶圣陆羽说过,生长在岩石、云雾中的茶叶,品质出众。浙江天台山云雾茶,采天地日月之灵气,汲云雾雨露之精华,茶色嫩绿如初春的颜色,细细品之,温馨香润、醇厚甘鲜、沁人肺腑,果不负"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美誉。天台山云雾茶犹以主峰华顶山所产的"华顶云雾茶"为最佳,以"外形细紧绿润披毫,香气高锐浓郁持久,滋味浓厚鲜爽清冽回甘,汤色嫩  相似文献   

5.
《茶叶》2017,(4)
正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区域名牌自古名山出佳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地处浙江东中部,境内山系盘亘,溪流切割,万壑争流,峰峦叠翠,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生态县。这里盛产的天台山云雾茶,位于平均海拔400米以上的天台诸山峰,因深处密林,终年云雾缭绕,素有"佛天雨露,帝  相似文献   

6.
《茶叶》2015,(4)
<正>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区域名牌自古名山出佳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地处浙江东中部,境内山系盘亘,溪流切割,万壑争流,峰峦叠翠,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生态县。这里盛产的天台山云雾茶,位于平均海拔400米以上的天台诸山峰,因深处密林,终年云雾缭绕,素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美誉,其中以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所产最著称,  相似文献   

7.
天堂云雾茶     
“天堂云雾茶”产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侧的湖北省英山县。英山境内,天堂寨峦脊伸展,群峰竞秀,绿树飞瀑,鸟语花香,常年云飘山腰,雾漫山峦,几万亩茶园便分布其间,茶树长得芽壮叶厚,溢香滴翠。天堂云雾茶聚这天堂云雾之精华,造就了品质超群,风格独树一帜。在日丽无风的环境里品尝该茶,用瓷碗或广口玻璃杯可沏出奇特的云雾景象,开始杯面白雾盘  相似文献   

8.
湖北是世界茶叶鼻祖陆羽的故乡,也是我国茶叶主产省之一。茶叶品种繁多,其中一大批高质量云雾茶深受消费者欢迎。云雾茶产于高山(一般海拔500m以上),高山云雾多,云雾又是形成香高味醇优良品质的主导因子,因而得名。但云雾茶的产地不同,其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高山出好茶是因其植被条件好,树木多,云雾多,湿度大,有利含氮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增进了茶叶滋味,促进了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形成,提高了茶叶香气;昼夜温差  相似文献   

9.
天台山茶树品种资源丰富,80年代又在华顶山麓发现二棵罕见的白茶树,经观察简介如下:天台白茶1号,茶农称“杀勿熟”。灌水型,开小白花,树势半开展,主杆已于1958年砍伐,树高1.6米,嫩叶玉白色,成熟叶黄绿色,向上斜生,柳叶形,叶长平均5.8cm,叶阔平均2.4cm,平展略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07,(2)
江南茶祖·韩日茶源“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欲往天台去”,天台因山而名,地处浙江东中部,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独特的生态环境,酿就了独特的茶香。一千七百余年来,天津山云雾茶林雨露千千仞,聆梵音于朝夕,纳东海之灵所、极日月之精华,以“外形细紧直挺直绿润披毫,香气高锐浓郁持久,滋味浓鲜爽清洌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冲泡数资助而不减真味”而闻名,历来为中国名茶之一,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的美誉。近年来,在天台县茶业协会的牵头下,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宣传的“四统一”管理。1999年荣获第三…  相似文献   

11.
望海茶     
“望海茶”是浙江省新创制名茶之一。产于宁海县马岙乡望海岗茶场,位于新昌、天台、宁海三县交界,海拔931米的高山上,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最低-8.6℃,最高温37℃,日照1450.5小时,年降雨量在1852mm以上,四季云雾缭绕,空气湿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茶的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决定了茶产业发展道路有别于普通产业,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肩负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立足茶文化的深刻历史内涵,制定特色发展路径,是茶产业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天台山云雾茶是中国江南最早人工栽培的茶种,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历史文脉梳理,定位天台山云雾茶特色性发展的三个历史节点,详细分析了原产地天台山对其形成的同化带动作用。基于历史文脉,剖析天台山云雾茶具备的三大历史优势,用作文化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内生性动力,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推动天台山云雾茶产业更加蓬勃发展,同时助力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茶文化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3.
南岳云雾茶     
南岳云雾茶具有条索紧结,挺秀多毫,香气馥郁,滋味甜醇,汤色翠绿,叶底嫩匀等特点,远在唐代就己纳为进京贡茶,目前是湖南商品量比较大的名茶之一。南岳衡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形成了南岳云雾茶的特珠风格。南岳山兀立于衡阳盆地的北缘,七十二峰起伏于云雾之中,以祝融峰为最高,海拔达1290米,峰峰林壑秀丽,溪流网布,有“五岳独秀”之称。现有茶园1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广济寺,铁佛寺,华盖峰,圣帝殿等处,尤以广济寺茶叶质量兼优。广济寺位于祝融峰下,海拔900余米,午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频繁,市场上对名茶的需求越来越大。衡阳市农业区划要求,要抓好南岳“云雾茶”生产,增加名茶商品量,并计划到2000年,要新扩南岳云雾茶4000亩。本文就如何认识、利用南岳的名茶资源,发展南岳云雾茶略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南岳云雾茶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5.
泉都云雾茶 泉都云雾茶产于贵州省东北部的石阡县,境内地下天然热矿泉水资源丰富,在全省40个温泉中,石阡就占13个,另有18个出露点,故有“热泉之乡”的美誉,人称“泉都”,茶也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6.
九华毛峰茶     
九华毛峰茶是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脉一带,该地朝雾晚露,茶、竹、松交相辉映,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名山名茶远扬海内外。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上同获金奖的“天台云雾”和“九华龙芽”,即为现在的“黄石溪毛峰”和“九华龙芽”,是九华毛峰的极品,其品质特征为外形纤细完整稍卷曲,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有兰花香和熟板栗香两种香型;滋味鲜爽醇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匀嫩完整。现将其采制工艺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九江市重要的传统和特色农产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九江茶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状态不佳。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庐山云雾茶的品质和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庐山云雾龙头生产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茶产业发展和茶农的种植积极性;第三方面可以提高茶叶的机械化加工水平,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增强庐山云雾在茶叶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庐山云雾茶为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素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享有盛名。本文从当前九江茶区品种种植结构视角出发,在分析庐山云雾茶丰富的优质种质资源优势基础上,针对茶产区目前缺乏当家品种、群体种被稀释、没有大型良种繁育基地的现状,提出了开展保护、繁育、推广本地优良茶树品种工作的对策,使庐山云雾茶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天台县地处浙江东中部,茶叶历史渊源而深厚,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这里盛产的天台山云雾茶素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美誉,在历史上名噪一时,享誉海内外,现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区域名牌等。近年来,天台县在新特品种选育上苦下功夫,成功选育出地方珍稀品种——天台黄茶。经两年多的大力推广,产业发展迅猛,市场优势明显,成为该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手。一、天台黄茶发展现状天台黄茶于1998年由该县茶农陈明在寒山寺一带首先发现,引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关专家的关注,2008年合作成立黄茶品种研究协作小组。在多年的联合选育研究下,于2013年11月通过浙江省林木新品种认定,良  相似文献   

20.
<正>周宁县地处福建东北部,洞宫山脉南端、鹫峰山脉东北麓,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高峰龙冈头海拔1506m,最低点街头亭海拔65m,县域平均海拔800米,居福建省之冠。周宁县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气候温和,具备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条件,是闽东茶叶主产区,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周宁历史名茶"官司云雾茶"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与"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白琳工夫"齐名。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