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对TGFβ_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丹参灌胃给正常大鼠,分离含药血清,温育TGFβ_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和c-fos的基因表达。结果:经TGFβ_1刺激后,细胞Ⅰ型胶原和c-fos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丹参含药血清可分别抑制由TGFβ_1引起的细胞Ⅰ型胶原和c-fos的mRNA表达的增加,结论:丹参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基因表达进而抑制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甘草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肝星状细胞信号传导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肝HSC,甘草酸与TGFβ1刺激的HSC共同孵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1-1000 μmol/L甘草酸对TGF β1刺激的HSC中Smad2、3、7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1-1000μmol/L甘草酸对TGF β1刺激的HSC中Smad2、3、7蛋白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促进HSC中Smad2、3、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1-1000μmol/L甘草酸抑制Smad2、3、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甘草酸可能通过干预大鼠HSC中TGFβ信号通路而减少胶原合成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对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丹参灌胃给正常大鼠,分离含药血清,温育TGFβ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I型胶原和c-fos的基因表达.结果经TGFβ1刺激后,细胞I型胶原和c-fas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丹参含药血清可分别抑制由TGFβ1引起的细胞I型胶原和c-fos的mR-NA表达的增加,结论丹参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基因表达进而抑制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对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丹参灌胃给正常大鼠,分离含药血清,温育TGFβ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I型胶原和c-fos的基因表达.结果:经TGFβ1刺激后,细胞I型胶原和c-fas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丹参含药血清可分别抑制由TGFβ1引起的细胞I型胶原和c-fos的mR-NA表达的增加,结论:丹参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基因表达进而抑制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调控乙醛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D98059(特异性丝裂原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阻断剂)调控乙醛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周期,影响细胞增殖、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表达。方法 不同浓度PD98059对乙醛刺激的HSC进行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ELISA法检测HSC内Ⅰ型胶原蛋白分泌,RT-PCR法检测HSC内TGFβ1 mRNA表达。结果 PD98059能剂量依赖性地影响乙醛刺激的HSC周期,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高,S期细胞减少,从而抑制乙醛刺激的HSC增殖、HSC内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TGFβ2mRNA表达。结论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影响乙醛刺激的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TGFβ1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瘦素对乙醛诱导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α-SMA和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旨在从体外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肝脏原位灌流消化的方法获得并原代及传代培养HSC,分乙醛(200μmol/L)处理组,瘦素(100nmol/L)处理组及联合处理组(乙醛200μmol/L加瘦素100nmol/L)。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Ⅰ型胶原及α-SMA(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α-SMA表达量,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及Ⅰ型胶原含量。结果:①乙醛处理组中TGF-β1和Ⅰ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α-SM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瘦素处理组TGF-β1、Ⅰ型胶原及α-SM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联合处理组TGF-β1、Ⅰ型胶原及α-SM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TGF-β1、Ⅰ型胶原表达量与乙醛处理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乙醛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过程中,瘦素能协同上调α-SMA的表达;但对TGF-β1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无影响,Ⅰ型胶原和α-SMA的表达可能是依赖于不同的调控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RGDS肽对TGFβ刺激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RGDS肽体外对TGFβ1刺激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从正常大鼠肝脏中分离肝星状细胞原代培养,分6组,单纯对照组,TGFβ1对照组,RGDS组,RGDS+TGFβ1组、RGES+TGFβ1组及INFα-2b TGFβ1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的Ⅲ型胶原。RGDS+TGFβ1组和IFN+TGFβ1组Ⅲ型胶原水平明显低于TGFβ1对照组RGES对照组(P<0.05)。RGDS可抑制TGFβ1促进肝星状细胞合成Ⅲ型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将其分为3个观察组(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浓度分别为1、5、10 μg/mL)和1个空白对照组;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被显著抑制(P均<0.05),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以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HE-1与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 初步探讨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方法:选择肝星状细胞系作为体外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1、10、2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 以MTT比色法测定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Ⅰ型胶原含量, 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Na+/H-泵(NHE-1 mRNA)的表达.结果:各浓度姜黄素可明显下调肝星状细胞NHE-1 mRNA表达(0.6401±0.0063, 0.2391±0.0039, 0.1437±0.0044 vs 0.7214±0.0155,P <0.05), 降低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水平(199.40±16.22, 182.37±14.72, 169.91±15.80 ng/mg pro vs 216.35±17.19 ng/mg pro,P <0.05), 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肝星状细胞NHE-1mRNA的表达来抑制HSC的增殖及Ⅰ型胶原的合成等机制, 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E对肝脏星状细胞Ⅰ型胶原、TGFβ1和TI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维生素E对肝脏星状细胞 (HSC)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2 (TIMP2 )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HSC ,经 1mg/L维生素E作用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和TIMP2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中维生素E能使HSC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但对TGFβ1及TIMP2 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 维生素E抗肝纤维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否是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 设立10 μmol/L罗格列酮组、GW9662加10 μmol/L罗格列酮组、对照组、GW9662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PPARγ蛋白的结合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Ⅰ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蛋白结合活性最强,α-SM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是通过PPARγ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其在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中的意义鲜见报道。我们观察了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阻断ERK活性后对乙醛刺激的HSC增殖、Ⅰ型胶原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Na^+/Ca^2+交换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ERK在调控乙醛刺激HSC激活及其活化后功能改变中的作用,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对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大鼠进行丹参灌胃,分离含药血清,温育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c-fos基因表达,Gel mobility shift assay法检测AP1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经TGFβ1刺激后,细胞c-fos mRNA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明显增强,丹参含药血清可分别抑制由TGFβ1引起的细胞c-fos mRNA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的增强.结论:丹参可以抑制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中的c-fos基因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4.
蒋炜  王吉耀  杨长青  刘文滨  王逸青 《肝脏》2004,9(3):145-147
目的 观察反义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Ⅰ型受体 (TβRⅠ )表达质粒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双酶灌注和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 ,将构建的反义TβR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与 pcDNA3空质粒经脂质体转染培养活化的HSC ,通过RT PCR、Western印迹检测外源导入质粒在HSC中的表达 ,采用MTT法、3 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ELISA法检测TGF β1含量变化 ,并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HSC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 反义TβR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可抑制活化HSC中TβRⅠmRNA及蛋白表达。与 pcDNA3转染组相比 ,反义TβRⅠ质粒表达可抑制HSC增殖 (P <0 .0 1) ,降低TGF β1含量 (P <0 .0 5 ) ,抑制Ⅰ、Ⅲ型胶原分泌 (P <0 .0 5 )。结论 重组反义TβRⅠ表达质粒可在HSC中获得较好表达 ,并可显著抑制HS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研究中药复方861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向传一代肝星状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mg/ml的复方861作用48小时,收获细胞培养液观察Ⅰ,Ⅲ,Ⅳ型胶原及TGFβ1的分泌量并测定胶原酶活性;收获肝星状细胞并提取总RNA,斑点杂交法检测胶原、胶原酶及其抑制TIMP1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复方861可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Ⅰ,Ⅲ,Ⅳ型胶原及TGFβ1mRNA的表达及相应蛋白的分泌,同时可提高间质性胶原酶的活性并抑制TIMP1mRNA的表达。结论复方861在抑制胶原过度合成的同时,又可促进胶原的降解,从而使二者间的失衡得以纠正,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D3基因(TGFβ3)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TGFβ3表达质粒[pcDNA3.1(+)-TGFβ31和TGFβ1表达质粒[pcDNA3.1(+)-TGFD11的构建。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pcDNA3.1(+)-TGFβ1、pcDNA3.1(+)-TGFβ3分别及共同转染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TGFβ1、TGFD3、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将pcDNA3.1(+)-TGFD1转染HSC—T6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高表达TGFD1的HSC~T6细胞克隆,pcDNA3.1(+)-TGFD3转染克隆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后TGFβ3、TGFβ1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pcDNA3.1(+)TGFD3、pcDNA3.1(+)-TGFD1质粒可转染HSC—T6细胞,转染率28.2%。pcDNA3.1(+)TGF侈3转染细胞后,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空白组及对照组增加,以72h增高最为明显(P〈0.05);共转染组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较pcDNA3.1(+)-TGFβ1转染组明显降低(P〈0.05)。TGF侈3转染克隆细胞后,TGFD1mRNA表达较克隆组无明显改变(P〉0.05),而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P〈0.05),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较克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TGFD3基因转染正常培养的HSC—T6细胞,增加Ⅰ型胶原的表达;转染高表达TGFβ1的克隆组HSC—T6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提示TGFβ3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探讨EGB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EGB各组四氯化碳处理同模型组,另分别给予0.25、0.5、1.0g/kg EGB灌胃。8周末检测其肝功能以及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取肝组织进行氧化应激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KB(NF-kB)P65和α-平滑且儿肌动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kB的活性,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EGB组肝纤维化分级评分、肝功能以及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较模型组明显改善;EGB能抑制氧化应激、肝星状细胞的活化、NF-kB P65的表达以及NF-kB活性。此外,EGB还可减低TGFβ1和1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TGFβ1的表达,减弱NF-k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阻止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钠素(ANP)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 T6)活化过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待HSC T6细胞贴壁后,在细胞培养瓶中加入ANP 10μmol/L培养1h,采用免疫荧光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Smad4和pSmad2/3蛋白细胞内转位.将HSC T6细胞分成空白未活化组、空白活化组、ANP1 μmoL/L组、ANP 10 μmol/L组,继续培养1h,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及核蛋白,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ad4蛋白表达水平变化.ANP作用24 h,收集细胞培养液,以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MMP-13分泌量.结果 空白未活化组、ANP 10 μmol/L组Smad4、pSmad2/3在胞质内表达,空白活化组在核内表达;ANP1、10 μmol/L组细胞质内Smad4蛋白表达量较空白活化组增多(P均<0.05),并随ANP浓度的增大表达增强(P<0.05),而细胞核内Smad4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与细胞质蛋白相反(P均<0.05).ANP作用HSC T6 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5),MMP-13分泌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ANP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大鼠HSC T6细胞活化过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传导,减少了Ⅰ型胶原的分泌量,起到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内毒素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基础上,加川芎嗪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水平和Ⅰ型胶原。结果内毒素刺激HSC增殖,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增殖,并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和瘦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活化和Ⅰ型胶原表达。川芎嗪有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糖刺激、吡格列酮(Piog)孵育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胶原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1~3 d SD乳鼠CFs,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吡格列酮(Piog-10 μmol/L)干预组,Ⅲ组高糖培养组(Glu 25 mmol/L),Ⅳ组高糖+Piog(10 μmol/L)共刺激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促纤维化因子TGFβ1和CTGFmRNA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Ⅰ组相比,Ⅲ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升;TGFβ1和CTGFmRNA的表达,AT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 05).Ⅳ组Piog干预后与Ⅲ组比较,Ⅰ、Ⅲ型胶原mRNA、TGFβ1 mRNA表达明显下降,AT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 05);CTGF mRNA表达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糖刺激CFs可导致Ⅰ、Ⅲ胶原合成增加,Piog干预可下调TGFβ1表达,以及AT1-R的表达、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抑制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