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五国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农产品贸易方面更加密切。通过构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6~2015年面板数据分析检验经济规模、地理距离、政策与基础设施因素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的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推进作用,经济规模的影响高于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较大阻碍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与林德的"需求相似论"相吻合,双边人均GDP差异越大越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刺激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但影响程度尚不显著。未来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强化重点市场优势并积极开发弱势市场,加快双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深层次开展。  相似文献   

2.
陈竹 《中亚信息》2009,(9):22-22
日前,千余名俄罗斯、中亚及中国国内客商齐聚新疆边境城市伊宁,就陶瓷、建材、汽车、工程机械等商品进行贸易洽谈。中外客商希望借助伊宁市的地缘、口岸、资源和市场优势,打造中亚与中国新的商品交易平台,使俄罗斯、中亚等国外采购商在中国采购商品更为便利,采购成本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分说明了我国与中亚五国合作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亚五国的贸易分布、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的分析发现,中亚五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和俄罗斯;其外国直接投资表现为净流入;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以贸易优惠吸引外资流入。为此,我国今后在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中器重视其贸易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能源与贸易发展较快,但随着能源与贸易合作的深化,一系列不利于双方在能源与贸易领域互联互通的问题开始出现,严重制约了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国(新疆)必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发挥主导作用,同周边国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发展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和中亚地区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争取更为有利的地位。研究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的互联互通战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颖  董莉 《新疆财经》2014,(1):57-63
本文在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上,以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为研究样本,利用2003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饿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均具有明显的出口促进效应,除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外也都具有进口促进效应;中国对饿罗斯及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较为明显的国别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在要素禀赋、中国对其投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以及东道国自身投资自由度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信息通信技术对推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经济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浪潮下,中亚地区非常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近些年在信息通信技术接入与应用、产业与贸易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中亚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地区内外部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急需解决价格偏高和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各国共同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缺乏,监管不完善和联通性不足等挑战。中国与中亚国家应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在总体上加强"一带一路"与中亚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战略的对接与协调,提升联通性合作;在宏观上增强政府电子信息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监管能力,提升治理合作;在中观上加强信息通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合作;在微观上提高信息通信技术和人力资本,提升企业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日本对东亚地区商品贸易结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燕锋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燕存露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地区许多国家(地区)工业化相继取得明显成效,它们对美、日商品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制成品在对美、日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且向高...  相似文献   

8.
曹冲  夏咏 《新疆财经》2020,(1):72-80
本文基于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竞争力三方面的描述统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潜力巨大,出口贸易竞争力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具有比较优势,在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较高,不同时段和时点变化特征明显。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应积极开展农业经贸合作,优化农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视角区分了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程度都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基本态势,现阶段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不同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不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也不同;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商品贸易、不同类型贸易方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效应;同一类型商品贸易、同一类型贸易方式在不同地区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视角区分了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程度都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基本态势,现阶段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不同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不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也不同;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商品贸易、不同类型贸易方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效应;同一类型商品贸易、同一类型贸易方式在不同地区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2009~2019年俄罗斯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贸易数据,测算出口相似度、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和贸易结合度等四个指数,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研究东北亚地区贸易合作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俄罗斯与东北亚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水平。通过研究发现东北亚地区贸易具有竞争性弱、互补性强,贸易合作较为紧密但程度不高,地区合作不平衡但合作空间仍然巨大的特征。最后分析了俄罗斯对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可能的应对举措,同时提出中国应该构建东北亚地区话语体系、建立东北亚经济走廊、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建伦 《发展》2014,(7):20-21
正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贸易通道。这条国际通道成为中国丝绸、瓷器和香料走向西方世界的桥梁和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到了21世纪初,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拓展与中国的合作领域,推动中亚地区的建设与开发。正是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俄哈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从贸易发展规模、贸易差额和贸易商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发展的特点,即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差距不断缩小;两国的贸易差额长期均以贸易逆差为主,近期转为顺逆差交替出现的阶段;进口商品高度集中在能源资源类商品,出口商品由低附加值商品转为高附加值商品.进而分析了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在中国外贸、上海合作组织贸易及在俄哈本国外贸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了中国对俄哈两国未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与中亚、东欧、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拓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贸易具有哪些优势?国内贸易体制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有什么关系?就此,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中亚五国一直是新疆外贸的主体。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与中亚各国贸易发展环境从内外两方面都发生了诸多有利的变化,为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本文从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商品结构和市场多元化几个方面说明了未来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友好邻邦,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顺利,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吉国虽小,但其地处欧亚枢纽,贸易、投资条件极为便利,可作为生产、加工、商品分拨转运等基地,产品向中亚及独联体其他国家传播、辐射。  相似文献   

18.
王艳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6):41-43,62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来应对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目前,东盟已分别同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文章指出,面对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我国应该从扩大彼此间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好贸易平衡、加强双边的资金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中日电机电器产业内贸易看两国分工的趋势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2001年,中日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电机和电器产品,即海关HS分类85章商品,这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日国际分工格局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产业内部分工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测算了中国对日本HS85章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指数,比较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HS85商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作者认为,中日HS85章商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作者最后认为,只要中国的加工贸易政策不变,中日产业内贸易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领域里纠纷不断,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本文拟从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对贸易的影响中得到启示,提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具体策略,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