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目的探讨景观疗养护理对改善疗养员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04—2015-05入院疗养人员9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疗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景观疗养护理,观察两组疗养员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疗养员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疗养员负性情绪状况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疗养员实施景观疗养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景观疗养护理对军队疗养人员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3名疗养人员进行景观疗养护理干预,使用中国军人睡眠质量量表进行评价,比较干预前后疗养人员睡眠质量得分。结果干预后疗养人员的总分、睡眠效果、睡眠感受、睡眠可持续性和睡眠潜伏期方面均优于干预前(P0.05),社会功能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情绪状态只对团职以下疗养员有效果。结论景观疗养护理可以提高军队疗养人员的睡眠质量,尤其对提升睡眠效果、睡眠感受、睡眠可持续性和睡眠潜伏期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景观疗养对疗养员情绪状况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某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130例疗养人员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养,观察组在常规疗养基础上增加景观疗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两组疗养员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景观疗养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景观疗养护理用于疗养员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高血压专病疗养路径在高血压专项疗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患高血压的疗养员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应用高血压专病疗养路径进行疗养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疗养方法进行护理,观察分析两组疗养员的血压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干预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高血压专病疗养路径对高血压专病疗养的疗养员实施整体护理,使疗养员血压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璐 《护理研究》2013,27(17):1751-1752
[目的]探讨景观疗养护理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9例60岁以上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实施景观疗养护理,并以中国军人睡眠质量量表测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后老干部的测评总均分、睡眠效果、睡眠潜伏期和睡眠可持续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景观疗养护理能提高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疗养员疗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6—2011-06期间在我院疗养的老年高血压疗养员112例,随机将疗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疗养患者经相关体检和明确诊断后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疗养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更为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疗养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SAS评分值和SDS评分值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焦虑和抑郁5个分量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疗养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景观疗养在改善老年疗养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2例老年疗养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1例。常规组实行常规的疗养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实行景观疗养护理,比较常规组与干预组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睡眠质量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景观疗养法可以有效改善疗养员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在短期疗养中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51例高血压疗养员在疗养期间运用自然疗法,观察疗养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疗养后疗养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疗养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自然疗法对高血压疗养员具有较好的辅助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疗养期间森林浴对军事飞行员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森林浴对飞行人员睡眠质量进行干预的方法、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教(PSQI)对434名男性飞行员进行睡眠质量评价,选取评价分数在7~12分的30名飞行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实验组在常规疗养的基础上给予森林浴干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疗养。利用PSQI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评价,将两组评价分数进行实验前后的自身比较和实验后的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改善程度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森林浴对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提高效果确切,优于常规疗养,值得在疗养期间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特勤疗养护理健康手册》在空勤疗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护患面对面宣教的方式对本院特勤科2009—2010年收治的520例首次来院疗养的空勤疗养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前后疗养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空勤易患疾病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80.6±2.3)、未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99%),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61.6±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特勤疗养护理健康手册》对于增加空勤疗养员自我效能感,增加未病防治与专科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疗养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受益于年度疗养任务及加深对自我健康管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功能紊乱因子得分下降更显著(P〈0.05),使用睡眠药物更少(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5周,记录并比较此疗法治疗前后血压和HRV5项时域指标,并与4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HRV5项时域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血压从(20.4±1.1)/(11.7±1.0)kPa下降至(17.7±1.0)/(10.0±1.1)kPa,和治疗前HRV5项时域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青岛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可降低血压,同时提高心率变异指标,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1例As合并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风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非甾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部分磺胺药过敏者改用来氟米特或(和)白芍总苷,病情严重者加用生物制剂如TNF-α拮抗剂,益赛普等)。认知行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刺激控制疗法及睡眠健康教育等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对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及单项指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BT能有效地改善AS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汪春  郭知学  李鸥 《中国康复》2009,24(3):177-179
目的:观察辅以血栓通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5例,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27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A组加以血栓通150mg穴位注射,隔日1次。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综合计分(综合分)评定疗效;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0d后2组综合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A组高于B组(13.33±2.42与11.62±1.97,P〈0.01);总有效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除视力外)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提高(P〈0.01、P〈0.05)。A组在总分及精力、家庭角色、活动、情绪、自理能力、社会角色及上肢功能各因子分均高于B组(P〈0.01、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辅以血栓通穴位注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兴城海滨天然负氧离子对老年疗养员轻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在兴城海滨疗养的患有轻度高血压病的老年疗养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57,男33例,女24例)与对照组(n=57,男31例,女26例),其中对照组疗养员仅施以常规温泉浴、海水浴、食疗及心理疏导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日放松身心步行于森林中30 min并做深长舒缓的呼吸运动,疗程均为15 d,观察所有疗养员入、出院时的血压及心电图检查,并检测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经过15 d的治疗,两组患者均有好转,但结果显示,实验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入院与出院血压降幅较明显(P0.05)。结论兴城海滨的天然负氧离子对轻度高血压病有明显疗效,对老年疗养员高血压病的康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云港海滨综合疗养因子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75例患有高血压病的疗养员为观察对象,以入院次日早晨测量的血压作为入院时血压,疗养期间接受连云港海滨自然疗养因子(环境、景观、日光、空气及健康教育等)治疗,疗程15d,第15天早晨测量的血压为出院血压,使用统计学处理进行疗养前后对比。结果 75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改善收缩压效果更显著(P<0.01),总有效率达89.33%。结论连云港海滨综合自然疗养因子对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昆明安宁疗养地多种自然疗养因子对军队高血压疗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成都军区昆明疗养院疗养的278例军队高血压疗养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高血压分期自愿分成单纯疗养组和自然疗养因子组,检测疗养前后血压,并对疗养前后、不同疗养组及不同高血压分期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疗养,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疗养因子疗养组血压下降程度较单纯疗养组大;Ⅰ期和Ⅱ期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程度较Ⅲ期高血压患者大。结论自然疗养因子的疗养方式较单纯疗养降压效果更显著,对Ⅰ期和Ⅱ期高血压具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氯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干预.观察1 a.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药物联合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在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三科收治的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共60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光照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d,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多导睡眠监测及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IS各因子中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情绪、白天思睡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Ⅲ期睡眠比例上升(P0.05),Ⅱ期睡眠比例下降(P0.05),对照组Ⅲ期睡眠及快动眼期睡眠比例下降(P0.05),Ⅱ期睡眠比例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结论光照疗法可调节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节律系统,使机体内在节律系统与外在生物节律趋向一致,为治疗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两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62例存在睡眠障碍,对照组16名存在睡眠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38.28,P〈0.01);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有睡眠障碍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者(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