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及特点,为腹透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第一医学中心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分布情况、临床治疗方案,探讨血药浓度与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万古霉素治疗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用方案为腹腔给药1g·次-1,给药间隔以每3~4d一次为主。63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中,浓度>15μg·mL-1的比例为47.6%。首剂使用万古霉素1g腹腔给药后,首次监测血药浓度<15μg·mL-1的比例为85.7%(18/21),血药浓度均值为(11.0±3.2)μg·mL-1;第2次和第3次给药后血药浓度均值分别为(15.7±3.6)μg·mL-1和(18.9±5.2)μg·mL-1,血药浓度>15μg·mL-1的比例逐渐提高,前3剂给药后血药浓度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3次后监测血药浓度>20μg·mL-1的比例为25.0%(7/28)。结论: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首剂给予万古霉素1g留腹后血药浓度不易达标,建议首剂给予更高的负荷剂量或缩短前2剂的给药间隔;多次给药后,血药浓度升高,存在蓄积风险,应根据血药浓度延长给药间隔或减少剂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29):4057-4059
目的:为万古霉素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使用万古霉素的29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病原学检查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多为治疗用药,且以经验性治疗用药为主(90.30%);用药前样本送检率为61.82%,有52例(28.42%)患者检出特异病原菌。万古霉素用药不合理的有69例(23.08%),均为药物浓度不适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率为43.33%,谷浓度维持在10~20mg/L的占40.00%;治疗有效率为79.39%;治疗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5.41%。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前样本送检率和血药浓度监测率均偏低,有效血药谷浓度的患者比例亦低。医院应加强万古霉素的应用管理,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万古霉素游离浓度的测定方法,并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方法 采用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FCF-UF)分离血浆中的游离万古霉素,HPLC法进行浓度测定。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 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3.0)=17∶83(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6 nm;进样量:20μL;内标:去甲万古霉素。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并对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测定。结果 人血浆中万古霉素游离浓度在0.25~50μg·mL-1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Y=2.77×10-2X-8.00×10-3(R2=0.994 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值均小于10%,万古霉素的相对回收率和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5.10%~101.00%和88.41%~101.20%,内标绝对回收率96.51%;血浆样本反复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药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某院使用万古霉素成人患者的数据,根据2012年发布的KDIGO AKI临床指南标准,对使用万古霉素前后的患者血肌酐进行比较,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对比2组患者基础生理、病理状态、疾病程度、感染部位、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万古霉素谷浓度、用药剂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373名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有62例发生AKI,发生率为16.6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KI组和非AKI组,发现万古霉素谷浓度、用药疗程、是否联合使用呋塞米、患者是否有心功能不全(IV级)、呼吸衰竭(I/II型)、休克、是否入住ICU,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到万古霉素谷浓度、联合使用呋塞米、是否入住ICU以及休克是引起万古霉素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得到本研究中万古霉素发生AKI的血药谷浓度折点为19.50 mg·L-1,在此基础上,分析万古霉素谷浓度10~20 mg·L-1和>20 mg·L-1亚组结果显示:2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略有差别,10~20 mg·L-1亚组万古霉素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联合使用呋塞米,而>20 mg·L-1亚组中万古霉素谷浓度则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是避免发生万古霉素相关AKI的重要防治措施之一,临床药师应协助临床医师全程监护该药使用情况,尤其关注高龄、入住ICU患者、以及联合应用呋塞米的患者,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2年度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使用万古霉素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2年共有314例患者进行了652例次万古霉素监测,其中测2小时峰浓度的154例次(23.62%),血药浓度低于25μg·mL-1的有81例次(52.60%),在25~40μg·mL-1的有54例次(35.06%),大于40μg·mL-1的有19例次(12.34%)。测谷浓度的有498例次(76.38%),按照Geraci标准,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范围应在5~10μg·mL-1,在测定谷浓度的498例次中,血药浓度小于5μg·mL-1的有66例次(13.25%),在5~10μg·mL-1之间的有153例次(30.72%),大于10μg·mL-1的有279例次(56.02%);若按照美国《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谷浓度范围应在15~20μg·mL-1,在这498例次中,有366例次(73.49%)血药浓度低于15μg·mL-1,64例次(12.85%)血药浓度在15~20μg·mL-1之间,68例次(13.65%)血药浓度大于20μg·mL-1。结论我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力度不足,应加大宣传,提高临床医生送检意识。其次,药师应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合作,研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患者疗效的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万古霉素治疗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使用万古霉素期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危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探讨危重症患者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24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其中治疗药物监测组81例,非治疗药物监测组143例,对TDM组和非TDM组患者的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时间、累计剂量、峰浓度和谷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DM组与非TDM组万古霉素平均治疗天数、治疗前后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DM组万古霉素平均累计使用总剂量(10. 2 g)明显小于非TDM组(14. 3 g)(P <0. 05); TDM组患者肌酐水平增加率(9. 9%)明显小于非TDM组(16. 1%)(P <0. 05); TDM组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谷浓度与治疗天数的对数均呈显著性相关(P <0. 0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提高危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并降低肾毒性的发生率,推荐危重症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过程中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pharmVAN个体化给药方案"(A系统)与"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B系统)对重症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2019年9月至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并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测定入组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并使用上述两款决策系统预测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的稳态血药浓度,计算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绝对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绝对权重偏差的相关因素。结果: A系统和B系统分别入组23例、15例样本,A系统入组患者的实测浓度为(20.36±13.65)μg·mL-1(1.39~58.66 μg·mL-1),预测稳态药物浓度是(11.81±9.14)μg·mL-1(1.1~36.04 μg·mL-1),绝对权重偏差为(42.83±23.21)%,相对预测误差为(-39.04±29.37)%;B系统入组患者的实测浓度为(19.67±9.88)μg·mL-1(5.78~41.01 μg·mL-1),预测稳态谷浓度是(15.72±8.65)μg·mL-1(4.53~33.83 μg·mL-1),绝对权重偏差为(37.29±29.95)%,相对预测误差为(-11.75±47.32)%。单因素分析发现,A系统绝对权重偏差的影响因素包括采样天数、给药次数和药物浓度,B系统绝对权重偏差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和肌酐清除率。再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统计学意义,上述因素均不是影响预测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系统和B系统两款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不适用于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血药浓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100例,分析万古霉素临床使用时病原菌分布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白蛋白水平、是否行机械通气、药物用法用量等及血药谷浓度监测数据,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共分离47株革兰阳性病原菌,万古霉素的细菌清除率为91.49%;使用万古霉素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出现肾毒性;按药品说明书要求每日2 g给药的仅有37例(占52.86%)谷浓度达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入住病区、机械通气是引起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万古霉素疗效明确,但初始谷浓度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SDC)的影响因素。方法用系统查询方法汇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值。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心血管科室应用地高辛需要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住院患者的用药剂量、年龄、性别、TDM值、肌酸酐清除率(Cr Cl)、电解质、合并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TDM的住院患者中,SDC<0.5 ng·mL-1的约占46.0%,0.50.8 ng·mL-1的约占24.1%,0.82.0 ng·mL-1的约占25.7%;>2.0 ng·mL-1的约占4.2%。年龄(<65岁)、Cr Cl(<30 mL·min-1)、合并使用抗菌药物、合并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等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地高辛使用基本合理,但SDC值总体偏低。在地高辛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患者年龄、肌酸酐清除率和合并用药情况对剂量做适当调整,争取做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2018年我院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非透析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达标情况,探讨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591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占40.27%,首次监测浓度在10~20mg·L^-1的占37.88%,复杂感染和非复杂感染患者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分别占33.69%和42.44%。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均影响初始血药浓度,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性别、肌酐清除率及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与初始血药浓度相关(P<0.05)。结论:我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构成比低,临床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及时参考血药浓度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替雷利珠单抗的血药浓度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 选择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药浓度。观察患者治疗期间irAE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血药浓度与irAEs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诊疗资料,分析其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纳入分析的50例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34例发生了irAEs,发生率为68%,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皮疹、肝功能功损害等。发生irAEs组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16.69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irAEs组的8.41μ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0.98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组的11.04μg·mL-1,发生肝功能损伤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3.47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组的12.06μg·mL-1,在统计...  相似文献   

12.
倪春艳 《抗感染药学》2020,17(3):384-386
目的:分析车祸致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不达标的原因,探究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过程。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制订,对重症感染患者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和药学服务。结果: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受患者体质量、年龄、肾功能、体液量及表观分布容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万古霉素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对万古霉素TDM,关注其谷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vancomyc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VI-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某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将患者分为发生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94名重症患者,发生AKI者51例,发生率为17.3%。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间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是否联用袢利尿剂及是否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8.75 mg·L-1(OR=16.007,P<0.001)、联合使用袢利尿剂(OR=4.418,P=0.001)及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2.243,P=0.044)是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8.75 mg·L-1、联用袢利尿剂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将增加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院万古霉素(VAN)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监测VAN血药浓度,并对该院2013-2017年113例患者173例次VAN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VAN血药质量浓度均值为(17.7±14.2)μg·mL-1,在治疗窗范围内(10~20 μg·mL-1)的仅占31.79%,其中首次监测在治疗窗范围内的仅占28.57%,达到中毒浓度(>20 μg·mL-1)的患者占32.95%;>60岁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比例最大(38.73%),且血药浓度均值(23.9±17.4)μg·mL-1超出治疗窗范围;日剂量<2 g组,<18岁及>60岁患者血药浓度均值都达到中毒浓度;肾功能异常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血药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AN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该院VAN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较低,需加强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医生和药师需重视血药浓度结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临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重症感染患者首次治疗药物监测(TDM)后的峰谷浓度及PK/PD参数达标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哌拉西林血药浓度,以本研究组建立的简易数学模拟法为基础,分别计算fT>MIC ≥ 50%及100%的比例,并分析不同MIC值下各PK/PD目标值的达标情况。结果:58例患者的首次谷浓度为(31.68±44.33)μg·mL-1,峰浓度为(206.59±101.37)μg·mL-1,有5例(8.6%)患者首次谷浓度超过5 MIC,患者个体间变异较大;fT>MIC ≥ 50%及100%的达标率分别为62.07%和36.21%。58例患者中7例确认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病原菌感染(MIC ≥ 128 μg·mL-1),当按耐药菌的最低MIC值(128 μg·mL-1)计算时,其fT>MIC ≥ 50%及100%的达标率仅为28.57%和0。结论:有必要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开展基于TDM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建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文献,统计监测例次、监测依据、监测方法、给药方案、首次采血时间、谷浓度范围、不良反应。结果:纳入14篇文献,1273例新生儿的万古霉素TDM 1968例次。多数文献明确了以指南或专家共识作为监测依据,测定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71.80%),92.38%的TDM采用了说明书的给药方案,73.68%的TDM采用4~5个维持剂量采血;21.24%的TDM谷浓度平均值在10~20 mg/L之间,78.76%的TDM谷浓度平均值<10 mg/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4%。结论: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数量较少,且60%以上的谷浓度监测结果不在治疗范围内,加强TDM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VAN)的监测情况及VAN相关急性肾损伤(VA-AKI)的疾病转归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烧伤患者VAN的使用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所有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的数据。根据KDIGO组织的AKI定义将入组患者分为VA-AKI组(发生VA-AKI)和NO-AKI组(未发生VA-AK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础生理病理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VAN使用情况、VAN血药浓度监测(TDM)情况、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VAN治疗的47例烧伤患者中9例(19.1%)发生了VA-AKI,4例(8.5%)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TDM。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基线白细胞计数、基线血肌酐、基线尿酸、基线血清胱抑素C、基线肌酐清除率、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VAN平均日剂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优势比(OR)=0.952,P=0.024]是V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TDM比例较低,应引起重视。对于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的烧伤患者,应更加关注其发生VA-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周冉  方焱  苏丹 《安徽医药》2020,24(4):805-810
目的通过分析危重症病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 CIMA)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87例病人共进行 190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万古霉素的监测结果及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病人共监测血药浓度 190次,血药浓度( 24.48± 18.65)μg/mL,在治疗窗的占 35.3%,其中首次监测浓度在治疗窗内的仅占 26.67%;18~60岁组、 60~75岁组以及> 75岁组病人血药浓度均值均超出治疗窗;肾功能下降组病人血药浓度[(21.84±19.86)μg/mL、(34.44±22.26)μg/mL、(36.14±20.33)μg/ mL]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13.04±8.0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前后,肾功能正常组的尿素氮[(7.42± 2.47)比( 11.16±9.44)μmol/L]和肾功能轻度下降组的肌,酐清除率[(75.98±6.72)比( 111.43±60.31)mL/m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中度下降组和肾功能重度下降组肾功能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 87例病人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为 21.13%,肾功能亢进( ARC)的发生率为 18.31%。结论万古霉素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加强危重症病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合病人个体情况,施行个体化用药;此外,在危重症病人中,应尽早识别 AKI及 ARC病人,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常规给药剂量下血液病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影响万古霉素体内暴露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8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血液病患者85例,均使用万古霉素1.0 g,静脉滴注,q12h,监测稳态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达标情况进行分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考察其影响因素。结果 85例患者平均血药浓度(8.35±3.89) mg·L-1,达标率仅27.1%(2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达标组患者血清肌酐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达标组[(61.47±19.68)μmol·L-1vs.(53.30±14.66)μmol·L-1,P=0.041;0.65×109·L-1vs. 0.02×109·L-1,P=0.032],肌酐清除率及肾功能亢进比例则显著降低[(125.17±38.56) mL·min-1vs.(162.06±44.2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监测与藏族患者治疗效果、肾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为藏族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收治使用万古霉素并接受治疗药物监测的藏族患者,根据谷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分别比较感染治疗效果和肾毒性发生风险。结果:共纳入88例患者,其中有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的病例88例,有肾毒性评价结果的病例8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在藏族患者中,谷浓度是否低于10 mg·L–1对于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谷浓度是否高于20 mg·L–1对于肾毒性发生风险的影响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常用的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范围(10~20 mg·L-1)可能并不适于藏族人群的血药浓度监测,仍需开展该人群的群体药动学研究以进一步探寻适合的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