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镇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和周边地块商业开发实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一体化建设模式,这样一来,地铁车站上方将会规划商业高层、裙房等,而受上盖荷载影响,普通混凝土柱满足不了工程实际需求,因而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应运而生.论文以深圳...  相似文献   

2.
以地铁为代表的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综合开发的重要基础,交通功能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导功能,围绕地铁站形成的地下步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多的是采用"经验判断""定性分析"等方法进行设计,对地下空间交通主导功能的研究缺位,导致地下空间建设在完成之后才发现交通功能不全、交通空间不足及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尤其是在地铁站等交通敏感地区,无法实现交通引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初始理念。文章重点关注地铁站使用者的需求,运用"以行定形"的规划理念,通过交通数据分析和行人微观仿真两大技术手段,构建满足地铁站周边交通功能需求以及行人高效舒适体验的地下步行系统。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车站分类理论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的功能、规模、布局等都会受到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影响,因此,处于不同城市区位的地铁车站周边地下空间将具有不同的开发模式。为了指导车站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有必要先对城市地铁车站进行分类,再针对各类车站的特点研究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本次研究将在分析已有地铁车站分类理论的基础上,抓住影响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地铁车站的交通重要性以及车站所处的城市区位,来划分地铁车站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文中,针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合理地类别划分,并对国外地下空间的利用展开了相关性的研究与阐述。在实践过程中,构建了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模式,即地铁车站设计预留商业开发空间和地下空间开发预留地铁车站空间两部分。  相似文献   

5.
根据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功能特点,以厦门轨道2号线湖滨中路站车站地区为例提出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应注重整体规划、功能协调、以人为本、近远结合的规划原则。在设计中应充分分析开发条件,重点研究公共空间和交通组织,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效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客流激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对于车站中的行人仿真模拟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上海市地铁11号线龙耀路地铁站为例,分析对比了龙耀路地铁站改造前后地铁通道和设施的运行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提出了改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促使邻近既有地铁工程作业的工程数量剧增。地铁保护区范围内的外部作业会对既有地铁结构造成较大影响,为保证地铁的正常使用和运营,需要进行安全性影响评价。笔者以天津市某购物中心基坑工程紧邻既有地铁车站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既有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隧道变形的发展规律,并通过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变形最大值及其位置。经研究认为,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车站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筑物密集的城市各部位,为谋求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通过占用尽可能小的地面场地,以不影响地面交通或构、建筑物的暗挖工法来完成大空间的地铁车站或地下结构。一般情况下,车站或较大的地下空间构筑物均采用明挖法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面的交通障碍和地下管线的搬迁。由此,使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的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地铁的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地铁地下空间接驳已成为现代商业开发的趋势。因此,在地铁地下空间旁修建大型综合体并与之联通,需要通过精心的施工组织策划、科学的施工方法、系统地规划各个施工阶段场地布置。结合成都环球贸易广场B地块项目以公共交通导向开发的案例,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实现无误差的与地铁相贯通,形成整体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0.
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中心地下空间开发方兴未艾。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从而让大量深基坑工程与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相邻,由此引起的环境岩土问题日益突出。地铁车站结构对变形要求极其严格,为此,深基坑开挖工程难度极高,为了保证开挖过程中车站的正常运行,必须控制车站墙体及其结构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为了分析JY8商业项目基坑工程开挖对农讲所车站及其周围土体位移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校核、反算土体参数,最终使本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较吻合,为以后类似的工程实践提供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铁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可以带动站点辐射区域的发展,为其增加人群的聚集度,它的可达性对提高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成都春熙路地铁站站点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工具获取各条交通线路的站点等地理位置信息,通过相关搜索引擎搜索与整理相关信息,以GIS为主、AutoCAD工具为辅建立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相关数据库和“时间—距离”模型;在基于3类主要出行方式的条件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可视化”呈现该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网络的可达性作用机制,提出“地铁—公交—自主”出行的合理分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地下步行网络设计规律提供建议,为其他站点地下步行网络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山西建筑》2010,36(24):30-31
从香港城市形态特征和轨道交通网络发展历程出发,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各类人行按驳设施等,论述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的建设对内地城市地铁建设的重要启示,以完善人行接驳系统。  相似文献   

13.
步行作为轨道交通最主要的接驳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深圳和香港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对影响站域步行易达的因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步行环境”等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斜向放射状步行路径、建筑物底层架空、复合二层步行连廊能够有效的减少步行距离、步行等待时间等要素,提高步行易达性;受步行网络和站点形态的影响,实际步行集散区与理论步行集散区存在较大差异;多出入口的设置可以有效拓展站域服务面积,提高市民乘坐意愿。结果表明,港铁站点在步行易达性方面存在不小优势,站点步行集散区普遍较大;深圳的开放住区站点兼有城中村站点和封闭住区站点的优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住区模式。在当今城市面临大规模更新背景下,探寻轨道站生活街区步行网络系统构建途径,提升步行出行衔接时效分布,活化站点社区的城市界面,对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分担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姜燕 《城市建筑》2014,(8):35-35
近年来,在我国地铁交通的快速发展下,有关地铁车站内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地铁车站空间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我国的地铁车站空间艺术化比较多的沿用了传统的公共空间形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运营的差距,以差异化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利用的发展模式:即结合重庆已运营的1、2、3、6号线轨道站点实际情况按照商业运营特点进行整体化分类;给出了交通枢纽站、核心商务站、居民住宅站、创智产业站、文化旅游站等五类不同站点地下空间的商业业态布局。最后,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经营情况,针对连锁经营、自营、租赁经营、合资经营、委托经营五种地下空间商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及阐述,为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陆伟  徐伟星  吴亮 《室内设计》2020,(5):100-108
地铁线路联系着城市内部的各大商 业区,促进商业服务设施向站点附近聚集。 而站点与步行行为紧密相连,提高站域可步 行性对地铁使用者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品质的 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商服型地铁站域 内设施功能复杂、人口流动频繁的特点,从 表征功能、内部结构与环境两个层面对站域 可步行性进行研究。在表征功能层面下,采 用可步行性评价方法中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 的步行指数来进行评价;在内部结构与环境 层面下,则是将步行网络属性和行人感知评 价的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选取大连 市典型的商服型地铁站域内步行空间为研究 对象,通过结合两个层面的评价方法来探寻 对站域可步行性的强作用性影响要素,并针 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下城市通廊具有形态复杂、周围衔接的空间多、内部功能和人员组成多样的特点,在现行的规范中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对城市通廊的形态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一种跨越多层、与地铁融合的多层城市通廊的形式提出了防火分隔和人员疏散的解决方案,并与常规设计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表明,城市通廊虽然放弃了传统的防火分区的概念,但是围绕商业进行防火分隔的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平面布局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控制火灾蔓延的风险。人员疏散系统的设计要求很好地对现有不同规范之间进行了衔接,既保持了消防安全水平,也兼顾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近年来城市物流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地下物流为基础,对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针对结合式客货共线地铁物流运输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武汉市为例对货运相关的地铁系统结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并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物流模型对系统的货运能力建设成本和节能效益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结合式客货共线地铁物流运输模式作为现有地铁物流向地下物流的过渡模式相较于其他模式而言在前期投资和工程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试用于武汉市可承担30%~40%的城市公路非危险品物流货运量,但地铁物流在服务范围、货物种类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无法代替地下物流系统;根据仿真数据结果初步预测每年可节省碳排放量36.5亿m3。  相似文献   

19.
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大战略下,公交商业步行街这种创新性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发展乏力的城市公交。文章结合案例定义了公交商业步行街并分析了构成要素和服务特征,对常德的公交商业步行街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热潮,步行空间被挤占、步行环境恶化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兰州市四个区域520位出行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步行环境存在问题及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①现代交通体系中,步行仍是居民的首要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与年龄影响出行方式的选择。②收入水平及出行目的决定步行者需求,影响着步行者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③步行环境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④城市步行环境规划必须明确观念、原则、对象,抓落实,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