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淋洗方式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LED3A(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钠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采用室内土柱淋洗法研究了LED3A在不同流速条件下对Pb、Zn单一污染砂土的淋洗效果,并通过优化的BCR法分析了淋洗前、后土柱中不同深度处Pb、Zn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LED3A对Pb、Zn单一污染砂土的淋洗规律基本类似,淋出液中ρ(Pb)、ρ(Zn)随淋洗液累积孔隙体积数目的增加呈现急剧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的趋势;Pb、Zn的淋洗曲线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尾现象,且对称性较差;淋出液中ρ(Pb)、ρ(Zn)峰值和Pb、Zn最大累积去除率均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淋洗深度和流速的增加,各形态Pb、Zn的去除率均呈现减小的趋势,LED3A对酸可提取态Pb、Zn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去除率均大于50%;对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Pb、Zn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与淋洗深度和流速有关;对比淋洗前、后土柱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可知,最易释放和被生物利用的酸可提取态的占比明显减少,不易或不能被生物利用的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占比明显增加.研究显示,LED3A低流速淋洗不仅能够去除一定量的土壤重金属,同时可有效降低残留重金属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苯和甲苯为研究对象,构造双岩性土柱I(砂土-粉土-砂土)和单岩性土柱II(砂土),模拟水位波动、土层介质对苯系物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前苯多集聚在粉土夹层上界面,水位波动后下界面苯浓度升高了27.04倍,水位波动有助于苯的垂向运移。波动周期内,苯和甲苯在夹层界面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但两者浓度峰值出现阶段不同,且甲苯穿透夹层的浓度小于苯,仅为苯的17.55%。在柱I粉土夹层下界面与柱II相同位置,水位下降时,苯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反;波动周期内,柱I中苯浓度变化速率的改变幅度小于柱II,其受水位波动影响较小。由此,苯系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移特征,可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精准修复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验室土柱模拟装置对枯水条件下盐渍地区氧化塘不同底质土壤结构的水盐运移状况进行了定性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底质均质白汤土输水能力较大,蒸发较易发生,因而带动盐分在塘底表面大量累积,维持该水盐运移的最大吸力值为120cm,而经人工改造后,表层有30cm粘土覆盖的土壤层结构对水盐运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模拟3个月的蒸发时间内表面没有盐分累积。  相似文献   

4.
LNAPL在砂质含水层中动态迁移的电阻率法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滨潮间带采集细砂,通过室内柴油泄漏模拟试验,利用自制电阻率监测系统对轻非水相液体在砂土-地下水系统垂向渗透过程进行电阻率变化动态监测;通过配制不同含油率砂土测定其静态电阻率变化规律,探讨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后取样分析测定污染含水介质稳定后含水率及含油率,对监测结果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显微成像法对污染砂土进行了微观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污染砂土微观形态上胶结现象明显;柴油渗透海滨砂土过程电阻率大小同含水饱和度,比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均可用Archie公式拟合,n值分别为2.36和0.15;通过电阻率测定可以有效估算柴油透镜体厚度;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含油率和含水率的垂向分布.本研究为轻质油品储罐或者海上油品输运过程泄露造成的海滨砂土地下污染扩散过程监测及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也可为其他典型石油泄漏污染场地的电阻率法探测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湘西北红壤丘陵区土壤水运移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土壤水运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通过对红壤丘陵区降水和不同深度土壤水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了2种不同植被类型(油茶林、玉米地)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大气降水稳定性同位素存在明显的降水量效应和季节效应.油茶林0~50 cm、玉米0~40 cm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但干旱时段降水后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油茶林50 cm、玉米40 cm以下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少,蒸发影响微弱.油茶林入渗率受降水量影响明显,大雨后2~3 d入渗率约为50~100 mm/d,之后入渗率明显减慢,50 cm土层常成为阻隔层.玉米地由于通透性差,入渗率更低.红壤丘陵区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变化主要是受前期降水形成的混合水样的影响,蒸发影响次之.油茶林蒸发强度小于玉米地,但蒸发深度较玉米地深.  相似文献   

6.
复合淋洗条件下农用地耕作层土壤去镉效率及其功能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中(重)度重金属元素镉(Cd)污染农用地土壤淋洗修复的可行性,采用土柱模拟原位淋洗的方法,选择柠檬酸(CA)+氯化铁(FeCl3)复合淋洗剂,在最佳浓度组合及淋洗剂添加量下,探究Cd在耕作层及其以下剖面层的分布特征,同时考察淋洗过程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及生物质炭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1)0.1 mol·L-1 CA与0.01mol·L-1 FeCl3是最佳浓度组合,此浓度组合下,当淋洗剂添加量为9孔隙体积时,淋洗后20 cm土柱中Cd含量低于供试土壤相应pH值的风险筛选值0.4 mg·kg-1(GB 15618-2018).(2)最佳淋洗条件下,60 cm土柱中Cd的纵向分布结果表明,淋洗后随土层深度增加总Cd含量依次递增,且土柱淋出液中含有一定量Cd,淋洗过程促进了Cd向下迁移.复合淋洗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部分归因于不同土层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的变化.(3)CA+FeCl3复合淋洗可导致土壤部分健康指标及酶活...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行设计一维圆柱形淋滤渗流柱,采用原位回填的方法装填盐碱土样,在人为设定降雨、淋滤的条件下,通过盐分传感器监测研究了滩涂土壤排盐过程中水盐运移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排盐效果,并分析了土壤渗滤液离子成分,研究了土壤水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试验前、后土壤残余易溶盐总量监测结果表明:试验40d土壤排盐率达到65%,持续进行,试验120d土壤排盐率超过90%,且以氯化物为主,其中浅层土壤排盐效果尤为明显,这说明暗管改碱技术对取样区盐碱土改良在技术上和时间上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水分监测是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考虑到现有监测方法不容易得到垃圾内部的水分分布情况,本文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用于监测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初期的水分分布和运移过程研究.通过建立室内厌氧填埋模拟柱,应用取样分析、时域反射传感器(TDR)、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等方法对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条件下初期两个月的降解和水分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生活垃圾处于好氧降解过渡至厌氧降解的阶段.随着垃圾的降解,含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第30d之后,柱体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分运移现象.在柱体下部单元层中,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得到的垃圾电阻率值与时域反射传感器(TDR)测得的体积含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根据电阻率与体积含水量的拟合公式,得到了柱体下部单元的含水量分布和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与质量含水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的可决系数达到0.9488.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厌氧填埋初期,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可以用于监测垃圾堆体内的含水量分布和水分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通过室内配制淤泥、砂土、壤土样品研究土壤颗粒及组分、含水率、含油率及时间对柴油污染土电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土壤的电阻率差异很大,并且含水率影响大于含油率。未污染和污染土样的电阻率都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幂指数下降趋势,符合Archie公式,且变化趋势砂土壤土淤泥。含水率15%时,3种土样电阻率都随含油率增加呈下降趋势;5%含水率淤泥土样电阻率呈下降趋势,砂土土样变化不大,壤土电阻率变化呈上下波动,总体趋势下降。不同含水率未污染和污染淤泥电阻率都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含油率较湿土样电阻率随时间上升,而微湿土样呈降低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土壤柴油污染的电阻率法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植穴微宇宙控制技术对盐渍土水盐运移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盐渍土水盐运移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植穴微宇宙控制技术对盐渍土水盐运移的调控法。文章从微宇宙控制技术的理念出发,以局部植穴微生态的调控方式,将生态结构的主导因子,即生物与其相适应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为控制要素,在不同的微宇宙结构(植物、无机基质、边缘材料等)和自然因子(地下水矿化度、土壤质地、补水量等)条件下,运用混合均匀设计U12(12×4^4×3^4),建立人为控制的植穴微宇宙结构和自然因子与水盐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探求植穴微宇宙在盐土中对水盐运动的调控机理.意在解决局部植穴内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点带面推动植穴微宇宙的汇向源斑块的转移.以植穴微宇宙的规模效益实现生态逆境的可持续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1.
方婧  温蓓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2):334-340
采用柱淋溶实验研究了TX100悬浮的多壁纳米碳管在土柱中的淋溶行为及其对菲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并用胶体运移的一级动力学对流-弥散模型对纳米碳管在土柱中的迁移能力进行了估算.实验结果表明,在砂土和粉砂壤土中分别有83.5%和73.4%的多壁纳米碳管能够穿透土柱,模型估算的最远迁移距离均大于200cm,说明多壁纳米碳管有向...  相似文献   

12.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vertical transport of herbicide atrazine (2-chloro-4-ethylamino-6-isopropylamino-s-triazine) in soil column was conducted using lysimeter system. The atrazine concentrations in leaching water and soil samples in column at 8 layers with 10 cm thick of each layer were detect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show total atrazine amount in leaching water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the leaching time and the herbicide application rate, and the atrazine concentrations in column soil decrease with the vertical depth after water leach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trazine mass in the system after 154 days were that among the applied atrazine, 0.3 % is out through leaching water, 1% is methanol extractable residues in soil, 46 % is methanol nonextractable residues in soil, and 52 % is other loss (including volatilization and degradation). The study indicates movement of atrazine in agriculture soil may not only have relation to the properties of herbicide, but also to the herbicide application history.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Atrazine (2 chloro 4 ethylamino 6 isopropylamino s triazine)isoneofthemostwidelyusedherbicideandmainlyusedforcontrolofcertainannualbroadleafandgrassweedsandprimarilyhasbeencommonlyusedincornorincorn wheatdoublecroppingsysteminNortheastandNortho…  相似文献   

14.
苏永中  杨晓  杨荣 《环境科学》2014,35(10):3683-3691
在灌溉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剖面中硝态氮(NO-3-N)的积累、分布、运移及地下水氮污染不仅受灌溉、施肥的影响,也与土壤质地有密切联系.本研究在黑河流域中游临泽平川绿洲设置了黑河河漫滩-老绿洲农田-新垦绿洲农田-绿洲外围固沙带一个监测断面10个观测井,对地下水NO-3-N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对不同景观单元非饱和带土壤质地和NO-3-N含量进行了分析,对不同质地土壤NO-3-N在剖面的运移变化和氮淋溶损失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老绿洲农田,0~300 cm土层土壤质地的垂向分布为上层砂壤土,下层为壤土和黏壤土;而新垦沙地农田在土壤剖面中也有洪积黏土层出现,但0~300 cm不同土层砂粒含量均在80%以上;绿洲外围固沙带土壤在160 cm以下出现黏土层分布;土壤NO-3-N含量与黏粉粒含量呈显著相关,显著程度固沙带>新垦绿洲农田>老绿洲农田.土壤黏粉粒含量显著影响氮的淋溶.老绿洲农田区域,地下水NO-3-N含量变动在1.01~5.17 mg·L-1,平均2.65 mg·L-1;新垦沙地农田区域地下水NO-3-N含量变动在6.6~29.5 mg·L-1,平均20.8mg·L-1,2013年5~10月平均含量为26.5 mg·L-1,较2012年同期平均值上升了9.5 mg·L-1;绿洲外围固沙带地下水NO-3-N含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地下水浅埋区非饱和带土壤质地是土壤NO-3-N淋溶损失和地下水NO-3-N污染的关键控制因子.边缘绿洲新垦沙地农田是地下水氮污染的脆弱带和高风险区域,实施有效降低地下水氮污染的种植模式及施肥和灌溉管理是区域生态农业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氨氮在饱水粉砂土和亚砂土层中吸附过程及其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在土地处理中选择合适保护土层厚度,防止NH4对地下水污染,通过动态土柱试验,了NH4在饱和粉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的吸附和Cameron平衡=动态吸附模型模拟了NH4在土层中的迁移过程,求得了不同土层和不同浓度条件下模型的各参数值,并求解出不同时刻,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的沿程NH4浓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在条件下,粉砂土和砂土的从向弥散系数分别为0.175和0.0093cm^2/min;当水中氨氮浓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人工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淋洗效果,土柱分为2层,上层为人工污染PAHs的土壤(1cm ),下层为清洁土壤(9cm).实验结果表明,5CMC(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透.低环PAHs的穿透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4环以上PAHs相对淋溶率较低,低于10%.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穿透曲线相比,PAHs的淋溶均有滞后现象,而且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淋溶滞后现象越加明显.分析人工污染土柱中PAHs的相对淋溶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淋洗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但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淋洗剂的选择,而关于水力停留时间对淋洗效果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水力梯度是影响水力停留时间的重要因素,优化水力梯度能够缩短修复周期,降低淋洗成本,有效提高淋洗效率,为现场淋洗修复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针对人工制备的不同质地的铬污染土壤进行了土柱淋洗试验,探究了土柱淋洗过程中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淋出液的pH值、淋洗液渗流速度和淋洗前后不同类型土壤中Cr(VI)及总Cr含量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土壤中Cr(VI)、总Cr去除情况对水力梯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淋洗铬污染土壤的最佳柠檬酸浓度为0.15 mol·L-1,淋洗铬污染壤土、砂质壤土和砂土的最佳水力梯度分别为7.2、3.6和1.2,总Cr去除率分别达到82.86%、77.27%和82.15%.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模拟"浅密式"暗管排盐工艺,以炉渣为暗管包敷滤料,研究在补水淋溶和重力水下渗作用下,暗管排水中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及土壤含盐量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暗管排水中TDS含量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其累积分布曲线用y=aln(x)+b模型拟合时,具有很高的拟合度;土壤的淋溶脱盐效果与土壤初始含盐量、淋溶次数、排水TDS总量及包敷滤料等因素相关;淋溶次数为5次,采用高炉液态渣为包敷滤料,厚度15 cm,1 200 mm2/m规格的波纹塑料暗管铺设方式,脱盐率可达69%。该研究可为炉渣应用于暗管排盐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吕斯丹  陈卫平  王美娥 《环境科学》2012,33(12):4108-4114
为推动再生水安全灌溉,本研究运用ENVIRO-GRO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性质、植被条件下土壤盐分的分布规律及累积趋势,探讨了土壤性质和植被种类对再生水灌溉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土壤初始含盐量下,经多年重复模拟后最终达到统一的平衡状态;而不同土壤质地下,随着灌溉年份的增加,壤土、黏壤土中的土壤ECe年均值逐渐增加直到平衡,砂壤土中的土壤ECe年均值逐渐减少直到平衡,平衡时土层中的ECe值砂壤土〈壤土〈黏壤土.3种植被下,大叶黄杨、油松的土壤ECe值增加量小于早熟禾;土壤盐分在土层中的空间、时间分布也均有所不同.此外,不同模拟情景下,土壤盐分累积都不会影响植被的生长(黏壤土除外),但均出现轻度盐渍化(砂壤土除外).  相似文献   

20.
滩涂土壤淋洗过程中盐分变化及其对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滩涂土壤的淋洗实验,对在不同脱盐阶段,土壤孔隙水的盐分离子与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及各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含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脱盐阶段的土壤孔隙水,淋洗后较淋洗前各盐分离子的下降率分别为:Na^+80.3%、K^+73.5%、Mg^2+86.6%、Ca^2+90%、Cl^-81.8%、SO4^2-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