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加强输血监管,确保用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志强  徐学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39-239,242
为了解当前各地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与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笔者对本站及各地临床用血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医师对输血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输血指征过宽、缺乏输血的风险意识导致各地普遍存在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合理输注。应加强输血专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风险意识培训,及时更新输血观念,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推行输血全过程表格化管理,规范简化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防范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们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依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中医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推行自制表格涵盖整个输血过程记录。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相关知识,规范各种表格的完整、准确的填写。结果推行输血全过程表格化管理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中医医院输血科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显著提高,输血病历缺陷明显减少,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的掌握明显提高。结论科学合理用血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医院医疗质量和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表格式规范管理输血全过程,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输血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严格执行和落实临床输血相关法律及规范要求,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临床输血管理中引入TQM管理模式,依照相关要求进行临床输血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综合管理和监测,保障临床输血过程的规范化和严谨性。我院自2014年3月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引入TQM管理模式以来对1983例患者临床输血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临床输血过程符合规范要求、临床输血质量改进明显、无差错事故发生。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中TQM理念和管理模式能够对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全过程提供质量保障,加强医务人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4.
现有固定人员进行病案质控的方法,虽然质控者熟知各项法律法规并有检查经验,但是毕竟人员不足,质控范围和质量很难保证,而且很难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学科进展,因而提出临床医师轮流质控的方法,临床医师做质控虽然在熟知各项法律法规和检查经验上存在不足,但是在本学科的医学知识方面却具有优势。临床医师轮流质控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步,一是制定相关制度,二是学习相关知识,三是不断的实践。经过上述步骤,临床医师可以完成日常的病案质控工作,同时有利于病历书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每年收治的临床输血患者中抽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每年的输血后血袋管理、输血不良反应、护理输血操作流程、合理输血、输血嘱咐以及输血相关文书等内容进行督查。结果:临床医师的风险意识以及输血知识有明显的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各项内容不规范的情况明显减少。结论: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防范输血医疗安全以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辖区内医护工作者的科学合理、节约输血知识熟悉程度,并为输血资质评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在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辅导前后对辖区医院651名医护工作者进行考核,对考核得分和各答题正确率统计分析。结果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辅导前医护工作者答题正确率为77.65%,平均得分:30.66分;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辅导后医护工作者答题正确率达97.22%,平均得分为38.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导前2级、3级医院的护理人员与医师之间综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辅导的护理与医师人员掌握科学合理输血知识在2级医院无区别,在3级医院有所差异;经辅导后,2、3级医院中的护理及医师人员掌握科学合理输血知识无区别。结论各级医院医护工作者科学合理输血知识未系统培训前有所差异,系统学习后掌握率大幅提高并减少不同级别、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开展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检查有效促进医院加强科学合理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促进辖区内医护工作者合理输血知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检查,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纠正了错误的输血观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减少因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医患双方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工作管理中,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办法,对某院2009年~2011年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随机抽调200份进行检查分析(其中外科病历共1115份,抽取100份;内科病历共1000份抽取100份)。结果大部分输血病历均有规范的输血表单,但存在书写记录缺项、不及时、涂改、归档不全等一般缺陷;无输血过程记录和输血护理记录;无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等较严重缺陷。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检查的结果反馈沟通后,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风险意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临床输血医学的发展,推动科学规范化临床用血,作者从临床医师角度讨论低年资临床医师在保障输血安全、节约血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通过成分输血基本原则、输血指针、血液制剂、输血反应和输血法规等学习内容,明确加强低年资临床医师输血医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输血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情况,探讨临床输血科规范化管理。方法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输血科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概念、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消毒与灭菌技术、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等认知率较高(91.0%~99.0%)。但对生物安全防护、生物安全柜和超净工作台中执行的操作、产生气溶胶的操作等知晓率较低(17.5%~62.0%)。结论医院必须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输血工作人员感染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确保输血科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的重要发展,由于对血液成分生理功能深入的认识和临床实践,输血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在实践中认识到输注全血的缺点以及成分输血的优越性.成分输血的广泛开展已列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临床医师水平的标志之一.成分输血可更好地体现功能调节治疗的效果,针对性强,输血反应少,已逐渐为临床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工作已纳入法治管理范畴,卫生部先后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也不断完善,科学、合理、安全、节约用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分输血比率逐年上升,临床不合理用血得到有效遏制,许多医院临床用血量出现稳中有降的可喜局面。2012年是我院"三甲医院"复审的关键年。为进一步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树立全院医护人员依法管血,依规用血的职责和观念,减少输血医疗纠纷,杜绝输血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治疗的诸多方法中,输血治疗的作用无可取代。随着近年来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的血液采集方法、制剂品种以及检测手段不断出现。然而不少临床医师在输血医学方面未强化自身素养,输血知识构成较为陈旧,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本文对临床输血风险因素分析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临床输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持续改进和防范措施,促进临床用血合理、科学、安全.方法对全院一年多来抽查过的1565份输血病历情况进行了统计,包括输血申请单、输血知情同意书,配血标本采集和运送,输血过程监测记录、输血病程记录、血袋回收、输血反应记录与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列表分析.结果在1565份输血病历中,输血申请单269份填写不全或不规范,占17.18%,共发现差错漏424项;输血知情同意书11份填写不完整,占0.70%;配血标本不合格或由非医护人员运送52份,占3.32%;无输血评价或评价不明确419份,占26.77%;输血过程监测记录完整.结论临床输血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可能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应强化职能部门对临床输血监督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就输血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相关业务素质,保障临床输血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案室轮转制度对临床医师书写病案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比临床医师参加病案室轮转前后书写病历的质量,统计分析该制度实施前后的临床医师病案质量变化。具体方法是:所有新参加工作的临床医师,经统一组织、安排后,在病案复核室轮转工作至少3个月,主要工作是审核相关临床科室的出院病案,包括出院病案的质量、病案记录中涉及患者手术、有创操作等的签字,以及知情同意书的签字等病案法律法规等内容。同时,每位参与病案室轮转的医师还就《黑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病案室的病案审核工作,以实际工作加深轮转医师对病案质量、病案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结果临床医师参与病案室轮转前后病历书写规范合格率(81.7%VS.95.6%)、病案法律法规知晓率(79.7%VS.96.8%)、病案知识测验平均分(83.7±5.6 VS.95.2±3.7)、病案缺陷率(21.5%VS.9.7%)、重度病案缺陷率(12.3%VS.4.1%)、归档前病案返修率(13.7%VS.4.6%)、医疗纠纷涉及病案错误比率(66.7%VS.26.7%)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师参与病案室轮转可显著改进其书写的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彭涛  赵国华 《北京医学》2010,32(10):844-846
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如外科学、血液学)的联系日益紧密,"输血医师"越来越受临床和输血专家的重视。"输血医师"这一概念目前尚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输血医师是指具备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经过输血专业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二级医院临床医师应加强学习临床输血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文平 《重庆医学》2003,32(3):372-373
临床输血是每个临床医师都必须掌握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合理、科学的输血能使危重患者起死回生 ;不合理、不科学的输血只会给患者增添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 ,一些大城市或三级医院 ,临床输血已基本趋于合理和科学 ,成分输血比例已达 90 %以上 ,而一些二级 (县 )医院成分输血比例却还不到 10 %。其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没有跟上临床输血学的发展 ,输血观念陈旧。因此 ,为适应并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 ,达到合理、科学的临床输血 ,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的目的 ,各二级(县 )医院应将临床输血学列入临床医师的继续教育 ,临床医师也应不断更新自…  相似文献   

18.
梁银娜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00-1801
目的 探讨临床用血在输血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进一步为临床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3048份输血资料,其中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两制度中规定的管理办法为对照组(1526例);另外试验组(1522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比较2组用血量相关情况、输血文书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试验组各方面用血量及用血成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输血文书质量方面,试验组文书的规范性明显要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院实际而制定的输血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在细微处仍需改善,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院临床初、中级医师以实验诊断学理论(病理学、血药浓度、输血知识、感染控制、临床检验和病例分析)和医疗法规制度(医疗法规、电子病历、医保知识)的培训考核,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者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培训那些被医师轻视的学科,拓宽医师的知识面,完善各学科临床技能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以一个标准,实行多站式考核,使之成为合格的医师。  相似文献   

20.
输血医学是新成立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输血医学的教学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输血医学做为临床医学的分支,整合了多种学科的概念、技术、相关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内容量大,输血专用术语多,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输血医学专业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文章尝试将知识竞赛式教学方法引入到输血医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该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能有效掌握重点,使学生能深刻强化巩固知识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技能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