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棉花经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以前,由供销社棉麻公司一家经营棉花的优势被彻底打破,凡具备棉花收购加工资格的棉纺企业、良种棉加工厂及其它企业纷纷涉足棉花收购市场,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棉花市场,棉花收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供销社棉麻公司作为棉花收购主渠道的优势面临极大的市场挑战。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棉花收购工作的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棉花交易时间过于集中。在市场放开前的棉花收购工作中,由于棉花收购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棉花价格基本没有波动,棉农不担心价格变化,多采用随摘随交、自主交售…  相似文献   

2.
农八师一四七团是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农业大团,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皮棉在18万担左右,年景好时收成可达20万担以上。棉检工作是以研究棉纤维的结构、成分、性能和棉花标准、检验技术以及检验仪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它与棉花栽培、轧花、纺织工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生产、收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棉花收购检验工作,不仅要确保棉农交售棉花的质量、维护棉农合理收益,还要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关系。把籽棉收购检验工作做好了,既能调动棉农的交棉积极性及来年承包土地的热情,又能促进我团棉…  相似文献   

3.
1998棉花年度是实行旧的棉花经营流通体制的最后一年,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很严重。相当一部分棉花经营企业抱着“最后一顿晚餐”的思想,江苏省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压级压价收购,侵害了广大棉农的利益,农林部门和广大棉农对此反映强烈。针对这一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了棉花收购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着重强调棉花的收购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克才 《中国纤检》2014,(17):14-17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广大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年产棉量约650万~700万吨,年用棉量1000万吨以上,年进口量约400万吨,是世界第一大产棉国、用棉国和棉花进口国.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棉花工作,计划经济时期,棉花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由国家统购、统销;棉花市场放开后,经营主体由一家垄断变为多元主体,但棉花质量依然由政府进行严格监管.2001年国务院通过专项立法确立了我国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新体制,规定由专业纤检机构独立实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并代表国家行使棉花质量监控.本文从介绍棉花公证检验制度的建立、作用等方面,阐述一项好的国家工作制度的建立对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腊月 ,籽棉收购已告结束 ,但东台市三仓棉业有限公司新设的收购门市仍人来人往 ,棉农们纷纷打听——近年来 ,每到新棉上市 ,苏北棉区的一些私商棉贩就会钻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空子 ,与具有经营资质的棉花经营加工企业收购检验人员私下串通 ,采取囤集居奇、混等混级和哄抬价格等不公平竞争手段要挟棉花经营加工企业 ,严重地破坏了原棉的质量 ,损坏了棉花经营加工企业的利益 ,影响了国家的财税收入。面对困境 ,东台市三仓棉业有限公司变坐以待毙为主动出击 ,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棉花经营权 ,探索棉花流通体制新路 ,扒开围墙设门市 ,创新求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促使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好形势下也必须看到,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还存在一些影响棉花质量的问题.籽棉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一试五定"执行难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私营棉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更多的企业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都会广泛接纳代加工业务,把厂区内的棉垛包给部分棉花收购客户,让客户自带资金进厂收购籽棉,加工企业不参与客户的收购,以收取加工费为主要经营手段.当资源短缺时,代加工客户互相哄抢、混等级收购,为了抢收籽棉,根本无暇顾及"一试五定".不按质论价会使棉花种植者不再注重籽棉质量而追求数量,造成棉花品质的下降. 2.兵团所属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团场棉农交售的籽棉时,仅确认籽棉质量和数量,不当场结算,年终由团场与棉农结算.在收购中,加工企业同样不执行"一试五定".有些企业仅测籽棉回潮率,籽棉回潮率超过8.5%则折扣相应的籽棉重量,而不是试轧后测定皮棉回潮率;有些企业仅试轧衣分,试轧时人为调高毛头率,降低衣分率.这些伎俩都是以"扣重量"的手段克扣棉农实际收益.  相似文献   

7.
山布龙 《中国纤检》2012,(15):44-45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博州曾以“优质棉基地”而享誉全疆乃至全国。那时由供销社所属的棉麻公司作为唯一经营棉花部门,在棉花收购中积极向棉农宣传国家棉花标准、棉花收购政策。棉农交售棉花要做到“四分”(分摘、分晒、分存、分售)。轧花厂收购棉花严格按照国家棉花标准和“一试五定”密码检验方法,执行国家优棉优价政策。  相似文献   

8.
彭光才 《中国纤检》2011,(21):46-46
随着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现在棉花收购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棉花收购检验,根据我20多年棉检从业经验与调研,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供同仁参考。棉花收购检验必须适应市场、服务企业1.棉花收购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当今的市场经济,籽棉收购从市场准入制到现在的全面放开大流通,籽棉交售从集体农村合作社统一交售到目前各路棉商、棉贩、棉农批零交售,籽棉质量从分等分级到眼前"大杂烩"……这就是市场,作为一名棉花收购检验从业者,切忌抱怨!市场没有对与错,市场的变化自有它的道理,适者生存!所以,我们必须适  相似文献   

9.
4"导售"制度的可行性4.1"导售"制度有利于推广"订单农业",促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发展4.1.1棉花是大宗农产品。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实行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棉花生产单位、棉花经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来,全国主要产棉省份的部分企业实行订单农业,对于稳定收购资源、发展棉花生产、解除棉农生产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0.
一、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棉花难收。由于 99年度棉花经营实现了顺价销售 ,所以一些纺织企业正积极争取政策收购 ;其他企业 (含个体企业 )、个体棉贩等已做好收购准备 ,预计 2 0 0 0年其他渠道参与棉花收购、加工、经营棉花的企业和个人将大大超过去年 ,多方竞争的态势已经显现。二是同业竞争存在潜在的风险。竞争主体增多 ,多家抢购 ,不可避免存在竞相抬价收购争资源的问题 ,所以 ,今年棉花收购价格难掌握 ,存有潜在的市场风险。三是棉农持棉待沽 ,将持续时间长 ,棉花难收购。由于 1 999年新棉上市后 ,价格逐步攀升 …  相似文献   

11.
王毅 《中国纤检》2013,(1):40-41
造成高品级棉花数量逐年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棉花混等、混级、混品种、混产地,不论回潮率高低混收、混垛、混加工;造成异性纤维严重的直接原因是棉农、籽棉收购经纪人质量意识淡薄,在生产、收购环节混入异性纤维,以及棉花加工企业不严格把关、不严格挑拣等。当我们对此深入思考时,会发现其更为深刻的原因是我国棉花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优棉优价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棉农、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未认真做好"四分"、  相似文献   

12.
正籽棉的收购和管理关系到加工皮棉的质量,如何有效地监管和控制收购籽棉的质量,成为棉花加工企业的第一道质量生命线,现就如何提高籽棉收购和管理进行简要阐述。杜绝异性纤维异性纤维严重影响皮棉质量和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异性纤维要从源头抓起,收购企业对异性纤维的管理要常抓不懈、加大对异性纤维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让棉农和企业职工充分认识到异性纤维危害。对于棉加企业如何有效杜绝异性纤维的管理,首先是在棉花收购前期对籽棉垛区进行彻底、仔细的清扫,确保场地无异纤污染;其次加强在籽棉收购期间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提高杜绝异性纤维的自觉意识。对于进入厂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9月1日GB1103-1999《棉花 细绒棉》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正式实施以来,已成功运行了近三个棉花收购季节,为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初步成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国务院《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新标准对激发广大棉农优化棉花种植结构的积极性,规范棉花企业的收购、加工和经营行为,提高我国的棉花质量,增强我国棉花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将起到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九年是新的棉花流通体制运行的第一年,棉花收购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在农副产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棉农对一直是国家统一定价的棉花价格,期望值过高,持棉等待观望,早、中期交售迟缓,其思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棉花收购体制不相适应。面对一直走低的棉花收购价格,在棉花收购后期出现了交售高潮,早、中、晚期棉,灰、白、黄类棉一涌而上,掺混交售,造成了品质复杂,给收购中的品级检验带来了较大难度,笔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后期棉花收购中的品级检验谈点看法。一、正确认识各期棉花的品质特征棉花是陆续开花结铃、成…  相似文献   

15.
籽棉收购检验工作做好了,既可以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又能调动棉农的交棉积极性和来年承包土地的热情.提高棉花质量是籽棉收购检验及加工永恒主题,新棉收购检验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开放的市场经济给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生机,棉花市场的放开也给广大棉农带来了小小的甜点,即棉农在家中喝着茶水、看着报纸就把棉花卖给了进村入户收购的小商小贩。收购商贩在整个打包、装车过程中,把原本农户分摘、分晒、分存的棉花混合在一起,甚至把前期的僵瓣棉、烂桃棉掺入到好白棉当中,使"四分"好的棉花又成了"全棵棉",然后运输到收购、加工企业进行交售,加工企业只好将所收到的混合籽棉进行加工后入市销售。笔者所在单位有棉花良种繁育基地6万亩,对棉花种子质量的要求特别严格。要想达到种子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度新棉收购已经开始,但今年的棉花产购销形势不同于往年。9月份,国家高价收储棉花,同时低价抛储;棉花存在收储价和市场价两种价格,收购加工企业无所适从;植棉收益低、棉农嫌棉价低不愿意卖,棉企嫌收购成本偏高、无利可图不愿收;国外棉价大幅低于国内,纺织企业成本高,出口下滑,处境艰难。各种问题矛盾纠结于棉花产业,棉花行业到底怎么了?近日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一、高价收储低价抛储为稳定国内棉价,保护棉农利益,2011年9月国家启动了棉花收储政策,三级皮棉按19800元/t敞开收购。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后,棉花生产、收购、检验逐步纳入了轨道,农民种棉有棉粮比价保证,质量上国家颁发了棉花实物标准和《棉检规程》,维护了国家集体、棉农三者利益。经营上委托供销社收购、加工、调拨,实行货证同行一次检验有效,有力地保证了国家价格政策的正确执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全国植棉的重点地区,今年新疆新棉上市后部分地州棉花收购矛盾突出,等级不如往年高,质量不如过去好,出现了新棉收购政府不满意,棉农意见大,外调棉花降级又比往年多的情况。棉花是新疆发展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总站严格执行棉花国家标准,认真落实优棉优价政策,担负棉花监督检验、复检任务一年多,就查出了收购部门压级压价、克扣棉衣的非法收入248万元。目前,这些收购部门已接受监督,积极改进收购工作,将克扣棉农款陆续退赔受损失的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