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东招远罗山金矿床属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矿床。矿床位于招掖成矿带的北东部,为玲珑金矿田西南部的一个矿床。本文以山东罗山金矿床为例,着重对矿床的主要矿物进行了矿物学及成因矿物学的研究。金矿物除少量自然金外,主要金矿物为银金矿。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裂隙金、晶隙金和包  相似文献   

2.
山东洼孙家金矿床是胶东招一掖金矿带中段的一个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赋存于花岗质岩石断裂破碎带内,金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论述了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花岗质岩石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3.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床伴生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狮子山铜矿床的矿石矿物进行溶解度试验、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伴生金以矿物态为主,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银矿。嵌布状态统计结果表明该矿床中的金矿物主要以粒间金为主,另有部分裂隙金及包裹金。金矿物与硫化物关系密切,有利于金的回收。  相似文献   

4.
广西凌云县逻楼金矿矿石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凌云县逻楼金矿矿石矿物特征黄永全(广西凌云县金矿,533105)1矿床地质概况逻楼金矿为桂西北地区新近发现的易采易浸的氧化带型金矿。矿床位于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西林-百色断褶带东侧,巴合背斜及塘油向斜交接部位的隆起端。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下二叠统茅...  相似文献   

5.
青海金矿可分为破碎蚀变岩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叠加型和砂矿型等。矿床形成时代较为连续,最早形成于早古生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其中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是形成矿床的两个高峰期;晚古生代矿床主要分布在柴北缘,中生代矿床主要分布在东昆仑、西秦岭及北巴颜喀拉一带,岩金矿地理上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广大地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是青海的主要类型,受构造控制明显,区域性深大断裂及次级构造控制了金矿田、矿床的产出和展布。依据金矿田、矿床及成矿信息划分了19个金矿集区。通过分析矿集区、矿化信息和区域成矿条件,提出了10个金成矿远景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信息集成、研究程度等因素,认为苏干湖—锡铁山、赛什克南—叉叉龙洼、祁曼塔格、磁铁山—智玉、同德—同仁等5个金成矿远景区最有前景。这5个金成矿远景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和中部,涉及柴北缘成矿带(Ⅲ-6)、东昆仑成矿带(Ⅲ-8)和西秦岭成矿带(Ⅲ-9)。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 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 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 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 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 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 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省理塘县宰乌隆洼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总结了该矿床成矿控制因素、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县槐树坪金矿区处在河南省主要的金成矿带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带上.为了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成因,在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构造控矿、岩浆活动、物质来源、成矿机制和成矿过程的研究。认为金矿矿体的大小严格受构造带规模的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浆,并和从太华群中携带的少量成矿物质一起在构造有利部位沉淀富集成矿.该金矿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对宁夏海原县马场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马场沟金矿赋存西华山弧形推覆构造带上,成矿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海原群地层;金矿体、矿化体主要集中分布在呈北西西向搌布的含矿构造带上,含矿总体长度达3.5km,并且显示西部收敛、东部撒开的帚状排列型式.矿区内已发现的14个金矿体、矿化体主要有煌斑岩型、石英脉型、蚀变岩型3种矿石类型,以煌斑岩型为主,石英脉型为次,蚀变岩型少量.矿床成因与区域变质、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属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建平烧锅营子金矿区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从含金矿化类型,含金矿脉规模、产状,矿石物质组成,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及成矿期次和金的品位变化规律等,对烧锅营子金矿区矿床矿化地质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含金矿可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复合脉型和复脉带型等四种矿化类型,并通过对矿区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出金矿带由矿区→矿床→含金矿脉→矿体→矿化富集地段的埃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金山金矿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在研究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及前人研究成 果,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稳定同位素、成矿温度压力、成 矿流体及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金矿严格受断裂控制,断裂是成矿的主导因素;岩浆岩对成矿具 有制约作用,岩体外接触带1~5km内的断裂构造是最佳的赋矿位置;地质背景、含金建造与成矿关系密切;矿 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变质成矿期、岩浆热液成矿期、表生成矿期4个阶段。金山金矿床受多因素控制,具 有物质多来源,成矿多阶段特点,其成因类型属地下热(卤)水渗滤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北衙碱性斑岩型金矿床矿床遥感地质综合信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北衙碱性斑岩型金矿床为“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喜山期富碱斑岩带中的重要金多金属矿床,复式穹隆构造碱性斑岩与金矿床呈现构造--岩浆--矿化三位一体,金矿化集中于成矿晚期热液活动阶段,矿床遥感地质方法获取了该区常规地质方法得不到的成岩成矿影像-地质信息,与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共同获取了丰富的矿床定位预测网络结构“陷信息”并拟建了影像线-环结构-构造地球化学集成成矿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低品位(0.5—3g/t)含金矿石中提取黄金会产生大量高体积质量(〉350mg/L)剧毒氰化物废水,为了减少含氰废水对人类健康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效地保护生态平衡,论述了含氰废水的4种治理工艺,即碱性氯化法、酸化法、自然净化法和二氧化硫.空气法的除氰原理、反应过程、工艺流程和治理效果,并分析了其优缺点、结合宁夏中卫金矿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碱性氯化法治理含氰废水的试验和工艺研究,重点对碱性氯化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简捷、快速、安全、经济,易于掌握,治理效果好,完全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88》中的规定和环保要求.该方法较适宜在宁夏各矿山黄金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山东海阳土堆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了地层、断裂、裂隙构造等方面的矿控条件,通过分析矿控条件认为:荆山群分布区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地层标志;NE向的断裂带中,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钾化、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特征是寻找金矿(化)体的围岩蚀变标志,新元古代岩体及燕山晚期脉岩发育是寻找该类金矿的岩浆岩标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夏青铜峡市广武山重晶石矿点的实地踏勘调查,笔认为对其进行矿产资源保护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对宁夏未来的发展能够提供一定的资源保证。章提出以区域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划定一定范围的矿产资源保护区,通过加强宣传、管理和进一步的地质勘察,从而更好地实现地区矿产资源的保护;最后对宁夏地区这一稀缺的矿种进行资源保护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进行了预见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梧南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地层及岩性等因素的 制约。容矿围岩为不纯碳酸盐岩,矿石矿物组分简单,围岩的热液蚀变发育,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金矿物粒径 为0.001~0.032mm,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压力为(280~440)×105Pa,成矿深 度0.93~1.46km,主成矿期的温度为120℃~340℃,与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特征,将梧南金矿划归 为以不纯碳酸盐岩容矿的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金工业品位很低,对矿物物性无显著影响,但其伴生的金属硫化物常使矿石具有高极化率特点,有利于应用激发极化法找矿。本文介绍了激发极化法在田背金矿普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矿业软件在矿产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产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是建立矿床地质模型进行品位估计和储量分类分级.地质控制条件限制是矿床建模的重要手段。地质统计学方法是矿块品位估计以及储量分级等的有效方法.国内的应用实例表明。国际先进矿业软件是矿产储量评价的先进工具,应用矿业软件进行矿产储量评价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大红山铜矿以往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该矿山深部找矿工作中不断收集的地质资料及认识的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一些有关大红山铜矿深部Ⅵ、Ⅶ号矿带的控矿条件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