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的目的是确保构件正常使用,对规范控制裂缝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名义拉应力控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允许名义拉应力的算式,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2.
1 体外预应力筋的防腐(1)镀锌和涂环氧树脂防腐。这种防腐方法属于无套管钢筋表面防腐法 ,施工简单 ,构件使用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筋的更换及内力调整比较方便 ,但对结构所处的环境要求较高 ,适用于干燥、周围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我国汕头海湾悬索桥加劲主梁体外预应力筋的防腐就  相似文献   

3.
1.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1)体外预应力的先期实践。体外预应力是将预应力钢筋布置在梁体之外的一种结构形式。大多数的体外预应力结构都受到腐蚀的困扰,到了70年代,工程师们基本上不用体外预应力结构,而转向了体内有粘结的预应力结构。在此期间,仅修建了有限的体外预应力桥梁,但由于钢索的锈蚀等问题,大多数被认为是不成功的。显然,所有这些问题均集中在预应力筋的腐蚀和对这类结构的力学性能缺乏必要的认识。体外预应力结构由于没有解决耐腐蚀防护性能和构造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未能体现出工程应用上的优越性,使得体外预应力技术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6片不同试件梁的试验结果,分析不同的张拉控制应力作用下,加固后简支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开裂弯矩、最大裂缝宽度和裂缝的平均间距,并与现行规范计算的结果加以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规范中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公式计算加固混凝土梁开裂弯矩时,应考虑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截面塑性降低.计算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的平均裂缝间距时,可不考虑体外预应力筋的作用,按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直接计算,得到的裂缝间距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5.
LNG储罐混凝土外罐稳定工况载荷及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NG储罐结构复杂,构件种类多,受力复杂,分析极限工况下储罐各部位的应力分布,对于研究全容式混凝土LNG储罐失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对储罐的罐顶结构简化,在考虑储罐受到的可变载荷的基础上,对罐体受力荷载系统进行了分类计算和等效处理,建立罐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罐顶结构载荷、预应力载荷及其他各类可变载荷的组合工况,并采用ANSYS软件建立简化后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的1/4部分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结构化网格处理和易发生应力集中处网格加密处理,对罐体各类荷载进行了等效处理,分析了储罐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罐体温度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1)空罐工况下罐顶处最大受压受拉应力发生在储罐承压环处,最大应变位于最大拉应力-2.81 MPa处;(2)空罐工况下承台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均位于罐底部与承台连接处外缘,应变最大值也位于承台与罐底接触外缘,此部位易开裂;(3)空罐工况条件下只有罐顶部与承压环应力达到混凝土破坏极限,而储罐其余部位应力均在材料安全极限范围内;(4)满罐风载/雪载工况下,罐体混凝土墙在各部位均达到混凝土材料强度极限;(5)满罐风载/雪载工况下承台与罐底连接部位处于混凝土材料受拉应力状态,且拉应力强度远远超过强度极限,该部位小裂纹在一定条件下易发生裂纹扩展;(6)罐体在热角保护部位的压应力达到混凝土抗压强度极限。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全容式混凝土LNG储罐失效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热采井套管三轴预应力设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热采井套管预应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虎克定律,将施加于套管的预应力与套管升温后的轴向热应力叠加,使其控制在相应温度下套管许用的最小屈服极限以下。由于固井水泥环和围岩的作用.套管升温后存在三向热应力,利用对套管施加轴向预应力来降低套管的轴向热应力,使得套管的热有效应力控制在相应温度下套管许用的最小屈服极限为原则,得到热采套管三轴预应力设计方法,采用2种设计方法对NSO、P110钢级套管进行预拉力设计,得到2种钢级套管不同井深位置预应力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7.
超载作用下的海洋平台结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结构体系在超载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结构构件的强度和稳定的极限状态,以及构件的复合承载能力,采用逐步破坏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确定了结构体系的抗力概率特性,并由荷载抗力设计准则确定了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结构体系在超载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结构构件的强度和稳定的极限状态,以及构件的复合承载能力,采用逐步破坏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确定了结构体系的抗力概率特性,并由荷载抗力设计准则确定了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正截面承载力控制、裂缝控制及挠度控制状态下的极限计算方法和应用 Visual Basic 4. 0开发的计算程序,合理地优化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设计方法,既节省钢材又提高了设计质量可供编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图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座新建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通车静动载试验,测试了桥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测定了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抗裂性能,并将实际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从而判断了该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LNG储罐外墙温度应力分析及预应力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旭东  朱兴吉 《石油学报》2012,33(3):499-505
大型LNG储罐的外墙一般由预应力混凝土建造,其应力分布及变形比较复杂。在介绍预应力混凝土外墙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圆筒形外墙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外墙在温差荷载及其他普通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筋的计算公式以及最大环向应力所在位置计算公式,进而给出了预应力筋结构调整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内罐的超低温液体会使预应力混凝土外墙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环向温度应力最大可达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一半,使外墙在受内压时更加危险,因此在环向预应力筋设计时须考虑温差荷载影响。而后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多个钢筋混凝土分离式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不仅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而且证明了该结构优化方案使外墙的变形及应力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八五”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范例和推广前景,针对其“后张法”施工的工艺特点,结合JGJ/T92-9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介绍构件的预应力计算、锚具配置、构造特点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并对预应力筋的材料选用、处理和铺放以及现场浇筑施工、张拉设备的配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稠油热采井套管的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暴露于热蒸汽中的目的层套管为研究对象,根据弹性力学理论,首先给出了套管在热应力和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的三轴应力表达式,然后利用对套管施加预应力来降低套管的轴向热应力,使得套管的有效应力控制在相应温度下套管的最小屈服极限内为原则,得到了热采井套管三轴预应力设计方法,并对辽河油田常用的N80钢级套管进行了预应力设计分析,给出了该套管在不同注汽温度和井深条件下所应使用的径厚比及相应的预应力值。研究表明,拉预应力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套管的安全性,传统的单轴预应力设计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建议以后稠油热采井在进行预应力设计时应考虑热应力和实际非均匀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以及油层出砂对套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传统的钢筋砼结构屋盖体系,推广新型板梁合一的屋面构件仍是石油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经对传统屋盖的多年改革试验,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预应力钢筋砼 V 形折板、马鞍形壳板、单 T 板、双 T 板,以及钢筋砼拱板等,其中以预应力 V 形折板应用最多。预应力 V 形折板在制作时板面是平面生产,吊装时,需有 V 形支架支承,上缝下缝要现  相似文献   

15.
谢剑  李响  朱俊岩 《天然气工业》2014,34(9):113-117
当前的全容式LNG储罐内罐材料多为9%镍钢,建造材料难以本土化,导致建造费用高、建设工期长;采用全混凝土LNG(ACLNG)储罐可降低造价、缩短工期。国外虽已建成较小尺寸的全混凝土LNG储罐,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断层,而我国尚未开展相关研究。为此,介绍了国外全混凝土LNG储罐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结构形式,并开展了低温环境下(试验温度最低至-170℃)混凝土与钢材的力学性能试验、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低温下混凝土与钢材的黏结性能试验、钢筋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据此总结出了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特性,为全混凝土LNG储罐的建造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针对影响储罐结构安全性的混凝土液密性及冻融循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了促进全混凝土LNG储罐的发展,还建议持续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混凝土内罐的开裂情况分析;2地震作用下的内外罐整体性能分析;3按照ACI 376—2010要求对储罐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模拟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容器和设备的承载能力,广泛应用以刚塑性物体为基础的极限平衡法。当计算比较简单的薄板结构和封闭圆柱型壳体时,此法能够得到供计算极限载荷用的简单解析式。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壳体,当很难确定出可能的破坏状况时,如果应用极限平衡法,就将导致繁重的计算。此外,对于大多数材料来说,变形的真实图形实际上不同于普朗特尔图形,而极限平衡法则是以普朗特尔图形为基础的。为了克服所指出的困难,使用逐步加载法是合理的,该法是以结构应力-应变状态的弹塑性计算为依据的。绘出结构的工作曲线图,即位移与载荷的关系图,这样就可以确定出某个载荷,在该载荷下,与曲线相切的切线近似于水平线,这就相应于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役钻机井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评定在役钻机井架的极限承载能力,以极限状态评定理论为基础,给出了以应力表示的井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定表达式。以某在役JJ300/43-A型井架为例,说明了井架剩余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定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应用情况表明这种极限承载能力评定方法具有应用简单、评定结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用井架剩余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强  郭奕珊 《石油机械》1998,26(11):15-17
钻井井架因长期使用,各构件、构件间连接及井架整体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与缺陷,严重影响井架的承载能力。与承载能力降低的同时,井架结构的应变参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为提高井架的使用安全性,提出以实测应变参数为基础的井架剩余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定方法,即采用以应变参数测试为主,辅以结构变形测量、腐蚀测厚、焊缝探伤等综合测试方法检测在用井架结构性能,应用权限状态理论评定在用井架剩余承载能力。应用该方法已测试与评定了98部在用井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已在一些重点工程中推广试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技术。采用该技术,可缩短工期,减少土方量,节省钢筋及混凝土用量,施工机具简单轻小,操作人员少。本文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理论依据、工程结构特点、适用范围、材料、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求、质量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的配筋率通常较低,可保障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在截面上具有大的塑性转动能力,对其进行塑性分析是得到极限荷载的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