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延胡索乙素和浸膏率为纯化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指纹图谱,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纯化延胡索水提液的最佳条件是药液质量浓度为0.25 g·mL-1,静置温度为5℃,不调pH值,加入药液体积20%的壳聚糖溶液.结论 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2.
孙运从  林桂涛  盛华刚  王鹏 《中成药》2011,33(1):173-175
目的:比较壳聚糖絮凝沉降法与乙醇沉淀法对炙甘草汤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药液浓缩程度、pH值、壳聚糖用量、絮凝沉降时静置的温度对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精制炙甘草汤煎煮液的影响,优选出壳聚糖精制炙甘草汤的最佳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沉降法要优于乙醇沉淀法,最佳纯化工艺为药液浓度为1 g生药/mL、静置温度为70℃、1%壳聚糖溶液的加入量为药液体积的10%、药液pH值为6.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炙甘草汤提取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复方贞术调脂胶囊水提液最佳絮凝澄清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丹酚酸B、总多糖、总酚酸含量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考察壳聚糖用量、药液浓度及pH值对絮凝澄清工艺的影响.结果 壳聚糖用量对丹酚酸B、总多糖、总酚酸的含量及总固体得率有显著性影响(F <0.05),药液浓度、pH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生药∶药液= 1∶3,,pH=4.0,壳聚糖加入量为0.24 ml/g生药为最佳絮凝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絮凝法精制红花水提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壳聚糖精制红花水提液的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为指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对壳聚糖精制红花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为A3B2C1,即将药液浓缩至生药∶药液=1∶6,壳聚糖加入量为0.4 ml/g生药,放置时间6 h。结论壳聚糖絮凝法澄清效果好,经济实用,可用于红花水提液的精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头花蓼水提液的絮凝澄清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和槲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壳聚糖的最佳澄清条件,并与传统的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较,评价壳聚糖澄清工艺的可行性.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澄清工艺条件是:提取液浓缩至1∶6(生药g∶药液ml),提取液pH为5,每升药液加入1%的壳聚糖冰醋酸溶液100ml.结论 壳聚糖可作为头花蓼水提液的除杂澄清工艺,该工艺优于传统的水煮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壳聚糖澄清天麻提取液的工艺条件,为该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97),检测波长220 nm。以澄清效果和固形物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壳聚糖添加量、药液浓缩比、絮凝温度、静置时间对天麻水提液壳聚糖絮凝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添加量0.15%,药液浓缩比1∶13 g·m L-1,絮凝温度25℃,静置时间10 h。天麻素质量浓度65.93 g·L-1,含固量3.157%。结论:采用壳聚糖絮凝法澄清天麻提取液的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澄清效果好,适用于中药水提液的精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选壳聚糖用于天山花楸醇提液的纯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损失率、溶液中透光率和固形物收率为指标考察工艺3个因素对絮凝的影响.结果 天山花楸醇提液絮凝工艺为:1%壳聚糖溶液加入量8%(V/V),温度50℃,药液pH值为5.0.结论 该工艺条件下醇提液澄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肾复苏口服液的纯化工艺进行改进。方法:以沉淀量、淫羊藿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均匀设计,对药液絮凝的最佳浓度、温度、壳聚糖用量和pH等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的壳聚糖絮凝工艺。结果:将煎提液浓缩至1∶3.0(药材∶提取液)的体积,加入相当于原药材0.12%(W/W)的壳聚糖,30℃保温,调节pH5.5比较适宜。结论:新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紫花毕岱醇提液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新疆地产植物紫花毕岱醇提液的壳聚糖絮凝工艺。方法以紫花毕岱醇提物絮凝工艺中总皂苷含量、沉淀量为研究指标,考察壳聚糖加入量、温度及pH值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澄清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絮凝工艺最佳条件是:每50mL毕岱醇提液加入壳聚糖3.0mL,絮凝体系温度为50℃,体系pH值为4.5,此时壳聚糖对紫花毕岱醇提液絮凝效果最好。结论紫花毕岱总皂苷醇提物在该工艺条件下,澄清效果良好,各项指标符合研究要求,可用于紫花毕岱醇提液的除杂澄清。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11)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祛瘀消瘿颗粒水提液的羧甲基壳聚糖絮凝工艺。方法以药液质量浓度、絮凝温度、羧甲基壳聚糖加入量为影响因素,芍药苷保留率、沉降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絮凝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73 g/m L,絮凝温度53.92℃,羧甲基壳聚糖加入量14.12 m L/100 m L药液,芍药苷保留率94.54%,沉降率15.45%。结论该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物水提液羧甲基壳聚糖絮凝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醇浓度、静置时间对乙醇沉淀法精制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影响,并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固形物与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乙醇沉降工艺为:药液浓度0.8 g原药材/mL、醇浓度20%、静置6 h。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均降低了疏郁复方颗粒煎煮液的出膏率,但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造成了较大损失。结论低浓度的醇沉工艺可以用于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纯化,壳聚糖絮凝沉降法是否适用于该提取液的精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壳聚糖沉降法处理大黄水提液,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质量分数和浸膏率为指标,选取药液质量浓度、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比较。结果:优选的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1 g.mL-1,壳聚糖加入量10%,药液pH 6。壳聚糖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均能较好地使水提液沉淀,但两者均会造成蒽醌类成分的损失,前者在降低浸膏率、保留有效成分方面优于后者。2种沉淀法纯化后,药液中蒽醌类成分与未纯化药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影响较乙醇沉淀法小,可用于含蒽醌类成分中药的沉淀,但是否适合于大生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葛根芩连汤中黄酮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浸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药液浓缩程度、壳聚糖用量、pH对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精制葛根芩连汤中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并与乙醇沉淀法、离心沉降法及滤过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沉淀法的最佳条件为药液质量浓度0.78 g.mL-1,壳聚糖加入量10%、药液pH 6,与不同沉淀方法比较,壳聚糖的沉淀效果最佳。结论:壳聚糖可有效保留药液中有效成分,降低浸膏率,同时改变药液中成分的组成比例,因此选用此方法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4.
孙泽沾  孙姣  秦莉  康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212-1218
目的:研究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除杂纯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壳聚糖改性产物壳聚糖季铵盐对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麻黄碱、甘草酸保留率和药液浊度作为衡量指标,考察了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絮凝除杂工艺条件:药液温度30℃,壳聚糖季铵盐用量0.4 g.L-1,快速搅拌速度500 r.min-1,快速搅拌时间1 min,慢速搅拌速度50 r.min-1,慢速搅拌时间10 min,此时麻黄碱保留率为97.6%,甘草酸保留率为76.7%,药液浊度为1.1 NTU,放置30 d后的浊度为2.8NTU。结论:壳聚糖季铵盐可用于止嗽定喘口服原药水提液的絮凝纯化。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优选蜂病康合剂壳聚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蜂病康提取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纯化后药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澄清条件,并与传统醇沉工艺比较.结果:正交优选工艺优于醇沉工艺,最佳絮凝澄清条件为水提液浓缩到1∶8,壳聚糖用量15%,温度50℃.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蜂病康合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生脉分散片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壳聚糖絮凝沉降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缩程度、壳聚糖用量、静置时间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人参皂苷Rg1,Re质量分数分别为0.251%,0.074%。最佳纯化工艺为提取液生药质量浓度1 g·mL-1,壳聚糖用量10%,静置时间12 h;人参皂苷Rg1,Re质量分数分别为0.394%,0.116%。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合理,为生脉分散片的剂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乙肝宁复方水提液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干膏得率、药液澄明度、糖类及3种有效成分含量,浸膏吸湿率为评价指标,对上述2种纯化工艺进行对比考察。结果:2种纯化工艺的干膏得率相近;絮凝澄清工艺浸膏水溶液澄明度及其糖类、芍药苷的转移率均高于醇沉工艺,但其丹酚酸B和丹皮酚转移率均低于醇沉工艺。絮凝澄清工艺浸膏的吸湿性低于醇沉工艺浸膏。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浸膏固体制剂吸湿性机制与合理选择适宜纯化工艺用于中药制剂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本院制剂胆胰宁合剂澄清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黄芩苷含量、澄清度及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对醇沉法、调pH醇沉法、ZTC絮凝法、壳聚糖絮凝法和离心法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宜的澄清方法;并对药液的pH值、醇沉浓度、醇沉温度进行考察,优化胆胰宁合剂澄清工艺。结果适宜的澄清方法是调pH醇沉法,优化的澄清工艺为:药液调pH值至6,醇沉浓度60%,醇沉温度60℃。结论调pH醇沉法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操作简便,可作为胆胰宁合剂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醇沉工艺与壳聚糖澄清工艺制得药液中有效成分补骨脂的含量,确定出黑素再生液澄清工艺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出最佳的壳聚糖澄清工艺条件,考查醇沉工艺与壳聚糖澄清工艺制备的药液的含量与外观。结果:按照壳聚糖最佳澄清工艺条件:药液浓缩比例为3:1,加壳聚糖溶液的量为0.2ml/g,药液的pH值调为6,制得的药液补骨脂含量高,外观好。结论:壳聚糖澄清工艺适用于黑素再生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