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7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中,3只眼钝挫伤,外伤性瞳孔散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玻璃体出积,4只眼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术后,合并视网膜脱、脉络膜脱离和脉络膜上腔出血。7只眼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所有外伤眼睫状体360°全周脱离,离断口的范围在1~2个象限。术前视力光感至眼前手动,平均眼压(6.03±3.25)mm Hg。2只眼钝挫伤患者先行睫状体复位,二期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另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视网膜复位+巩膜外穿刺放液等。结果硅油取出后随访UBM显示所有患眼睫状体复位。所有外伤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19.33±5.05)mm Hg。结论对于合并睫状体脱离的严重眼外伤患者,分期或联合手术均可有效恢复眼球的解剖结构,并保存有效的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连续治疗的12例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均用激素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率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0.42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1.67%(11/12)。再次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连续治疗的12例(12只眼)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用激素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42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1.67%(11/12),再次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一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20例20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中部分患者在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以增加玻璃体可视性.在气液交换后,3只眼用C3F8填充,17只眼注入硅油.术后常规面朝下体位,随防6个月至4年.结果 本组20例20只眼中,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9只眼(95%),1只硅油填充眼术前360度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多个裂孔,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而行第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全复位;术后视力改善18只眼(90%),视力不变1只眼(5%),视力下降1只眼(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惰性气体和(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术后绝大多数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48例(48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50岁以上患者均同时行晶状体(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术后4-6个月左右行硅油取出手术。随访10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22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9只眼视力维持原状,7只眼视力下降。视网膜复位良好,未见视网膜再次脱离。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继发性青光眼等情况出现。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时,需综合考虑高度近视眼球的多部位病理变化特点,在术中适当改变手术技巧,并联合硅油填充,可明显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及术后早期临床表现。方法: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眼,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分析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及早期疗效。结果:患者17眼早期间接眼底镜及B超检查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达到解剖复位;术后眼压略高,之后趋于稳定;炎症反应较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解剖复位。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炎症,为手术创造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早期眼压可控制在相对安全范围内。该类患者视力恢复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术合巩膜外环扎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术后3~12mo行玻璃体腔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术后3mo患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状态下眼压(16.09±3.58mmHg)、硅油取出术后6mo眼压(14.69±3.10mmHg)均高于术前(6.78±1.90mmHg)(均P<0.05)。硅油取出术后6mo,15眼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无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视网膜复位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5例患者(15眼),术后不再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仅给予激素眼液点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9±9.5)个月.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100%.术后3个月硅油取出后,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例再次剥膜充填硅油后视网膜复位;另1例放弃治疗.视网膜总复位率为93.3%(14/15).术后并发症包括:4例术后眼压升高,均局部用药控制,5例出现晶状体后囊下皮质局限性混浊.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TA)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明显减轻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从而减少PVR的发生,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玻璃体手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玻璃体手术包括环扎,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确认裂孔,剥膜,气液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硅油或C3F8气体充填。结果 1月随访观察15例,100%眼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洲  朱赛林 《眼科研究》2002,20(5):464-465
目的 探讨伴脉络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 术前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低眼压,视网膜下液少为手术时机不放液手术。结果 手术一次性复位率91.66%,裂孔封闭后炎症消退,玻璃体改善,眼压回升,视力提高。结论 术前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利于不放液手术和术中顶压找孔,缩短了术前等待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伴脉络膜脱离(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的预后影响.方法139例140眼中Ⅱ级膜57眼(40.7%),ⅡA级膜62眼(44.3%).ⅢB级膜21眼(15.0%).64眼行环扎加压手术(scleralbucklingsurgery,SB),76眼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closedvirteoussurgery.CV).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大于3月,最长达2年,平均3.7月,一次手术复位109眼(77.9%),最终复位率89.3%(125/140).Ⅱ级膜中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82.1%、94.4%(P>0.05),其中裂孔大小合计>3PD的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58.3%、92.3%(P<0.05);ⅢA级膜中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64.0%、86.4%(P<0.05);ⅢB级膜均采用CV手术,一次手术复位率57.1%.结论对于膜形成不严重的Ⅱ级膜行SB手术比较合适,但裂孔合计>3PD的宜行CV手术,对于ⅢA级膜及以上的行CV手术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失败原因,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或硅油填充。结果:31例患视网膜全部复位者22例(70.9%)部分复位5例(16.1%),未复位4例(12.9%)。25眼和有增进,5眼无变化,1眼下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前部PVR有关,结论:伴有脉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VR手术,可提高其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脉络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原因不明和自发的特性。就其发生、表现和治疗存在很多的争议,在此结合文献讨论相关问题,希望增进对疾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0-01/2012-01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住院的患者45例45眼,其中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8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7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C3F8填充术或硅油填充术。结果:患眼45眼均行巩膜环扎术,均于手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6眼行C3F8填充,39眼行硅油填充术,45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其中23眼术后视力≥0.1。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环扎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的联合手术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61例61眼,与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非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3眼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二者眼部体征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并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好发因素。结果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前节反应重,眼压低(平均4mmHg),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者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65.51%,后者为88.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组中年龄50岁以上及屈光度-6D以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50%以上,27.87%的患者合并有黄斑裂孔。结论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具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症状,老年人和高度近视者好发,多合并有黄斑裂孔,其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report on a case of peripapillary serous detachment due to vitreopapillary trac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Methods A 63-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cute decreased viual acuity and peripapillary 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 extending to the macula in her left eye. Visual acuity was 20/200 in left eye and 20/20 in right ey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onfirmed the clinical findings. Results Peripapillary serous detachment resolved spontaneously 1 week after presentation with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Visual acuity improved to 20/20. Conclusions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may cause peripapillary and macular serous detach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 ,本院收治的 12例 (12只眼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激素的治疗、PVR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15 9例 (92 % )本组 12只眼随访 3~ 6个月 ,10只眼治愈 ,2只眼复发。治愈率为 83.3% ,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结论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PVR发展快 ,术前应及时给予激素治疗 ,PVRA、B级及部分 C1 级可行巩膜扣带术 ,术中尽量不放视网膜下液 ,PVR部分 C1~ 3、D级应行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共 114例 (114只眼 )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结果  5 5例采用环扎加压术的患者中 ,一次手术成功 40例 (90 .9%) ;采用环扎加压 +放液术的 2 0例患者中 ,一次手术成功 14例(70 %) ;采有玻璃体切割 +环扎加压 +剥膜术 +气液交换 39例中 ,一次手术成功 36例 (92 .1%)。其玻璃体切割组与环扎加压组、环扎加压 +放液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x2 =5 .84,P <0 .0 5 )。结论 对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 ,玻璃体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