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调整环境资源分配关系的政策,它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闳此,要做好排污权交易,就必须同时考虑财政与环境这两项因素。  相似文献   

2.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市场型环境经济政策,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自2010年起,内蒙古自治区按照环保部、财政部批复建立排污权交易试点的要求,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并成立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致力于探索适宜当地并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本文综合分析内蒙古排污权交易管理体系特点,特别是储备机制的重要作用与优势,探索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对全面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运用市场机制削减污染的重要手段,现已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环境经济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排污权交易的探索之路,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的推出,排污权交易制度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各地纷纷踊跃试水排污权交易的同时,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现实却与预期设想存在一定的反差。  相似文献   

4.
论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和相互联系出发,分析了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一体化政策对于环境经济、环境管理、企业管理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意义,并提出了实施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条件.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运用市场机制削减污染的重要手段,现已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环境经济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排污权交易的探索之路,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的推出,排污权交易制度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各地纷纷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文章以温州市为例,从水环境管理视角出发,探讨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若干问题。着重分析温州市初始排污权核定与分配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利用平均治理成本等方法设计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研究排污权交易的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探索利用地方立法权制定排污权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初始排污权核定与分配方法、优化排污权竞拍机制和实施市场化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以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已批复江苏等1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山东临沂等多个地方自主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使用制度,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十二五”期间,作为一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逐渐成为深化污染减排的重要抓手。通过排污权交易活动,建立活跃的市场,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得到灵活、高效配置,能够极大地激发企业污染减排的积极性,推动污染减排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4,(18):14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环境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2007年,我国部分省、市开始有序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的初步探索,先后批复了江苏、浙江、湖北等11个省份开展试点实践,并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仍表现出定价机制不完善、二级市场发展不足、企业排污权"惜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的颁布不仅有助于树立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同时也标志着环境市场制度改革的启航。为更好推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排污权交易在中国已于1991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进行了实施大气污染交易政策的试点.但至今总体看来,中国的排污权交易从制度到实施及相关的政策法律都是相当滞后的.中国排污权交易的立法,应从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制度入手,分析当前中国实施排污权交易的现状及问题,围绕建立中国排污权交易的立法问题展开,在此基础上尽快确立排污权及总量控制制度.并且通过立法确立排污权交易的原则、主客体、排污权交易的程序、监管机制及交易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是浙江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本文在总结浙江省试点工作经验、实际成效、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要求,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排污权价格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其控制成本最小和交易行为灵活,正在被一些国家纳入环境政策的最优选择。美国作为最早进行排污权交易理论研究的国家,也是排污权交易实践经验最丰富和成果最多的国家,介绍其在排污权交易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企业排污权交易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浙江省223家排污企业的调研数据,对企业排污权交易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行政规制压力,优惠政策更能显著的提升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的政策认知是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重要的影响因素,舆论监督也能提升企业的参与意愿;企业组织对企业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为推动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制定优惠政策、发挥行业协会等企业组织的正向桥梁作用是提高企业参与意愿的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上,借鉴美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的政策和方法,设计了一套广州市实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框架,旨在为广州市控制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提供一种基于市场的环境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影子价格模型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力促进企业污染减排,以形成治污的长效机制,是推进节能减排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权交易体系具有污染治理的成本效率特征,允许企业在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同时拥有一定灵活性。在中国当前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排污权初始分配方式成为了各方争论的一个焦点。利用排污权影子价格模型,深入剖析了排污权影子价格的形成机制和相关命题,并论述了排污权影子价格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排污权交易体系两种基本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排污权交易兼有环境质量保障和成本效率的特点,成为总量控制目标下最有潜力的环境政策。本文基于对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的考察,从管理形式、交易成本、政府参与及制度转移成本等方面对排污权交易体系的两种基本模式进行比较,并探讨了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的推行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有效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环境经济政策.在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排污权交易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但仍然存在配套制度缺失、法律政策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初始分配方法不明确等问题。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特点.在中国推进排污权交易需要在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排污交易市场、加快制定促进排污权交易的激励政策、加快研究初始排污权的分配方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推动节能减排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通过简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介绍国内外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历程,进而指出排污权交易对节能减排政策带来的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政策,排污权交易在美国已经成功地演进为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这被认为是最接近市场经济的环境管理手段。在国内,排污权交易也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自1988年以来,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先后试点了排污权交易,但多停留在补偿政策,很少有关于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的尝试。在政策设计的技术层面,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结构设计框架。为此,在区域清洁激励市场计划排污权初始分配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渐进式减排战略指导下的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计划,分纵向结构设计和横向结构设计两部分,提出了一种具有通用性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结构设计框架。这有助于合理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  相似文献   

19.
虞选凌 《环境保护》2014,(18):36-38
2009年浙江省获批国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城市,在试点工作开展的5年中,浙江省从政策支撑、制度设计、机构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积极建设并完善排污权交易平台和制度,深入研究排污权有偿分配机制,逐步扩大排污权交易的范围,还大胆创新排污权租赁机制,让环境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使环境资源有价性得到体现,市场优化配置环境资源的局面正在打开。  相似文献   

20.
魏琦  王春波 《环境保护》2013,(16):73-75
信用型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环境经济政策,既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又能发挥企业治污和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实现治污成本的最小化。本文介绍了信用型排污权交易原理,分析了智利排放补偿计划的运行机制,并对其交易效率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