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范晓东  赵新国  张敬堂 《安徽医学》2016,37(8):1026-1028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min vs(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 vs(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 vs(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L vs(80.1±10.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 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 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肥胖腹股沟疝患者(≥70岁)围手术期是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在临床路径(CP)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76例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5.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5.52±1.28)×109/L vs(5.73±1.5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3.91±6.55)% vs(63.77±9.18)%]、C反应蛋白(CRP)[(3.35±0.80)mg/L vs(3.30±0.79)mg/L]及最高体温[(36.59±0.44)℃ vs(36.62±0.36)℃]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5.98±1.37)×109/L vs(6.11±1.66)×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5.22±6.49)% vs(64.98±9.09)%]、CRP[(7.47±0.85)mg/L vs(7.13±0.86)mg/L]及最高体温[(36.84±0.45)℃ vs(36.81±0.34)℃]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及最高体温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王静  经莉  胡增艳  朱翔翡  杨莹  陆晓媛 《安徽医学》2016,37(11):1367-1370
目的 探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奈达铂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奈达铂组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奈达铂组与对照组患者短期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与化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缩小[(5.3±0.9)vs(3.2±0.6),(5.2±0.8)vs(3.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奈达铂组患者治疗后Ⅰ~Ⅱ级恶心呕吐(36.7% vs 70.0%)、贫血(16.7% vs 40.0%)、肾功能损害(10.0% vs 36.7%)发生率较低,Ⅰ~Ⅱ级血小板降低(56.7% vs 30%)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与顺铂类似,但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0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止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3.32±1.03)d vs(4.12±1.06)d,(5.42±1.06)d vs(6.13±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5,P < 0.001;t=3.4478,P < 0.001);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 014.98±752.97)元vs(3438.12±671.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24,P < 0.05);观察组复发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过程中,能改善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亮霞  叶蕾  杨小青 《安徽医学》2018,39(12):1523-1526
目的 探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在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科收治的32例VSD治疗DFU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量化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小腿围周径差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小腿周径差为(1.74±0.37)cm、VSD术更换敷料次数为(2.05±0.72)次、换药次数为(15.15±1.51)次、创面愈合时间为(31.67±4.63)d、住院时间为(34.85±3.82)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VSD治疗DFU患者进行早期量化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淋巴清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和盆腔部位淋巴结清扫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费、住院时间和淋巴节,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5.34±20.16min、术中出血量为196.57±21.48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16±25.35min、311.55±26.75ml (P<0.01)。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42.14±5.36h、住院时间为9.71±1.89天、住院费为19317.28±2163.52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5±7.83h、12.16±2.15天、24538.78±2461.7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为28.76±4.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4±5.32(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淋巴囊肿、尿潴留、伤口感染和血管损伤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07%(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64%(17/41,χ2=4.870,P=0.027)。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临床效果良好,淋巴清除效果好,安全性好,费用低,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兴波  张荣新 《安徽医学》2020,41(4):430-432
目的 比较腔镜和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手术79例(腔镜组)和开放三切口手术76例(开放性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开放性手术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6.71±17.53)mL比(190.71±11.66)mL]、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285.14±13.86)mL比(310.01±18.51)mL]、术后住院时间短[(10.71±1.6)天比(13.14±1.07)天](P均<0.05),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放性手术组(P <0.05)。两组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声带麻痹、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19.0%比39.5%)(P<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闫芳  梁利民  李筠竹  俞舒  裴欢欢 《安徽医学》2017,38(11):1459-1461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部分成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合肥市滨湖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各基因型与患者年龄、HBeAg、病毒载量(HBV 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关系。结果 208份血清标本,B基因型144例(69.23%),C基因型64例(30.77%),未检出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7.13±1.21) log10copies/mL vs(6.61±1.48) log10 copies/mL,P<0.05;93.75%vs 77.78%,P<0.05];2种基因型ALT、AST均明显升高,B基因型的ALT、AST与C基因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35.58±477.45) U/L vs(430.69±259.00) U/L,P<0.05;(305.08±345.59) U/L vs(260.06±175.90) U/L],P<0.05)。结论 合肥地区部分成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他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肝功能(ALT、AST)等指标可能与基因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家荣  李媛媛  叶玉梅 《安徽医学》2016,37(11):1434-1436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经口置管洗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7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急性中毒就诊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口垫+胶布组合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置管时间及置管所需人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黏膜破损、胃管脱出、胃管移位、胃管咬瘪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4%低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所需人员少于对照组[(1.14±0.36)人 vs(2.08±0.28)人],观察组置管时间为(2.24±0.39 )min少于对照组(4.12±0.4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气管插管固定器用于经口置管洗胃,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节省人力,值得在急诊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B超协助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出血并发症的诱发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6月于笔者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取石)和观察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出血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0.98±0.13 vs 2.16±0.80h)、出血量显著降低(120.6±37.5 vs 591.7±102.4ml):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5%(2/80) vs 17.5%(14/80)]、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9.5±2.1 vs 21.7±3.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CNL治疗肾结石出血与手术时间、结石类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泌尿系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肾结石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出血量少等优势。为进一步降低出血风险,应关注糖尿病、肾功能、结石类型以及泌尿系感染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89例施行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单操作孔法”49例,采取“三孔法”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4.4±5.9)mL vs(40.62±8.7)mL]和术后疼痛评分[(3.4±1.1)分 vs(6.7±0.9)分]上,单操作孔组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手术方式,较“三孔法”可进一步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2.
薄晓红  范吉利 《安徽医学》2020,41(10):1186-1188
目的 分析左回旋支(LCX)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LCX闭塞或狭窄程度>90%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急诊心电图表现,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42例)与NSTEMI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冠状动脉分布类型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38.10%vs 16.67%)、左室射血分数[(43.04±4.96)vs(47.85±5.07)]、左室舒张末径[(48.98±5.04)mm vs(43.06±4.93)mm]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X阻塞引起的AMI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性,不同冠状动脉分布类型心电图表现不同,其中右优势型心电图的改变以ST Ⅱ、Ⅲ、AVF(75.38%)抬高为主;均衡型以STV1-V3(77.78%)下移为主;左优势型以STⅡ、Ⅲ、AVF抬高(75%)、STV7-V9(50%)抬高为主。结论 LCX阻塞引起的AMI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冠状动脉分型中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刘祥法  刘鹏 《安徽医学》2020,41(3):327-329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8例。治疗组患者接受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32%vs 88.64%),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75±0.98)分vs(3.47±1.04)分,(10.59±2.54)分 vs(5.81±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患者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在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白内障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观察两组的眼压、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分数为(80.61±6.62)分,对照组为(63.22±12.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护理后的眼压对比均有了明显的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降低更加显著(P=0.03),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3%),对照组出现10例并发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陈松  丁世陆 《安徽医学》2020,41(3):320-322
目的 比较分析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术与传统保守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固定组与保守治疗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坐起、下床、住院和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内固定组患者的坐起时间为(2.83±0.57)d、下床时间为(7.51±0.92)d、住院时间为(11.40±1.72)d、骨折愈合时间为(7.06±1.06)d,均短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VAS评分(6.29±0.82)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11.63±3.20)mmHg、动脉血氧分压(18.71±3.53)mmHg和氧饱和度(3.91±1.25)%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总量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并发症、出院时伴有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40.00%,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势,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在白血病化疗中的作用,探讨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98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试验组为综合性护理组,对照组为临床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化疗后SAS评分,对照组(68.47±9.89)分,试验组为(56.11±1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化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1.56±6.41)分,试验组为(80.89±5.98)分,对照组化疗后护理满意度为(6.51±2.31)分,试验组为(8.65±2.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化疗后感染和出血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白血病化疗后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对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凡  李伦兰  戴晴  陶晖  王文静 《安徽医学》2020,41(7):846-84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自行设计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4.268,P=0.019),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逐渐下降(F=652.492,P<0.001);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17.589,P<0.001),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腰椎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分逐渐上升(F=652.492,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可减轻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李琴  徐凤玲  吴怀玲  王娜 《安徽医学》2020,41(2):208-210
目的 探讨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联合冲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的护理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淮南新华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联合冲洗法实施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牙菌斑指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7 d后,观察组患者口腔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菌斑指数评分为(1.62±0.21)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18.60%)低于对照组(88.37%)、机械通气时间[(5.29±1.68)d]低于对照组[(8.21±2.04)d]、ICU住院时间[(8.31±4.72)d]低于对照组[(11.80±6.13)d],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可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单侧股骨颈骨折合并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强化降糖治疗,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CSⅡ)与长效+速效胰岛素类似多次皮下注射(MSⅡ)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医疗费用。方法 随机将64例单侧股骨颈骨折合并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SⅡ治疗(33例)和MSⅡ治疗(31例)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CSⅡ组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TTF)、餐后血糖达标时间(TTP)、空腹及餐后同时达标时间(TTB)都较MSⅡ短(46.18±25.0h vs 88.9±41.0h、64.1±25.6h vs 103.9±46.9h、66.2±24.7h vs 115.5±72.1h,P<0.05);CSⅡ组的达标时胰岛素总量、基础胰岛素用量、餐时胰岛素用量也均较MDⅡ组少(0.65±0.11IU/kg vs 0.80±0.19IU/kg、0.32±0.07IU/kg vs 0.37±0.12IU/kg、0.33±0.06IU/kg vs 0.44±0.10IU/kg,P<0.05)。平均每日基础胰岛素增减剂量CSⅡ组较MSⅡ组大[0.08±0.07IU/(kg·d) vs 0.05±0.04IU/(kg·d),P<0.05],平均每日餐时胰岛素增减剂量CSⅡ组较MSⅡ组小[0.01±0.03U/(kg·d) vs 0.03±0.03U/(kg·d),P<0.05]。两组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及非手术费用两者均无差别,而CSⅡ组较MSⅡ组住院时间短、术后低蛋白血症减少(13.6±2.7天vs 15.7±3.4天,1例vs 6例,P<0.05)。MSⅡ组TTB影响因素是达标基础量、基础步长(β值为0.875、-0.677,P<0.05),非手术费用的影响因素是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低蛋白血症(β值为0.445、0.392、0.389,P<0.05),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是术后低蛋白血症、TTB (β值为0.400、0.288,t值为3.596、2.101,P<0.05);CSⅡ组TTB影响因素是达标餐时量、餐时步长(β值为0.763、-0.896,P<0.05),非手术费用的影响因素是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β值为0.453、0.372,P<0.05),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是TTB (β=0.450,P<0.05)。结论 在单侧股骨颈骨折合并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血糖控制方面,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疗法优于长效+速效胰岛素类似多次皮下注射疗法。住院费用两者相同,但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疗法可能通过减少住院时间进一步节省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去除坏死组织并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组患者创面新鲜后,分别采用皮片移植技术修复创面。结果 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0.1±2.5天、肉芽生长时间为8.9±2.6天、住院时间为21.5±4.6天、疼痛评分为3.2±1.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3.8天、12.8±3.5天、30.6±6.8天、5.9±1.2分,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14天后创面愈合率73.3%,皮片成活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和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疗效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且并发症低,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