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US联合VET检查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对患者腔内治疗后髂静脉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腔内介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方式)治疗的11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所有患者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及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并于患者术后一年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髂静脉CDUS联合VET及CTV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髂静脉支架受压程度以及新生物所致的支架内再狭窄(ISR)诊断的一致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DUS联合VET检查以及CTV检查对患者管腔通畅率诊断价值。结果 118例IVCS患者经腔内手术治疗后,其髂静脉狭窄率以及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相比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一年随访中,CDUS联合VET与CVT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髂静脉支架受压、ISR的符合率分别为96.61%、94.92%,两者诊断髂静脉支架受压具有良好一致性(K=0.941,P<0.001;K=0.935,P<0.001)。CDUS诊断髂静脉通畅率的敏感性73.33%,特异性71.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在临床中开展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例IVCS患者均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50例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球囊直径选择为820 mm;41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PTA+stent),其中19例置入国产Z型支架,22例置入Wallstent网状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3年。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在置入国产Z型支架过程中穿通左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置入支架患者术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无狭窄及侧枝循环显影,支架到位后扩张良好,未发生移位至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静脉曲张和溃疡愈合;31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6例减退;75例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7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在临床中开展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例IVCS患者均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50例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球囊直径选择为8~20 mm;41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PTA+stent),其中19例置入国产Z型支架,22例置入Wallstent网状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3年。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在置入国产Z型支架过程中穿通左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置入支架患者术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无狭窄及侧枝循环显影,支架到位后扩张良好,未发生移位至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静脉曲张和溃疡愈合;31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6例减退;75例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7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93例左髂静脉病变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经左股静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及交换导丝引入球囊扩张导管,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Z型支架或Wallstent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 93例中成功进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扩张90例,置入支架74例,3例穿通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全组无手术死亡。置入支架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支架放置到位及扩张良好,无移位至下腔静脉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9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缓解。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左侧IVCS继发DVT入院治疗的26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膝下深静脉穿刺、Angiojet导管吸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同期滤器取出的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导管吸栓时间;观察手术前后左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15?cm和膝下10?cm周径差,以及手术前后1?d血红蛋白量、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通过随访,评价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髂静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时间为(171±35)min,吸栓时间为(263±89)s。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手术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及膝下周径差均减小(均P<0.01);血红蛋白量减少,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上升(均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1例患者7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存在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流无影响;其余患者均支架通畅。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血栓后综合征。结论: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IVCS合并左下肢DVT安全可行,治疗过程中须关注导管吸栓所致的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干预,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
杨艳  翁国勤 《浙江医学》2017,39(24):2307-230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44例IVCS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行滤器置入、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滤器取出的综合腔内介入治疗;并同时进行围术期舒适护理,包括给予充分的心理辅导、正确的健康宣教及精细护理,严密观察并准确评估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等。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44例患者术后左下肢肿胀症状均快速减轻或消失。溶栓后造影显示左股总至下腔静脉血栓基本消除。术后3~6个月下肢静脉CT造影示髂静脉支架均通畅,随访3~18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患者围术期均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血管损伤及脏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IVCS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围术期舒适护理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Cokke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30例Cokke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导管溶栓后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腔内支架置入;合并下肢静脉高压12例,直接给予腔内支架置入;下肢水肿3例及足靴区慢性溃疡2例,行PTA+腔内支架置入。统计记录手术前后支架两端压力差,患侧下肢与健侧周径差,观察手术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术后定期门诊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血管通畅率,随访1年,观察远期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49枚,手术成功率93.33%;手术效果优10例,良10例,中6例,差4例,有效率86.67%;术中均未出现支架断裂、移位、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支架两端压力差,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均显著缩小[(6.51±3.62) cmH2O vs (1.52±0.73) cmH2O、(6.62±3.51) cm vs (1.85±0.95) cm、(4.25±2.05) cm vs (1.25±0.68) cm,均P<0.05]。术后随访显示术后1、6、12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8.25%、91.05%、86.24%,支架闭塞发生率6.67%,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10.00%。结论:髂静脉支架治疗Cokket综合征近远期效果可靠,且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王祥魁  高涌 《实用全科医学》2010,8(4):421-421,459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左髂静脉病变患者采用腔内治疗,其中20例行单纯性球囊扩张,12例球囊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Z型支架或Wallstent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扩张成功32例,出院时所有患肢疗效良好。术后随访,所有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14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2例明显减退,11例慢性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3例。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然后对患肢实行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治疗。以测量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和治疗稳定时复查静脉造影或彩超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6.7±2.7)d。47例病人溶栓前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6.35±3.53)cm,小腿为(5.19±2.26)cm。溶栓后大小腿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1.25±1.63)cm,小腿为(0.8±1.07)cm。溶栓前、后大小腿健、患肢周径差值皆有显著差异(P<0.01)。深静脉连续通畅16例,节段性通畅28例,无变化3例。结论: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溃疡周围环缝术对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引起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合并小腿静脉性溃疡患者通过腔内介入恢复髂股静脉血流和常规手术处理浅静脉曲张后,小腿静脉性溃疡处选择经皮溃疡周围环缝术治疗。结果12例患者髂静脉造影,5例完全闭塞,7例局限性狭窄,腔内介入导丝成功进入下腔静脉,行球囊扩张后造影,6例通畅,6例髂静脉仍有狭窄或闭塞,给予置入支架。小腿部足靴区溃疡选择经皮溃疡周围环缝术,缝线14~16d拆除,16~31d出院。术后患肢肿胀症状缓解或减轻,小腿溃疡愈合时间7—29d。随访:3例术后2年支架内部分血栓形成;1例术后5年支架内闭塞;术后小腿溃疡6个月、1年时复查,溃疡无复发。结论应用球囊、支架腔内介入治疗,恢复髂静脉回流,同时对病变大、小隐静脉予高位结扎、剥脱后,通过经皮溃疡周围环缝术,解决了小腿溃疡局部交通支及浅表静脉的返流,对治疗下肢溃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至2011年6月,回顾性分析214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包括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肺栓塞发生.术后1周、2周、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8.6%、100%.结论综合介入方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最常见原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有1/2~2/3病人是由于右髂总动脉长期压迫导致左髂静脉受压处形成粘连带、间隔.其中2%~5%由于左下肢静脉长期受压,出现IVCS,当髂总静脉受压至回流量受限,则出现IVCS,在它严重的临床表现中,已知的是IVCS能导致出现急性DVT.随着导管介入溶栓术的广泛开展,髂股静脉DVT的潜在病因被揭示,IVCS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由于长期静脉流出道受阻且未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永远致残.随着血管内支架的广泛应用,潜在病因得到解决.本文就IVC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机械吸栓配合置管溶栓术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下肢累及髂股静脉血栓病人先置入Celect下腔静脉滤器,然后采用DSA下经患侧腘静脉顺穿置入Aspirex静脉吸栓导管分段吸除髂股静脉内血栓,如髂静脉受压予12mm球囊扩张,后配合unifuse溶栓导管置管溶栓。溶栓24h后造影,酌情髂总静脉置入支架,并维持抗凝治疗6-12个月,术后3-6月回收Celect下腔静脉滤器。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全组患肢症状均明显缓解,3月复查全部患肢髂股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6月内滤器全部取出,随访期间2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轻度返流现象。结论:DSA下机械导管吸栓配合置管溶栓对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治疗具有安全、微创、高效的临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踝肱指数、通畅率及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1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5%,术后当即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6.64±0.67)下降到出院前的(1.71±0.84),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02)上升至出院前的(0.86±0.03),P<0.001。术后1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有3例病变位于腘动脉以下的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1例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好转出院,其余1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管超声或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血流通畅;13例患者下肢溃疡愈合,2例70%愈合,2例截趾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对膝以上动脉病变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效果明显,远期通畅率较高;对膝下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救肢率高于通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腔内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病变(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lesion,NIVCL)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3423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其中NIVCL 107例,腔内治疗89例。在腔内治疗的89例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30~73岁,平均(55.9±10.1)岁;左下肢68例,右下肢17例,双下肢4例。手术均采用经患肢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受压段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对其中83例合并浅静脉曲张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15.7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100%。随访期间,患肢肿胀缓解率89.0%(73/82),溃疡治愈率94.1%(16/17),疼痛缓解率82.6%(19/23)。1例术后1年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再次行硬化剂治疗后静脉曲张消失;另1例术后3月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予抗凝、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腔内治疗NIVCL安全有效,在疾病进展至血栓形成前早期诊治NIVCL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踝肱指数、通畅率及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1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5%,术后当即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6.64±0.67)下降到出院前的(1.71±0.84),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02)上升至出院前的(0.86±0.03),P〈0.001。术后1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有3例病变位于腘动脉以下的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1例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好转出院,其余1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管超声或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血流通畅;13例患者下肢溃疡愈合,2例70%愈合,2例截趾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对膝以上动脉病变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效果明显,远期通畅率较高;对膝下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救肢率高于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期治疗髂静脉狭窄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其中一期治疗组患者在接受介入下机械血栓清除或手动吸栓治疗后,同期行髂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共21例。二期治疗组在首次手术时仅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或手动吸栓,行导管溶栓治疗后二期再行髂静脉腔内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共计35例。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时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比较一期和二期开通髂静脉梗阻治疗效果的区别。结果 与二期治疗组比较,一期治疗组患者的溶栓导管留置时间短(P<0.001)、尿激酶使用量较少(P<0.001)、住院时间较短(P=0.009)。一期治疗组手术即时临床缓解率高于二期治疗组[(90.5%vs 60.0%,P=0.032]。而两组血栓清除率、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差值、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静脉通畅率与Villalt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LDVT)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36例
IVCS继发急性LDVT,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2例术中明确为IVCS合并陈旧性LDVT急性发作,放弃左髂静脉支架置入
术。34例经左股静脉切开,以Fogarty上行取栓,远心端序贯挤压取栓。2例予以覆膜支架,32例予以裸支架植入髂总静脉。术
后常规抗凝溶栓,动态监测患肢周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通畅情况。结果2例髂静脉支架展开不良行球
囊扩张后残留血栓经裸支架挤入管腔中,予以接触溶栓5~7 d;1例裸支架向后移位予以再次支架纠正;3例因溶栓致FBG下降
出现自限性出血。34例取栓患者治疗第3、6、30和180天患肢周径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踝上5 cm:F=3.060,P=0.030;膝下
10 cm:F=3.114,P=0.028;膝上10 cm:F=2.961,P=0.034),治疗第3、6、30 和180 天的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F=
3.869,P=0.011),治疗第3、6、30和180天的F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163,P=0.345),总显效率83.3%(26/34),
总有效率91.2 %(31/34)。结论针对IVCS合并急性LDVT,尽可能地取净血栓恢复血流通道后,以支架径向支撑狭窄或闭塞的
髂总静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孟庆波  赵林 《疑难病杂志》2009,8(11):654-656
目的观察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对急性下肢DVT患者56例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应用10F导管取栓,取栓后将5F直头多侧孔导管置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应用微量推注泵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每小时5万U左右,行溶栓治疗。21例患者于取栓后溶栓治疗之前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6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6例患者于治疗3个月左右复诊,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P<0.01);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5.2±14.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