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ESBL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并分析其产质粒介导Amp C酶基因型。方法: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肺炎克雷伯菌Amp C酶表型初筛,改良三维试验对产质粒介导Amp C酶进行确证,采用特异性PCR方法检测质粒介导Amp C酶基因。结果:4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19株产质粒介导Amp C酶菌株,阳性率46.3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ESBLs阳性与ESBLs和Amp C酶双阳性菌株相比较,后者耐药率明显增高,且呈现出多药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0.00%,多为质粒介导DHA和ACT型Amp C酶。结论:本院ESBLs和产质粒介导Amp C酶双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其质粒介导的Amp C耐药基因为DHA型和ACT型,双阳性肺炎克雷伯菌经验性治疗相关感染首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10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进行AmpC酶的耐药基因研究。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10株菌的β-内酰胺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提取10株细菌的总DNA,PCR扩增CMY—G1、CMY—G2、FOX、ACT、DHA、MOX、CIT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对菌株进行MIC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三维试验阳性的有4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出率:CMY—G1(1/10)、CMY—G2(2/10)、FOX(1/10)、CIT(2/10),ACT、DHA和M0x未检出;CMY基因经全序列测定得到1146bp的基因片段,与广州地区报道的CMY基因有99%同源;AmpC酶阳性的菌株菌呈多重耐药现象。结论加强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产AmpC酶的监测,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应对产酶株。  相似文献   

3.
Amp C酶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叙述了Amp C酶的定义、Amp C酶的基因结构与功能、Amp C酶的合成、Amp C酶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以及Amp C酶的检测方法。Amp C酶是由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产生的一类头孢菌素酶,可水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细菌对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编码产生Amp C酶的基因包括结构基因-amp C和四种调控基因-ampR、ampD、ampE以及ampG,但其具体的转录、调控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Amp C酶的合成具有明显的诱导性,其诱导有菌种依赖性、抗生素依赖性和生长条件依赖性。Amp C酶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作用于头胞菌素的β-内酰胺环上的羰基,形成酰化酶中间体,然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而失活。大部分Amp C酶都是由细菌染色体所介导,但近年来陆续在质粒上发现这些基因,并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和沙门菌中持续高水平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质粒在细菌间相互传播,导致耐药菌的广泛传播。产Amp C酶菌株的检测以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较佳。  相似文献   

4.
肖倩 《广西医学》2002,24(12):2089-2092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医院内外感染重要的致病菌 ,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滥用的巨大压力 ,细菌经过突变和选择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 ,使耐药菌株逐渐增加。临床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以产 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的质粒编码的 TEM或SHVβ-内酰胺酶和以产诱导 Amp C酶的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的染色体编码的 Amp Cβ内酰胺酶所引起 ( 1)。近年来 ,又出现了原来局限于染色体编码的 Amp C酶向质粒转移的趋势 ,并在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菌株中高水平表达 ( 2 ) 。准确、快速地检测和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磷霉素耐药志贺菌中检测质粒介导的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fosA3和fosC2,并分析其传播方式。方法
  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在磷霉素耐药菌株中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其质粒介导的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fosA3和fosC2。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对阳性菌株进行接合试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接合子对12种抗菌药物的MIC值, PCR法检测接合子质粒介导磷霉素耐药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的重复序列PCR( ERIC-PCR)法对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63株志贺菌中磷霉素耐药25株、中介7株,耐药率为9.5%。 PCR结果显示18株磷霉素耐药志贺菌fosA3阳性(基因登录号为KJ716852),阳性率为6.8%,未检出fo-sA和fosC2。18株fosA3阳性株中,13株结合成功,与受体菌相比,结合子对磷霉素的MIC值明显提高, ERIC-PCR法证实部分fosA3阳性志贺菌具有同源性。结论首次在临床分离的志贺菌中检测到质粒介导的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虽然目前检出率不高,但其传播可造成磷霉素耐药性的扩散,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探讨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产酶机制。方法采用K-B扩散法、ESBLs确证试验、纸片协同法、三维试验、等电聚焦法和PCR法检测126株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所产的主要酶。结果126株不动杆菌中,经三维试验和PCR扩增ampC基因确证产AmpC酶的有38株,ESBLs确证试验和纸片协同法检测疑为ESBLs的3株菌经等电聚焦和基因扩增证实本组不动杆菌不产ESBLs。在头孢西丁筛选试验阳性的119株菌中,三维试验阳性的有62株。三维试验阴性的37株菌中,ampC基因阳性的有8株。这8株菌的共性是ampR、ampD均阳性。三维试验阳性,染色体ampC基因扩增阳性的38株菌中,ampD(-)、ampR( )有25株,ampD( )、ampR(-)有2株,ampD( )、ampR(-)有11株。结论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所产酶主要是质粒TEM-1型酶和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在不动杆菌染色体上存在ampD、ampR调控基因,而且这两个基因的变化影响不动杆菌AmpC酶的表达。不动杆菌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的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新CMY型头孢菌素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流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Guan XZ  Liu YN  Luo YP  She DY  Zhou G  Chen LA  Xu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72-1875
目的 对临床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头孢菌素酶。方法 对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先后用纸片扩散法、三维试验、等电聚焦试验以及微量稀释法等进行表型检测。然后用接合试验、多重PCR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719株受试的大肠埃希菌经三维试验,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有6株细菌都能够产一种等电点(PI)为8.9的能够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β—内酰胺酶。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表明这些菌株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但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均敏感。接合试验表明它们携带的AmpC酶具有转移性,多重PCR检测表明这些基因来源于费氏枸橼酸杆菌家族,DNA测序表明该基因和CMY-2以及CMY-7有99%的同源性,为一种新的CMY型头孢菌素酶。结论发现了一种新的CMY型头孢菌素酶,它介导了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和鉴定海南地区临床上发现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携带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的细菌。方法使用法国梅里埃API20E生化鉴定条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的GNS试剂,鉴定出临床上耐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并经改良Hodge试验和亚胺培南,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协同试验检测产金属酶类碳青霉烯酶,对目的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PCR特异性扩增,扩增后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同时将目的菌株进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其耐药机制,并对接合前后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13株耐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经亚胺培南,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协同试验检出4株阳性,确定为产金属酶类碳青霉烯酶细菌。该4株产金属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阴性,NDM-1基因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确认此4株目标菌株均为携带NDM-1的耐药基因的耐药菌株;这4株接合子E.coli J53(NDM-1)对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的MIC值较受体菌E.coli J53耐药性均有很大提高,经PCR扩增其接合子NDM-1基因片段分析证实4株接合子均接合成功。结论海南发现的4株耐碳青霉烯酶类的肺炎克雷伯菌为携带blaNDM-1基因,且其NDM-1耐药基因可通过质粒在不同菌株之间传递。  相似文献   

9.
产碳青霉烯酶KPC-2肺炎克雷伯菌局部流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了解我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肺炎克雷伯茵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6年3月~9月我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肺炎克雷伯菌共10株,采用Etest法测定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等电聚焦电泳(IEF)检测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试验和Southern杂交进行基因定位;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这些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0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KPC-2(pl 6.7)、DHA-1(pl 7.8)和SHV-28(pl 7.6),其中3株同时产TEM-1广谱酶(pl 5.4).blaKPC-2位于60kb左右可接合性质粒上.10株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但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复方SMZ敏感.PFGE证实为同一克隆株的传播.结论 质粒介导的KPC-2造成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并在我院短暂流行;携带KPC-2基因的临床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2006年3月~9月我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肺炎克雷伯菌共10株,采用Etest法测定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茵浓度(MIC);通过等电聚焦电泳(IEF)检测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试验和Southern杂交进行基因定位;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这些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0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KPC-2(pI6.7)、DHA-1(pI7.8)和SHV-28(pI7.6),其中3株同时产TEM-1广谱酶(pI5.4)。blaKPC-2位于60kb左右可接合性质粒上。10株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但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复方SMZ敏感。PFGE证实为同一克隆株的传播。结论质粒介导的KPC-2造成肺炎克雷伯茵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并在我院短暂流行;携带KPC-2基因的临床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临床分离枸橼酸杆菌qnr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枸橼酸杆菌qnr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各组qnr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质粒结合试验,琼脂稀释法测定17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52株枸橼酸杆菌中有22株细菌检出qnr基因,其中5株菌携带qnrA基因,11株菌携带qnrB2基因,1株菌携带qnrB4基因.挑选2株qnrA基因测序与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GenBank登录号:DQ983226)的同源性为100%;3株qnrB2基因测序与弗劳地枸橼酸杆菌qnrB2基因(GenBank登录号:AB281054)的同源性均为97%,17个碱基突变,其中2个氨基酸发生改变(GenBank注册号:EF526508);1株qnrB4基因(GenBank注册号:EF543140)测序与大肠埃希菌qnrB4基因(GenBank臀录号:DQ303921)的同源性为100%.只有1株细菌qnrA基因结合试验成功.52株枸橼酸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结论 枸橼酸杆菌临床分离株中qnr基因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I类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PCR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中 I 类整合子基因,对整合酶阳性菌株与铜绿假单胞菌PU21行转移接合实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分析整合酶阳性菌株及接合转移成功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57 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法检测30株含有 I 类整合酶,药敏结果显示 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较阴性菌株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1株转接成功,转移接合子与 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比较,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有所降低。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有 I 类整合子的分布,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转移接合子较阴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更易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质粒ampC基因,并检测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大肠埃希菌在院内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出头孢西丁耐药菌株30株,通过热裂解法进行DNA抽提,对6组ampC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进一步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5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195株只产ESBLs的相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强(P<0.01),符合ESBLs特点;同时符合ampC酶的特点,对头孢西丁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P<0.01),对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敏感.30株试验菌中有5株为阳性,基因型分别为CIT型2株,DHA型2株,EBC型1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可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由于其为质粒介导,具高传播性,易爆发院内感染,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质粒ampC基因,并检测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大肠埃希菌在院内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出头孢西丁耐药菌株30株,通过热裂解法进行DNA抽提,对6组ampC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进一步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5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195株只产ESBLs的相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强(P<0.01),符合ESBLs特点;同时符合ampC酶的特点,对头孢西丁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P<0.01),对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敏感.30株试验菌中有5株为阳性,基因型分别为CIT型2株,DHA型2株,EBC型1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可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由于其为质粒介导,具高传播性,易爆发院内感染,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收集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隆播散状况及质粒介导耐药性的特性。方法通过K- B纸片法明确细菌耐药谱,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耐药菌株的克隆分型,了解其克隆播散情况,通过质粒接合实验获得耐药性质粒的接合菌,用PCR方法筛选接合菌株的常见耐药基因,并利用S1酶切质粒再进行PFGE的方法判读分析质粒的分子大小,分析菌株间的质粒水平迁移状况。结果临床分离95株大肠埃希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药物显示出广泛耐药性,PFGE分型显示克隆传播趋势不明显。耐药菌株常携带可接合性耐药质粒,质粒分子量大小分布在40-330kb,编码多种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耐药的耐药基因,包括CTX- M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等等。结论临床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严重,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已非同源克隆细菌的简单播散,可接合质粒造成的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可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志贺菌属整合子对耐药性的贡献及其稳定性。方法对志贺菌属1类、2类整合子的耐药基因盒分别克隆、转化DH5α,观察阳性克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将整合子阳性克隆菌与多重耐药志贺菌进行质粒接合实验,并测定耐药性的改变。对10株耐药谱不同、携带整合子不同的志贺菌属细菌进行无抗生素压力下连续多次传代实验,检测其耐药性及整合子的变化。结果志贺菌属1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dfrA17-aadA5阳性克隆菌对链霉素和甲氧苄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提高了8倍和32倍;2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dfrA1-sat1-aadA1阳性克隆菌对链霉素和甲氧苄啶的MIC分别提高了64倍和32倍;整合子阳性克隆菌经质粒接合传递后对抗生素的MIC无改变。1株携带2类整合子的志贺菌属菌株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丢失整合子及其耐药性。结论志贺菌属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系统可引起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性,对质粒接合传递耐药性无影响。志贺菌属的2类整合子可发生丢失。  相似文献   

17.
CTX-M-14和CTX-M-24编码基因的检测及其功能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iong ZZ  Zhu DM  Wang F  Zhang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54-1459
目的 了解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的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的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方法 双纸片法和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表型确定实验检测产ESBL菌株并对产ESBL菌株进行接合实验 ;提取产ESBL菌株及其转移接合子中的质粒 ,进行电泳分析 ;采用琼脂稀释法 ,测定各种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TEM、SHV、CTX M 1组、CTX M 13组、Toho 1组通用引物检测产ESBL菌株及其转移接合子 ;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转移接合子中的CTX M 13组全编码基因 ,克隆入 pHSG398质粒、表达 ,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 ,分析其基因型 ;对这些产ESBL菌株进行脉冲场电泳 (PFGE)检测。结果 产ESBL菌株对多种 β 内酰胺类和非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产ESBL菌株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其耐药性 ,转移频率多为 10 -4~ 10 -5,多数非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和ESBL耐药性发生共转移 ,琼脂糖电泳显示接合子从供体菌得到了一个 >2 3 1kb的质粒 ;转移接合子中仅CTX M 13组通用引物检测为阳性 ;4株转移接合子中CTX M 13组全编码基因序列与CTX M 14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 10 0 % ,其余 6株转移接合子中CTX M 13组全编码基因序列与CTX M 2 4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株携带新的突变ampC基因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及其与该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 对该株携带突变ampC基因的细菌克隆其编码基因后进行序列分析,并使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定位该基因.测定其野生株、接合子与重组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酶动力学的检测.结果 该细菌所产AmpC酶第147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由赖氨酸变为苏氨酸.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其编码基因位于质粒上.接合子、重组菌及野生株都对头孢西丁的MICs值均较高(>128 mg/L).等电聚焦电泳检测该AmpC酶的等电点为8.4.结论 发现一株携带新的质粒介导ACT型ampC突变基因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以往报道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携带质粒介导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临床分离得到的菌株共1980株,包括大肠埃希菌1400株,肺炎克雷伯菌580株。采用PCR检测mcr-1基因;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抗生素对mcr-1阳性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接合试验检测mcr-1基因在可转移质粒上的位置;通过提取细菌DNA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质粒Inc分型和耐药基因识别等分析。结果在1400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测出6株携带mcr-1,阳性率为0.43%;580株肺炎克雷伯菌,仅1株检出mcr-1,阳性率为0.17%。其中5株菌株接合试验成功。6株大肠埃希菌的ST型分别是ST648、ST95、ST359、ST602、ST453、ST156,肺炎克雷伯菌是ST25。质粒Inc分型结果显示不同菌株携带相同类型质粒,提示该类质粒可以在菌株间水平传播。耐药基因分析发现7株细菌均携带大量的耐药基因,其中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mcr-1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结论mcr-1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离率相对较低,然而考虑到含有mcr-1的质粒在不同细菌之间水平传播的潜力,以及mcr-1与同一质粒内的多个耐药基因整合的能力,在临床环境中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和特性。方法 PCR检测qnr、qepA、aac(6’)-Ib-cr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体外转移性,稀释法测定试验菌株的MIC,用切胶回收的方法初步定位耐药基因。结果我们在肺炎克雷伯菌KP3606株发现新的基因亚型qnrB31,GenBank登录号为HQ418999,肺炎克雷伯菌KP4047株发现新的基因亚型qnrB32,GenBank登录号为HQ704413;体外接合转移试验获得成功,各菌株和各接合子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试验有不同的结果,未检出qnrA、qnrS、qnrC、qnrD、qepA、aac(6’)-Ib-cr基因;经基因定位,qnrB31和qnrB32基因位于约23kb的质粒上。结论在喹诺酮类耐药的各种基因中,qnrB是最有可能发生变异的基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