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部低剂量CT在胸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胸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轻症胸外伤患者急诊行常规X线胸片及胸部低剂量CT扫描,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率、诊断价值.结果 在常规X线胸片检查中,8例胸外伤患者中7例患者未发现异常,仅1例发现肺局部挫裂伤;在低剂量CT扫描检查中,5例患者无异常发现,3例患者发现局部有肺挫裂伤,其中有1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两种方法均未发现肋骨骨折。低剂量CT的检查效率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检查。结论 辐射当量与胸部常规摄片相当的胸部低剂量CT对肺创伤病变的检查效率及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片,适合于胸外伤患者的急诊检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胸外伤急诊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肋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肋骨LCH患儿15例;所有患儿均行X线胸部正位片和胸部CT平扫检查,其中4例加行CT增强扫描。患儿发病年龄1个月-12岁,中位年龄3岁;男性9例、女性6例。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患儿中,8例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3例伴局部疼痛,其余病变无明显症状。7例表现为肋骨单发病灶,其中3例仅表现为肋骨病变、4例伴其他系统病变。8例为多发病灶,均伴发其他系统病变。15例共25个病灶中,胸片只发现19个;有2例共6个病灶胸片未发现明显病变。X线胸部正位片病灶检出率为76%。病灶在X线胸部平片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CT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多囊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个病灶(48%)可见硬化;3个(12%)伴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与骨病变伴行,增强后软组织肿块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儿童肋骨LCH的X线胸部正位片检出率相对较低,需行CT对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进一步评价。发生在儿童肋骨的类圆形或多囊性、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提示LCH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方法对经手术病检证实的120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异常病人的影像学改变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和MRI诊断胸腺瘤、胸腺增生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X线检查(X线平片及体层摄影)(P<0.05),而CT和MRI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胸腺瘤、胸腺增生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别(P>0.05);CT和MRI诊断胸腺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检查(P<0.01),CT和MRI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传统X线检查诊断胸腺异常的价值较低,纵隔MRI和胸部CT扫描诊断胸腺异常的价值相似,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常规进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X线平片及CT诊断价值和优势。材料与方法:选择70例胸部创伤者从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对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数目及错位情况优于CT扫描,CT扫描对肺挫伤、肺撕裂伤及膈肌损伤、胸骨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优势。能提高检出率。结论:胸部创伤者X线平片应为首选的常规检查,而CT敏感性高,能明确非骨骼创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对伤势较重的复合伤者能为临床快速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应尽可能实施急诊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X线平片和CT对外伤性纵隔气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外伤性纵隔气肿的X线平片(11例)与CT(27例)表现。结果:X线正位片显示纵隔气肿呈沿纵隔轮廓边缘行走的线条样透亮影。CT扫描由于空气与纵隔内软组织的明显密度差,而能清晰显示纵隔气肿的分布与纵隔结构。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有利于胸部外伤患者纵隔气肿的及时诊断,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华权 《临床医学》2004,24(12):61-61
目的:探讨急性胸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几年收治的经CT检查明确诊断的720例胸部创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CT检查后,均为临床提供了确切诊断依据,防止了误诊误治。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实践,我们认为CT检查较X线胸片检查有诸多优越性,部分病例在临床尚无明显症状之前CT即可显示阳性改变,CT可以显示X线片不能量示的病变,许多CT可以区分的病变而X线平片难以鉴别。因此,我们认为急性胸部创伤病人的诊断应以CT检查做为主要手段,尤其是多部位创伤及危重病人应首选CT检查,可获得确切诊断,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CT在胸部外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早期接受了X线平片检查,然后在接受CT扫描,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结果,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证实,气胸23例,肋骨骨折74例,胸腔积液43例,胸骨骨折23例,而X线平片对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说明X线平片难以对少量气胸、胸腔积液、轻微肺挫伤等疾病进行准确诊断,CT扫描具有更大优势。结论:CT在胸部外伤中的损伤程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为后期治疗和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胸部外伤CT与常规X线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T与常规X线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1例胸部外伤病例分别进行胸部平片及CT检查,就其胸片与CT的诊断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诸如肺挫伤、肺撕裂伤、外伤后肺不张、微量气胸、微量血胸、隐匿性肋骨骨折等胸部外伤性病变明显优于胸片。结论:对于胸片未能明确诊断的胸部外伤病例,为防止漏诊应加做CT扫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X线、CT影像分析下叶肺部病灶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正确认识下叶肺结核,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早治疗。方法:下叶肺结核56例均摄正侧位胸部X线片及胸部螺旋CT扫描,病灶部位均行2~5 mm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分析其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及CT表现:斑点片状渗出影19例,肺叶、肺段实变阴影7例,球形肿块病灶5例,结节样9例,单个或合并空洞10例,合并其它病变6例。结论:正确应用螺旋CT扫描结合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下叶肺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基层医院采用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肺弥漫性病变X线、CT及HR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提高肺弥漫性病变X线、CT及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对74例(16种)肺弥漫性病变的X线、CT及HR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结果:X线平片影像重叠,对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限。普通CT克服了平片的缺点,可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细微改变、隐蔽部位及早期病变。HRCT可显示肺小叶及其微细结构,能获得更多信息。结论:CT及HRCT扫描对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准确鉴别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变(炎症、肿瘤)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右肺上叶前段内亚段(简称右肺S3b见下注)肺炎9例,右肺S3b肺癌6例,共右肺S3b实变15例,均摄正位及右侧位片和胸部CT扫描,根据其X线征象,结合解剖学特点,病理学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变(炎症、肿瘤及肿瘤引起的阻塞肺炎)虽均侵犯右肺S3b在正位胸片上投影于右肺门上极平面呈现约核桃大致密团块影,但单纯细菌肺炎。1、支气管无活瓣较少合并肺不张并于肺炎实变区段可见“支气管气相”征。2、阻塞肺炎,由于活瓣作用常于支配区远端组成单发的或多发的泡性肺气肿,因此,肺炎、肺膨胀不全,泡性肺气肿(支气管活瓣三联征)同时存在并非少见,单纯细菌肺炎极少有此表现。3、胸部CT片证实,阻塞肺炎近端,支气管不全梗阻,单纯细菌肺炎,支管壁光整、畅通无阻。结论:X线、CT表现均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分析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15例肺隔离症患者,均摄胸部正侧位片,1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9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3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93%,高于普通CT检查60%。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汉  孙兴龙  何兴明  王思林 《华西医学》2012,(11):1676-1677
目的总结常规胸部X线片和CT扫描对驾驶员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寻找伤情轻重的直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5例因车祸至胸部外伤的驾驶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X线片和CT扫描进行检查,并研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85例患者中,均有皮肤软组织挫伤,不同程度肋骨骨折65例,肺损伤并血气胸48例,皮下气肿42例,胸膜伤24例,创伤湿肺22例,纵隔外伤18例,肺不张15例;伴发脑损伤32例,椎体骨折23例。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上,X线片可较好地反映肋骨骨折数目及错位情况,与CT扫描比较,检出率高;另一方面,CT扫描对肺损伤的诊断较X线片具有较大优势。结论 X线片与CT扫描在胸部外伤的检查中可以取长补短,二者结合诊断能有效地降低疾病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7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胸部临床表现、胸部X线与CT表现,探讨胸部影像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27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进行胸部X线、CT检查,将X线、CT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作对照分析.采用急性肺损伤改良评分表项目对确诊患者的X线、CT与临床表现评分.结果 根据国家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65-2002),27例患者中诊断为氯气吸入刺激反应9例,胸部X线、CT均阴性.轻度中毒3例,中度中毒4例,重度中毒11例.确诊为氯气中毒的18例患者中,胸部CT、X线与临床表现相符者13例;临床表现较严重、全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或表现较轻,而肺部CT与临床表现相符合者5例.整体来说,胸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体现较强的一致性,但CT评分峰值出现早于临床表现,X线评分峰值滞后于临床表现.在病情恢复过程中,CT与X线检查评分较为接近,而当CT、X线评分仍处于较高数值时,临床表现评分已有明显改善.结论 胸部X线、CT表现能反映急性氯气中毒程度,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整体表现一致;胸部CT较X线显示的胸部病变出现早,甚至早于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诊断价值优于X线,建议氯气中毒患者尽早行胸部CT检查,建议在国家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中增加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组38例进行如下检查:X线平片17例;CR21例;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7例;薄层横断扫描6例;薄层倾斜扫描7例;M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18例。结果:X线平片、CR图像利于定位,其诊断率分别为71.0%、74.3%,诊断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T、MSCT利于显示病变,其诊断率分别为91.0%、92.6%,CT与前两者间诊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CT扫描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R图像。薄层CT病变诊断率均达100%,将之确定为诊断标准;2D重建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3D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性胸廓的全貌,利于病变的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CT扫描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X线平片或CR图像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立平  周飞  张铁钢  夏雨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62-176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胸部X线、CT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所有病例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9例行普通CT扫描,4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胸部X线检查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结节或肿块性病变,CT扫描病灶无分叶征,无毛刺和空洞,无血管切迹征和胸膜凹陷征。增强后扫描,病灶强化均匀8例,不均匀4例,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平扫CT值(27.6±7.9)Hu,最大强化值(77.3±6.2)Hu。【结论】胸部X线对病灶的发现和定位有价值,CT特别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空气新月征的出现则提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胸部外伤患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胸壁损伤60例,胸膜和俄肺实质损伤74例.纵隔、横膈伤9例,合扑胸外脏器损伤17例。34例肺挫伤中,5例2h内CT检查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浅淡斑点状阴影,24h后复查病灶呈大片不均匀致密影,而伤后2h内X线胸片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0例单根肋骨骨折中,X线诊断7例,10mm层厚CT像上显示6例,薄层(3.75mm层厚)CT像上骨折全部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挫伤敏感,薄层重建图像能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骨折,是胸部损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平片发现腰椎压缩骨折后再行CT检查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0例平片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一周内行CT扫描,病变及邻近椎体3~5mm连续扫描,其他椎体及间隙各扫三层,扫描线垂直被检部位椎管。结果:X线发现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再行CT检查,病变检出大大提高,外伤性压缩骨折常伴有椎管受压、变形、出血及小关节脱位,能够弥补平片的不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结论:X线平片与CT扫描相结合,可排除病理、生理性压缩骨折,准确清楚显示椎管狭窄、脊髓损伤、受压的范围及程度,平片不易发现的椎弓根骨折及小关节脱位。也可应用于X线平片诊断不清的骨性病变、骨折等进行明确诊断。计算机体层图像弥补了平片的重叠影响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巨大肺大泡:胸部CT 与X 线平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大肺大泡胸部X线平片和CT的诊断价值和限度,巨大肺大泡与邻近正常肺组织的关系,为选择手术适应证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26例患者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扫描。结果 胸部X线平片和CT均能清晰显示巨大肺大泡的大小、位置和形态,但是CT还可显示巨大肺大泡的内部情况、肺大泡壁及邻近肺气肿和正常肺组织的受压情况。结论 CT诊断巨大肺大泡的效果明显优于胸部X线平片,可对手术能否改善肺功能作出预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由原来仅仅依赖于传统X线平片技术发展到当前X线平片结合CT影像诊断的水平。常规X线平片在诊断胸部外伤性病变中存在诸多限制,密度分辨率低、影像重叠、病变定位不准确是其主要的不足,而CT恰恰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利于肺部及其骨骼等细微病变的显示,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