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方法将1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针刺一周1次,穴位敷贴10 d一次。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0 mg。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鼻塞,流鼻涕及鼻部不适情况。结果 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症状,优于抗组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反复发作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常诱发哮喘等其他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三点一线式蝶腭神经节"埋线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期为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从而扩大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每星期1次,6次为1个疗程。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进行评价以及RQLQ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年各评估1次。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经6次治疗后均获得显著改善,其总体症状、鼻部分类症状VAS评分及反映患者生活质量的RQLQ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后随访时除"非鼻眼症状"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确定的临床疗效,且2年内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脐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急性发作期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脐贴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测定患者鼻炎症状量表(TNSS)分数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NNSS)评分、血清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有针感后出针,针刺双侧迎香和印堂穴,留针20min,隔2~3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蝶腭神经节交替单侧取穴,共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1%(2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7%(13/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鼻炎症状,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针灸科187例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寻与针刺蝶腭神经节相关的副反应发生率。结果:133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针刺治疗,54例患者完成了部分针刺治疗,共进行了1654次蝶腭神经节针刺。187例中8例(4.3%)出现与针刺蝶腭神经节相关的副反应;1,654次针刺蝶腭神经节共出现9次(0.5%)针刺相关副反应。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操作者必须受过良好的针刺基本功训练且必须熟练掌握翼腭窝的显微解剖,并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36例。揿针组取穴迎香、印堂和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 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揿针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28/36)、75.0%(27/36)和94.4%(34/36),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 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 36例。揿针组穴取迎香、印堂、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揿针组、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75.0%、94.4%,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每组35例。至研究结束时,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分别脱落5、3、2例,均剔除。双侧组同时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单侧组针刺单侧蝶腭神经节(两侧交替),每周1次,治疗4周;对照组取迎香、鼻通、印堂、合谷,常规针刺,每周2次,治疗4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量表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90.63%(29/32)、72.73%(24/33),双侧组和单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19.507,P=0.001),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能缓解鼻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P0.05),双侧组和单侧组优于对照组(P0.05),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单侧组出现皮下血肿1例。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双侧同时治疗和单侧交替治疗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113-1116
穴位埋线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不仅在临床上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针刺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已被纳入美国过敏性鼻炎指南~([1])。而穴位埋线在针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将异体蛋白合成的羊肠线埋在穴位处,对穴位产生长久刺激,延长针刺的效应时间,发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抗过敏能力。笔者就近几年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体征评分,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ProQuest、ChiCTR、ISRCTN Registry、ClinicalTrials.gov及CENTRAL注册的研究,同时手工检索2004年1月-2015年1月出版的《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刺研究》《针灸临床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将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Grade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188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共7项研究,受试者1230例。结果显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OR=3.22,95%CI(1.81~5.75)];但症状积分改善[MD=0.69,95%CI(-0.56~1.93)]、IgE[SMD=-0.07,95%CI(-0.97~0.83)]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但纳入研究多存在方法学偏倚,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内舒拿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内舒拿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炎主要症状评分、过敏性鼻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分别为95.35%和79.0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内舒拿鼻喷剂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以1∶1比例分为2组,每组25例。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1~2次/周;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以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以上星、合谷、禾髎、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等为配穴,每次取主穴、配穴各1~2穴,2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鼻炎症状总分量表(2004版)、鼻炎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评价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针刺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1个月复发天数。结果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鼻炎症状总分[(99.74±31.89)分比(196.83±31.22),t=-4.912]、TNSS[(165.18±51.06)分比(209.37±53.31)分,t=-4.032]、TNNSS[(33.63±12.37)分比(71.82±19.21),t=-3.463]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P 均<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后症状改善起效时间[(13.85±4.21)min 比(45.63±7.87)min;t=-1.763,P=0.008]更短,而疗效持续时间[(37.92±9.94)h 比(3.35±1.23)h;t=7.637,P<0.01]更长。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4周RQLQ评分[(8.48±3.71)分比(37.68±12.46)分,F=-7.312]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1个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复发天数[(4.12±2.15)d 比(23.53±4.63)d,t=-8.879]明显少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71.9%,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穴位埋线结合耳压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压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郝春颖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84-188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方法观察变应性鼻炎108例,在针刺蝶腭神经节基础上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身、心的全面护理。结果本组108例,痊愈37例,好转5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达82.41%。结论针灸治疗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减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肺气虚寒型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以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检查对客观病情进行量化评分,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鼻内窥镜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与西药常规治疗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鼻鼽汤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鼻部局部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鼻黏膜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IgE、白细胞介素-4(IL-4)、IL-12、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鼻部局部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鼻黏膜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IgE、白细胞介素-4(IL-4)均显著降低,IL-12、IFN-γ均显著增加(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鼻鼽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