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层强化学习中的动态分层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层强化学习中现有的自动分层方法均是在对状态空间进行一定程度探测之后一次性生成层次结构,不充分探测不能保证求解质量,过度探测则影响学习速度,为了克服学习算法性能高度依赖于状态空间探测程度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动态分层方法,该方法将免疫聚类及二次应答机制融入Sutton提出的Option分层强化学习框架,能对Option状态空间进行动态调整,并沿着学习轨迹动态生成Option内部策略,以二维有障碍栅格空间内两点间最短路径规划为学习任务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分层方法对状态空间探测程度的依赖性很小,动态分层方法更适用于解决大规模强化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的信息共享策略仍然是建立在紧耦合、硬绑定的交互机制和技术基础之上,基于内容的信息探测与定位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网络环境变化。论文研究了共享空间管理和分布式节点的动态组织维护与管理,及异构数据源统一访问技术,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共享策略,解决异构数据访问问题。设计与实现了一个面向领域的信息共享系统,以支持共享信息的发现和获取。  相似文献   

3.
汪生  孙乐昌  王新志 《计算机工程》2006,32(10):96-98,115
针对现有探测系统的不足,采用C/S/Database层次式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策略的网络脆弱性探测系统。详细讨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探测策略及协作工作流程,扩展设计了脆弱性数据库,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探测任务调度算法,给出了常规探测、穿透防火墙探测和网络拓扑信息探测等关键功能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4.
现有空间网络密钥管理技术研究成果多数基于公钥密码算法,且对航天器硬件资源与通信能力受限、空间网络动态特性考虑相对不足。本文从工程应用可行性角度出发,分析并总结现有主流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技术的优缺点,在对空间网络密钥管理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空间网络划分为小型星座网络、每个节点只有少数固定链路的星座网络、包含多个星座子网的空间网络以及ad hoc空间网络,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技术在各类空间网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命探测是震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之一。介绍现有生命探测技术,包括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光学生命探测技术、声波振动生命探测技术、红外生命探测技术4种。给出了生命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4种生命探测技术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生命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 它具备防篡改、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等特点, 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数据共享模型中隐私安全、用户控制权不足以及单点故障问题. 本文以电子病历(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共享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集成信用度评估智能合约的数据共享访问控制模型, 为患者提供可信EHR共享环境和动态访问控制策略接口. 实验表明所提模型有效解决了患者隐私安全和对EHR控制权不足的问题. 同时就模型的特点、安全性以及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鉴于现有四轮定位仪参数求取方法误差大、参数项目少、对测量环境要求高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成像技术的四轮定位参数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双摄像机对目标板拍摄获得的图像信息,应用空间向量方法,求取车体运动状态下的轮轴信息,动态建立四轮定位参数测量模型,解决测量平面的动态建立、测量平台的补偿等问题;经过零标定平台测试,当车轮旋转在18~22°时,定位参数求取方法正确有效,通过实车对比测量验证,平均误差小于0.07°。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现有无人机搜索问题研究中无人机、移动目标仅有一方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的设定,已经无法体现出战场环境下双方的博弈关系。针对这一不足,基于stackelberg均衡策略,结合多步预测的思想,提出了stackelberg多步博弈策略,实现了无人机、目标都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的博弈搜索。通过建立无人机、目标各自的路径收益函数,使双方能够根据不同时刻的博弈状态选择相对应的函数,实现无人机的动态路径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策略完全适用于该博弈模型,比贪婪策略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大大提高了目标捕获率。  相似文献   

9.
吴松 《信息与电脑》2011,(12):51+53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对大型信息工程开发中文档供需的动态匹配/调整支持不足的问题,本文参照HLA提出一种"拉模式"的文档供需匹配/调整方法。该方法参照HLA,实现了文档供需的动态匹配和调整。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概述、技术实现,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昕 《微型电脑应用》2011,27(12):61-62,71
P地址空间不足问题已成为互联网和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况下,IPv6应运而生。本文详细阐述了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中的动态NAT-PT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在H3C路由器上用两种技术实现了IPv6之间的互通。  相似文献   

11.
用于通信与环境监测的超低频系统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介绍了美、俄超低频对潜通信系统,提出除军事用途,超低频通信系统最有前景的方向是进行电磁监测,俄ZEVS系统的研究实验揭示了SLF电磁波异常与将要发生地震的一些初步规律,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利用它可以研究地下电阻率结构和空间电磁场;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用于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发现核废料、环境研究以及地震的监测和预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影像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能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的光谱范围内的14个通道内成像,并且具有立体观测能力,因此AS-TER影像具有广泛的用途,能用于陆地、海洋、冰川、大气等方面的研究。影像定位技术是摄影测量学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是实现从影像坐标到地面坐标转化的关键环节。对遥感图像的应用而言,确定目标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建立了ASTER影像的定位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ASTER影像定位误差的定量分析,实现在没有控制点和稀少(小于4个)控制点的情况下对ASTER L-1A级影像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3.
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微波具有全天候、穿透性以及不受云的影响等特征,使其在遥感研究全球变化中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在微波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被动微波遥感是反演土壤水分的各种技术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植被覆盖地区的土壤水分反演是反演算法中的难点。简略地介绍针对裸地的Q/P模型和针对植被的τ-ω模型,以及主要土壤水分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14.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江西定南稀土矿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定南县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矿的主要产区。在稀土开采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水土流失,诱发的多处泥石流淹没林地和耕地。运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信息与3D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对定南矿区开采面、固体废弃物及其造成的泥石流进行解译,根据泥石流分布特点选取危险性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模型,依据预测结果划分了泥石流的危险性空间分布。预测结果得到遥感影像和野外实际调查的检验,模型在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区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GNSS-R信号反演土壤水分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GNSS-R信号具有全天候、穿透性以及不受云的影响,且对土壤水分非常敏感等特性,使其在遥感研究全球变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简要评述了利用GPS地面反射信号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领域的进展,然后侧重分析介绍了GPS反射信号土壤水分反演原理,前向模型分析反演土壤水分的关键技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e Ms 8.1 Central Kunlu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14 November 2001 in northern Tibet, China.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ETM) and Thematic Mapper (TM), Système Probatoire de l'Observation de la Terre (SPOT) High Resolution Visible (HRV) panchromatic, and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VNIR)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re compared to det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A surface rupture zone at least 400 km long produced by this event can be accurately identified from satellite sensor images. It is the longest surface rupture zone among the coseismic rupture zones ever reported worldwide. In spatial terms,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consists of two segments. The eastern segment extends about 350 km striking N75°-85°W (between 91°07' E and 94°55' E), and the western segment bends south-west extending more than 70 km to west of Sun Lake with a strike of N50°E-N70°W (west of 91°07' E). Analyses of satellite sensor image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groun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surve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therefore, provide a rapid and powerful tool to detect the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 in the remote and high mountainous Tibet area.  相似文献   

17.
从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大气遥感等方面对我国90年代陆基遥感测试研究工作进行回顾。研究工作表明,陆基遥感测试研究对空基遥感信息的分析和应用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对提高遥感信息应用的定量化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中也得出陆基遥感测试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陆基遥感测试的频度和稳定程度较低,需要在时间和空间维上加强陆基遥感测试工作,为空基遥感信息的定量分析提供有效的地面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mplements the assimil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acquired by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to a high-resolution, primitive-equation ocean model. The aim was to improve a forecasting tool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surface ocean processes linked to the air–sea interactions at sub-mesoscale level using one-way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modelling. An assimilation scheme based on a Newtonian relaxation scheme was fine-tuned to improve the forecasting skill of the ocean model. The ocean model was driven by predicted, synchronous air–sea fluxes derived by an overlying atmosphere model, remotely sensed SST and lateral boundary conditions derived from its previous run. The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ecasting error was based on statistical and spatial comparison with remotely sensed observations. The optimal nudging coefficient was found to be 5 × 10?4 for 12 hours, giving a mean bias of ?0.07°C. Forecast validation was done against calibrated AVHRR scenes using a new approach to calibrate region-specific scenes based on the split-window technique.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benefit of using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to improve high-resolution ocean forecasting systems. It also shows the high complementarity of infrared and passive microwave satellite sensor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thermodynamics of the Ionian Sea.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变换的动态监测变化信息自动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成分变换法在对多波段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具有降维、压缩、影像增强的作用,也可利用其对多时相数据进行处理以自动发现精度不错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合主成分变换原理和不同的数据处理过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自动发现。在对已有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次主成分变换法进行变化信息自动监测,经验证,该方法在去除影像噪声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光谱图像包含了丰富的光谱、空间和辐射信息,且具有光谱接近连续、图谱合一的特性,可用于地质勘探、精细农业、生态环境、城市遥感以及军事目标检测等领域的目标精准分类与识别。对高光谱图像进行空谱特征提取是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传统空谱特征提取方法对高光谱图像分类的计算量和样本需求小、理论可解释性好、抗噪声能力强,但应用于分类的精度受限于特征来源;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图像空谱特征提取方法虽然计算量和样本需求大,但是由于深层空谱特征的表达能力更好,可以大幅度提高分类器的性能。为了便于对高光谱图像空谱特征提取领域进行更深入有效的探索,本文系统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空间纹理与形态学特征提取、空间邻域信息获取及空间信息后处理等传统高光谱空谱特征提取方法的原理,对大量的已有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与总结。然后,从深度空谱特征提取角度出发,介绍了当前流行的卷积神经网络、图卷积神经网络及跨场景多源数据模型的结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评价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模型对高光谱图像空谱特征提取的优势及问题所在。最后,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相关发展提出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