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邹旭  肖艳  林晓忠  招远祺  刘泽银 《新中医》2003,35(11):18-19
陈某,男,17岁,柬埔寨金边市人,2003年7月23日入院。因梦遗3年余,症状加重伴发热、咳嗽、咯痰4天。患者自1999年始出现梦遗,每2~3天1次,2000年始伴有头晕乏力,精神不集中,在当地行包皮环切术后,症状仍未见好转,并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反复发作,于2003年6月7  相似文献   

2.
1内伤发热 患者,男,45岁,于2004年6月28日因“黑便四天伴发热一天”入院,患者自6月23日出现黑便,每日一到二次,每次量约150-200g,渐见头昏乏力心悸,25日下午又出现发热,半夜后热退,无流涕回痛咳嗽,无腹痛,遂入院诊治,给予奥美拉唑等抑酸止血及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查胃镜示:“十二镜肠球部溃疡”,治疗五天后,患者不便转黄,但仍每日下午发热,体温最高达39.3-39.5℃,半夜后热退,伴头昏乏力,心悸气短,纳少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查体除贫血貌外,余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3.
占永立 《中医杂志》2008,49(5):444-445
1 病历摘要 韩某某,女,40岁.2007年6月27日主因"发热伴恶心、呕吐2个月余,尿量减少10天"收入院.该患者2007年4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伴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门诊间断静脉滴注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近30天,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4.
孙艳  李升伟 《新中医》2017,49(3):111-113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化疗组各30例,化疗组采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化疗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理气法治疗,治疗21天为1疗程,每组均治疗4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咳嗽、血痰、发热、乏力、气短、胸痛)、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血痰、发热、气短、乏力症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胸痛、气短、乏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咳嗽、发热、气短、乏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健脾理气法能有效缓解肺癌症状(咳嗽、血痰、发热气短、乏力),也可有效预防化疗出现的骨髓抑制情况及消化道反应,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黄某 ,男 ,33岁 ,深圳人。因低热、干咳、气促 9天 ,于2 0 0 3年 5月 1 9日来诊。患者 2 0 0 2年 1 2月 2 6日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3年 ,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 ,术后恢复好。目前予Pred +CsA +MMF方案抗排斥治疗。患者于2 0 0 3年 5月 1 1日外感风寒后出现发热至 37.5℃。 1 3日起每日上午发热 ,最高 37.9℃ ,伴恶寒 ,纳呆 ,全身不适 ,困倦乏力 ,走平路时即感气喘 ,咽部轻微疼痛 ,少许干咳 ,无痰。体格检查 :T37.5℃ ,P84bpm ,R2 2次 分 ,Bp1 0 0 6 0mmHg。口唇无紫绀 ,咽部轻度充血 ,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 ,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女性,19岁.因发热、乏力,伴腰痛10天于2002年9月6日入院.患者述于10天前出现发热,乏力,周身疼痛,腰痛明显,活动受限,腰痛时右下肢后外侧有放射痛,伴饮食差,在家口服风湿液、鲁南贝特等药物无效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升白汤治疗因放、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在放、化疗期即开始服药,每日早晚各服1次,1日1剂.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3~5天复查血常规1次.结果:患者服药后5~7天白细胞总数即开始上升,第12天可回升到(4.15 ~6.11)×109/L,总有效率94%,原有乏力、食欲差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益气升白汤治疗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可靠,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介绍张某,男,1岁6个月,2019年12月8日初诊。发热伴喘息2天,加重1天。患儿家属诉2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口服头孢克肟颗粒25mg,日2次,氨溴特罗口服液5 m L,日2次,风寒感冒颗粒5 g,日3次。治疗2日后,患儿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刻诊:咳嗽频作,喉间痰鸣音显著,喘息明显,发热,最高体温达38.5℃,无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2 7岁 ,因头晕、少气乏力 2年 ,伴咳嗽、心悸加重 1月于 2 0 0 0年 9月 2 8日入院。 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乏力 ,咳嗽咽痛于 1998年 11月 2 9日到云南省人民医院就诊 ,住院骨穿诊断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2 a)。给化疗 5天 (HA方案 ) ,因体力不支 ,中断化疗。 1998年 12月 3日血常规 :WBC 2 .4× 10 9/ L,N0 .6 7,L0 .33,RBC2 .80× 10 12 / L,Hb10 7g/ L,Plt35×10 9/ L。输血小板、全血支持治疗 ,格拉诺塞特升白细胞以控制症状好转出院。平素咽痛、咳嗽、牙龈出血时 ,门诊输抗生素、止血敏、维生素 C对…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张某某,女,35岁,2009年2月25日初诊.主诉:小便黄1个月,间断发热24天,加重1周.患者自述于2009年1月23日服"骨康颗粒"两周后出现小便黄、皮疹,不伴乏力、纳差,未做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1.1 病史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发热20天余,肺部阴影一周于2007年12月26日收入我科.20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多在午后发热,热峰达40°,在当地诊所予抗炎,退热治疗后,体温可暂时退至正常,次日又升,波动于39-40°之间.伴盗汗,偶有轻微干咳,无咯血,脓痰.  相似文献   

12.
我曾以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法为主治疗病毒性脑炎2例,报告如下。例1 金某,男,40岁,已婚。住院号:42055。因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瘫痪9天,于1979年6月9日入院。患者于1月前觉头昏发热,自以为感冒,曾服药治疗。起病后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芪胶升白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各44例.3组均行开放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2~3周采用mFOLFOX6方案序贯化疗,共8个周期.对照组仅采用上述治疗方案;治疗1组于首次化疗开始加服地榆升白片4片/次,3次/d;治疗2组于首次化疗开始加服芪胶升白胶囊4粒/次,3次/d.各组连续治疗至化疗周期结束.如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酌情选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比较治疗前后各组骨髓抑制分级、中医证候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及rhG-CSF用量.结果 化疗结束后,两治疗组的骨髓抑制分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的改善、稳定病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rhG-CSF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以上指标改善治疗2组均优于治疗1组(P<0.01.P<0.05).结论 芪胶升白胶囊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化疗骨髓抑制,减少rhG-CSF用量.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肺栓塞致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介绍 患者,29岁,以停经40周规律腹痛3 h为主诉于2008年6月2日1:3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7年8月26日,预产期2008年6月2日.于6月2日6:30左右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顺剖一女活婴.评分10分,术后给予适量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8岁,2002年5月外感后出现发热、恶寒、头晕、乏力,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查血常规示:HGB:45g/L,PLT:76×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15.1%;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予间断输血3次,并口服康力龙,叶酸片,Vit-B12:片治疗症状缓解,血常规渐恢复正常,此后间断口服中药.2006年6月无诱因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呈酱油色,晨起睡眠后明显,逐次变淡,每月出现1-2次,可自行消失,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土三七水煎外洗治愈急性白血病并发外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38岁 ,主因面黄、乏力伴发热 3个月 ,加重2周入院 ,当时体温 37 8℃ ,中度贫血貌 ,全身皮肤有散在新鲜的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 ,胸骨压痛 ( + ) ,心肺正常 ,肝脾未触及。血常规 :白细胞 1 2 3× 1 0 9L- 1,其中中性粒细胞 1 3% ,淋巴细胞 2 2 % ,幼稚细胞 6 5 % ,血红蛋白 78g/L ,血小板 2 0× 1 0 9L- 1;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淋巴细胞系、原幼淋 96 % ,余略。临床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L2 )。治疗给予VDCP方案化疗 1个疗程 ,化疗后第 6天外周血白细胞0 5× 1 0 9L…  相似文献   

17.
方伟  张建 《中医杂志》2002,43(4):285-286
1 病历摘要患儿刘某,男,7岁,因发热25天,伴腹胀、便血3天,于2001年4月3日入院。患儿于2001年3月9日下午,因活动汗出后着凉,当晚出现鼻塞、流涕、发热(体温39.5℃)。口服扑热息痛、消炎痛后热退。2天后再次发热(体温39.5℃),无寒战。并解出柏油便2次,每次量约150g,3月26日到某医院治疗。入院拟诊为失血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予以解热对症支持治疗,口服布洛芬悬  相似文献   

18.
低热案     
患者,女,78岁,以"眩晕、脑供血不足"于2012年1月15日收入我科针灸中风病房,经治眩晕明显好转,于入院后第17天(2012年2月1日)因"合并外感低热6天,加重1天,伴白细胞减少",请王居易教授会诊.病史:患者1月27日不慎感寒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咽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2×109/L,血红蛋白80 g/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4%,予退热药、中成药、汤药、升白药等.1月30日体温下降至37℃,但仍感乏力、周身不适、腰痛、咽痛等.1月31日患者行钡餐检查再次感寒后右下腹不适,体温复升至37.8℃.2月1日体温37.4℃,伴无汗、畏寒、咽痛、咳嗽、痰多、腰痛、乏力、周身不适、头晕沉、纳差,大便两日未行,眠差,形体消瘦,舌红、苔少,中有裂纹,脉弦细.既往白细胞减少3年,对症服用升白药可达正常值下限,遇发热、腹泻等诱因白细胞即明显下降;甲状腺实性占位性质待查;长期咽痛、咽堵、便于,3日一行.目前中医诊断:1.感冒,2.眩晕.西医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2.白细胞减少,3.脑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立生素)和封闭治疗在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疗效对比,探讨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实惠的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本院肿瘤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同一方案化疗(健择+顺铂)后,出现相同程度骨髓抑制者4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运用立生素皮下注射及激素(地塞米松)封闭治疗。给药方法:立生素75μg皮下注射,1次/d,第1~3天,地塞米松5 mg双侧足三里交替封闭,1次/d,第1~5天。结果2组患者均在第1~2天开始出现白细胞上升趋势,第3天WBC(4.0~10)×109L-1,有效率100%。结论化疗后骨髓抑制者,应用立生素皮下注射或地塞米松足三里封闭均能达到升白细胞的目的,立生素发生作用快,而封闭治疗起效较缓慢,但效果肯定,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30岁,因"畏寒、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2周"拟"肝脓肿"于2004年3月11日下午收住我院内科.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胃内容物,伴上腹部疼痛、腹泻;每日大便5~6次,为黄绿色稀便,伴纳差、乏力、头痛、头晕,测体温39℃,在当地卫生院予"阿米卡星、地塞米松等"抗炎补液治疗3d后热退.停药3 d上述症状再发,又继续不规则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