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脊髓室管膜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结果;18例脊髓室管膜瘤中,主要位于颈髓11例,胸髓5例,马尾2例。肿瘤长度2~7个椎体高度。平均长度为3.5个椎体高度。肿瘤轴位相常表现位于脊髓中央长圆柱形占位,肿瘤实质在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83%肿瘤一端或两端可见囊腔。肿瘤边界清楚占89%,明显均匀强化占56%。明显不均匀强化39%。结论: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颇具特征。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但不典型病例须与髓内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髓内占住性病变的MRI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17例脊髓内肿瘤性占位病变。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比较各类肿瘤的发病年龄、大小、形态、位置、信号及脊髓的变化。结果 9例室管膜瘤有5例(56%)起源于胸髓,平均长度为4.5个脊髓节段,4例(44%)出现导致肿瘤信号不均匀的瘤内囊变。5例星形细胞瘤有3例(60%)起源于颈髓,平均长度8个脊髓节段,5例中4例(80%)出现不同程度的瘤内囊变。2例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均位于颈髓,平均长度为8.5个脊髓节段,均见瘤内囊变。1例转移瘤累及全胸髓,呈不均匀信号,无明显囊变。结论 MRI可反映不同髓内肿瘤的病理特点。据此特点可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在T1WI肿瘤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25例肿瘤有瘤内囊变;22例在肿瘤一端或两端有脊髓继发囊腔形成。增强扫描后,33例肿瘤边界不清,17例边界清楚。30例肿瘤轻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6例未强化。44例肿瘤强化不均匀,其中22例呈散在斑片状强化,15例呈结节状或闭块状强化,7例呈大片状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非常重要,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颈胸段脊髓;多呈偏心性生长,脊髓背侧较常见;肿瘤边界多不清。增强扫描后多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血管母细胞瘤8例发生于小脑半球或蚓部,1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脊髓,1例多发;11例血管母细胞瘤中13个瘤灶,10个为大囊小结节型,2个为实质型,1个为单纯囊型;大囊小结节型囊性部分T1WI、T2WI信号均高于脑脊液,结节强化明显,实质型瘤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病变的发现和定性诊断。结论MRI及其造影增强对血管母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脊髓内结核瘤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脊髓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表现。结果:1例病变位于颈段脊髓,1例位于下胸段脊髓,MRI见脊髓增粗,病灶呈椭圆形,T1WI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典型的"靶征",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后呈环状强化,壁厚薄不均匀,边界清楚。结论:脊髓内结核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得到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Gd-DTPA增强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其中5例为微小听神经瘤。全部病例均作了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6例听神经瘤中,5例肿瘤局限于内听道内。MRI表现为:①T1WI显示患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增粗,呈稍低信号;②T2WI肿瘤呈稍高信号。③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结节状强化。另21例为大的听神经瘤。MRI表现为:①肿瘤主体在桥小脑角区,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②肿瘤以第Ⅶ、Ⅷ神经束为中心生长,患侧第Ⅶ、Ⅷ神经束较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不均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Gd-DTPA增强扫描对微小听神经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对19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影像表现加以分析.结果:髓母细胞瘤MRI表现为:18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位于小脑半球.MRI平扫T1WI低信号16例,等信号3例;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19例中16例还有增强MRI,增强MRI显示肿块有明显强化,且较均匀(15/16).结论:MRI对于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ISCM)MRI表现及其同髓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要点,提高对脊髓内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病理证实的ISCM病例的临床与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确诊[平均发病年龄(46.4±2.8)岁],6例为多发病灶:颈、胸髓、圆锥、马尾均可多节段发生;5例为单发病灶:3例位于圆锥,1例位于颈髓,1例位于颈髓、延髓交界部。MR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可表现为斑片状、环形、斑点状及结节状强化,伴随征象包括脊髓增粗、周围水肿、脊髓空洞等。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ISCM的内部结构及信号特点、明确肿瘤的范围及进展情况,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缺乏明确特征表现,确诊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46例.所有病例均做了MRI检查,其中26例同时做了CT检查.结果 46例54个肿瘤,囊腔型42个,典型表现为囊腔大、结节小及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实质型12个,肿瘤信号强度在T2WI明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 CT和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RI的多轴位成像及增强扫描可避免肿瘤及壁结节的漏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髓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提高髓母细胞瘤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6例,小脑半球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脑积水;MRI平扫示T1wI序列呈低信号6例,稍低信号7例,等信号7例;T2wI序列呈高信号4例,稍高信号9例,等信号7例;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6例,稍高信号13例,等信号1例;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9例,稍高信号9例,稍低信号2例;15例行增强扫描,瘤体普遍强化13例,瘤体内多发斑片状、结节状强化2例;MRI术前诊断髓母细胞瘤18例。结论典型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小脑蚓部,MRI成像有其较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对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均做了MRI检查,T1WI:TR400ms,TE12ms;T2WI:TR2700ms,TE106ms。均作了轴位、失状位、冠状位及11研增强扫描。结果6例患者中,位于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者3例,位于颈段椎管内硬膜外者1例,位于颈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者2例。发生于脊髓背侧者3例,其中2例环绕脊髓生长,呈“U”字形;2例位于脊髓左背侧。1例位于脊髓右背侧,有3例沿椎间孔向外延伸。肿瘤最小为2.5cm,最长23.6cm。相对应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变细,硬脊膜均有受压征象。肿瘤信号强度在T1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均匀强化及不规则环行强化。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MR的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脊髓型MS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的病灶部位以颈、胸髓多见,病变脊髓TWI为低或等信号,T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仅有轻度斑片状、环状强化。MRI复查,1例病人发现有新的MS斑块出现。急性期需与髓内肿瘤及急性脊髓炎进行鉴别。结论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硬膜外脊膜瘤位于颈椎管,1例位于胸椎管,累及2~4个椎体节段;8例病灶均呈扁平形、以增厚的硬膜为基底,伴硬膜外肿块形成;5例肿瘤经椎间孔向硬膜外延伸、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椎管均均匀变窄,1例伴脊髓水肿,1例伴脊髓变性。CT显示病灶呈等密度,6例硬膜可见条片状钙化。MRI显示病灶于轴位图像上均呈半环形,包绕脊髓,T1WI上呈等(n=5)或低(n=3)信号,T2WI上呈等(n=3)或低信号(n=5);增强后呈中等(n=2)或明显(n=6)强化,其中7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结论 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好发于颈椎管,可累及多个椎体节段,以硬膜增厚、钙化并硬膜外肿块形成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亚急性联合变性颈髓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亚急性联合变性累及颈髓的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5例患者MRI均显示颈髓不同程度范围的后?蛐和侧索长T2信号,其颈髓正中矢状位T2加权图像均呈连续束带状异常信号;4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其中2例可见条片状强化。结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颈髓矢状位束带状改变有比较典型的特点,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改变的MRI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7年7月~2021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改变的7例患儿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行MRI检查,对肿瘤MRI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7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位于脑干,1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胸髓。4例肿瘤形态不规则,2例呈类圆形,边界均较清楚;1例胸髓病变呈长条形,边界不清。2例出现囊变、坏死,均未见出血。6例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1例胸髓内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6例肿瘤实性成分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受限,1例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增强扫描,6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呈环形强化,2例呈结节状强化,1例呈斑片状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7例未见瘤周水肿,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脑脊液播散。  结论  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改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发病部位、扩散有无受限和强化方式及范围等情况,有助于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9例位于脊髓腹侧的髓外硬膜下间隙,其中颈段椎管10例,颈胸段4例,胸段5例;胸段脊髓内1例。所有病变平扫表现为长或等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信号均匀。15例呈“脊髓嵌入征”。所有病变未见强化。4例合并其他脊椎畸形。结论根据病灶典型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及好发部位,MRI能在术前正确地诊断肠源性囊肿。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9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男4例,女5例,年龄9~57岁,平均36岁。所有病例均无明确外伤史。常规行SE T1WI矢状位及轴位,T2WI矢状位及轴位。7例注射Gd-DTPA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位于椎管内背侧8例,仅1例位于椎管内腹侧,累及3~5个椎体节段,平均4个椎体节段。颈段4例,颈胸段4例,腰段1例。血肿呈新月形及长条状。3例血肿呈T1WI及T2WI高信号,4例血肿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呈等高混杂信号。血肿与脊髓间T1WI及T2WI均可见低信号线相隔,以T2WI明显。增强扫描3例见血肿壁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MRI是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最佳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血肿部位、范围、血肿的新旧程度及脊髓受压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