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风貌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拓展。但相关价值评价框架与既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传统风貌区。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格局与风貌""建筑与场所""历史文化"三大保护层次下的七类价值构成要素为基础的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基于保护层次和价值构成要素分类的不同保护与更新取向的规划策略组合,并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21,39(6)
作为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的一部分,历史建筑逐渐受到重视,而历史建筑的评估工作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基础至关重要。该文对我国历史建筑评定工作的发展进行梳理,并从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评定年限、价值倾向及地方差异等方面,对各地方评估标准的发展及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标准中历史建筑的年限限制在逐渐减少;历史建筑更加倾向于体现社会和文化价值;地方标准更加倾向于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历史建筑地方标准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历史建筑及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挖掘工作。  相似文献   

3.
邸小坛  张狄龙  王紫轩 《建筑科学》2011,27(Z1):128-130,191
阐述了既有建筑的评定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抗灾害能力评定等,安全性评定可分成结构体系、连接锚固和构件承载力评定,适用性评定应包括结构的适用性和围护结构应该具备的功能,耐久性评定应以构配件及锚同连接的适用性受到影响或需要相应规模修复措施和表面出现明显的损伤等作为耐久性极限状态的标志,抗灾害能力评定就是要提升既有建筑...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7,(1)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节能评价属于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和历史建筑节能改造的交叉方向。对于现行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展开对比研究,找出其适用性调整的要点,针对历史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的特殊性,阐述和归纳历史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节能评价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一战"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发展进程影响深远。这一时期保存至今的遗址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需保护利用。该文以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对"一战"军事防御体系及炮台建筑历史演变的梳理总结,分析归纳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价值评价,总结炮台建筑保护利用的问题,并依据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提出保护利用策略,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使其能够凸显真正的价值并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优秀建筑作为南宁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知名度,给城市带来多重效益。因此,开展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研究针对南宁市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在分析近现代优秀建筑现状特色的基础上,构建近现代优秀建筑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并从保护层次、保护方式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分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既有建筑的检测和性能评定技术是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研究只是从某种结构或某个方面对既有建筑进行评定,或者针对具体的评定方法进行研究,而未从宏观角度对既有建筑性能的评定原则和方法加以研究和总结。本文从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抗灾害能力四个方面对既有建筑结构性能的评定原则和方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8.
从将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价值特征量化与相关数据空间化出发,便于价值评价成果的直观展现与协同共享,更好地指导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基于GIS技术建立建筑价值评价体系,在筛选出6项评价因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将各因子加权叠加分析,生成街区建筑综合价值评分图,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存量更新和全民健身背景下,既有体 育建筑的更新改造成为我国体育建筑内涵式增 长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有 体育建筑面临拆毁严重、建筑形式与功能空间 不适应、环境性能低效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基于 对我国现代体育建筑遗产保护更新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现状的调查,梳理和剖析在历史文化价 值、利用与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三个方面不同 力度的价值保护与建筑更新行为,以都灵市政体 育中心遗产保护和改扩建实践进行对比,探析 其在实践中的系统性设计方法,并总结了三个层 面的设计策略:城市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功能空 间的适应性更新和空间环境的个性适宜。比较发现,以历史文化价值、利用与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保护与提升为基础,整体开放、动态包容 的保护更新策略,有利于实现既有体育建筑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旨在为体育建 筑遗产的保护更新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更科学地制定居住类历史建筑的保护策略和指导居住类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施的依据,根据居住类历史建筑的自身特点,在传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三大价值”体系外引入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5个价值维度对居住类历史建筑进行价值评价,建立了包含4个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初选的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数据降维,剔除指标框架中相互重叠的评价指标,保证了评价指标的独立性,从而更高效、准确地支撑居住类历史建筑的价值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从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方面进一步构建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依据,在文化遗产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桂涛  何俊萍 《华中建筑》2014,(1):159-16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独特的时代特色和密切的社会关联性使其别具一格,价值特征也各不相同。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价是对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和利用的前提和依据,在评估过程中,应树立起整体的建筑价值观,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角度对其文物价值进行认定,从纪念价值、使用价值、教育价值和开发价值等方面对其社会价值进行统筹。通过云南上蒜人民公社旧址的价值评估工作,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价值组成及特点进行探析,以全面而可持续的评价理念深入地发掘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先明  冰河 《山西建筑》2006,32(1):38-39
回顾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整个过程,对荆州已有的保护工作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荆州自身的历史保护价值和保护的成效两大方面予以全面的评价,进而归纳得出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的结果,并试图将此评估方式运用到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4.
毛文  周云 《山西建筑》2014,(34):1-2
为了对历史街区文化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采用简单相关性分析、层次分析法、市场调研修正等方法构建了历史街区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得到提升街区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8):161-163
该文深入发展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量化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使评价因素集新增了"公众参与"和"社会经济措施"等关键因素,从而推进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体系的量化评价的发展,使评价因素的选择更符合历史遗产的保护宗旨。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优势,对其进行资源质量评估是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自不同的特征,利用隶属度表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单项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多层次、加权平均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模型,并以扬州老城区东关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7.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3,(12):144-147
该文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融合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主观评价体系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主观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模型;评价因素更符合历史遗产的保护宗旨。研究推进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定量化发展,促进了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在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部分房屋、门头结构的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及处理建议的介绍,总结了对该类老旧房屋、古建筑结构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及抗震性能鉴定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question, ‘What is the the scope for using results of economic valuation studies in the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 of heritage-related projects and programmes?’ This entails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role and scope of ‘value transfer’, which is an approach to economic valuation that uses results of previous valuation studies (for example, travel cost or stated preference studies) in the appraisal of projects and programmes. A distinct appeal of value transfer is its expediency and value for money properties in relation to commissioning original valuation studies, which can enable greater use of economic values within decision making. Its potential role in the appraisal of heritage assets depends on whether it is deemed a reliable approach to economic valuation, and whether there is a sufficient body of economic valuation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heritage sector. Correspondingly, we examine: (i) the applicability of economic valuation to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ii) the basis for value transfer; and (iii) the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the valuation of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We also develop a case study, which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value transfer in a heritage context. Overall there currently appears to be limited scope for value transfer applications in heritage-related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exercises. This is in part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ity of heritage assets. However, a more fundamental constraining factor is the current extent of heritage valuation literature; only 30 valuation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relating to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We recommend that future work focuses on developing a database of valuation studies relating to the heritage sector, and on establishing a broader base of high-quality original heritage-related economic valuation studies. Moreover, where value transfer is applied in an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context to heritage assets, much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satisfying th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suitable valuation evidence from exist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为案例,研究以论文文本大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和统计学原理进行评价因子取值的新方法。开放性的知网大数据可以为专家评价研究提供近似全数据样本和分析平台,可以提高主观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摸索出一套专家论文数据采集、清洗和去噪的方法,自主开发软件,以智能化的方式筛选出对评价因子研究有价值的专业词汇,并进行归类整理,得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专家评价表及热点走势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