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科轮班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厦疲劳量表-14(FS-14),对30名精神科轮班护士及32名综合科轮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轮班护士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常模;精神科轮班护士除人际关系、敌对外,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综合科护士,其中强迫、抑郁、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S-14总分高于综合科轮班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殳(P〈0.05);精神科轮班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护龄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轮班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强精神科轮班护士特别是护龄较长的轮班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2.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 ,整群抽取 371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心理健康远远低于普通女性 ,不同科室以外科、内科、儿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差 ,P <0 .0 1。不同护龄中以 6~ 15年、16~ 2 5年两组段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P <0 .0 5。结论 高强度的工作应激会造成不良心理状态 ,加强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部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三级甲等部队医院628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护士心理状况阳性检出率为39.97%,与全国护士常模相比,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较低,恐怖因子得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身份、躯体有疾病、睡眠异常、偶尔运动、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关键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部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望提高部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5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对开放式病房和封闭式病房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封闭式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开放式病房护士严重。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封闭式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儿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侠 《上海护理》2003,3(4):22-25
目的 调查和分析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为实施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 2 3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的各因子均分位于前 3位的是 :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 ,除躯体化症状、恐怖因子外 ,2 6岁~ 30岁年龄组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重症监护室 (ICU)护士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的得分与其他科室的护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与工作科室、年龄相关 ,护理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采取合理的对策 ,促进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3所三甲医院的12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社会支持总分(29.46±5.51),客观支持(6.53±1.34)分,主观支持(16.07±4.15)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三个维度与SCL-90症状均呈负相关(P〈0.01);文化程度与支持利用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士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二者相互关系,探讨保障产科护士心理健康、提高护理工作绩效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表格形式,对广州地区7所医院共217个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科护士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工作时间和护理专业方面。产科护士的焦虑分值(43·85±14·18分)和抑郁分值(54·21±11·27分)均高于常模(P<0·01);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9·49%和66·82%,其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专业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病人护理和管理、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1),而与工作环境及资源不相关。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有利于保障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精神科专科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相关因素,为医院管理层对不同能级的精神科护士科学地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9月—11月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200名精神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岗位胜任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概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197份。护士的SCL-90总分为90~354(153. 61±20. 43)分;不同能级护士SCL-90症状总分由高到低依次N4级、N3级、N2级、N1级、N0级。不同护龄、婚姻、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士SCL-90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能否完成科研任务及不同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满意度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自我概念量表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满意条目高分组护士较低分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能否完成科研任务、护龄、操作能力、生理自我是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高能级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精神科护士常模,并且护士能级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低。能否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护龄、操作能力、生理自我为高能级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遭受深圳市3家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932名。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64.3%,其中心理暴力为86.0%、身体暴力为20.9%和性暴力为11.5%。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为61.0/64.0分高于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29.0/4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734,P〈0.01);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在心理健康9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得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身体暴力及性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较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急诊护士灾害救援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护士应对灾害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心理干预。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ail-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a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应对灾害急救技术相关知识表对北京市6所综合医院19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中SDS、SAS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则表明,学历、技术职称是影响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工作时间、心理救援、灾难技术培训、成批抢救流程等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因素。结论应重视急诊护士应对灾害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加强灾害时急救技术培训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护士应对灾害救援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使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对某市29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整体心理健康不良检出率为20%,城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显著差于县级二级甲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护士。年龄在30~40岁的护士心理健康最差,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心理健康明显差于中专学历的护士。结论:城市医院工作的护士以及中年护士的心理健康需要被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医院24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比较,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类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次测评检出248名护士中符合筛查阳性标准者58人,占23.4%;不同科室护士SCL-90各类症状因子分比较,各科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外科、儿科、ICU监护室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心理压力,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目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不容乐观,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护士,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3.
71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解精神科护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整群抽取本院在职精神科护士71名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各症状因子及总分水平低于中围常模,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P〈0.01,不同年龄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可能是精神科护士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精神科护理管理者人性化管理等因素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但也不排除心理防御机制影响了自评量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城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我院160名医护人员进行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健康水平低于医生。结论:故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并积极干预,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医院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屠恩玲  田海英  武国城 《现代护理》2007,13(6):1493-1497
目的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医院24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比较,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类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次测评检出248名护士中符合筛查阳性标准者58人,占23.4%;不同科室护士SCL-90各类症状因子分比较,各科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外科、儿科、ICU监护室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心理压力,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目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不容乐观,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护士,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描述不同应对方式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康奈尔健康问卷对5家综合医院急诊科12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急诊护士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适应。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积极应对方式为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应用SCL-90自评表对本院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其他科室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差,需进行适当的干预。结论: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易影响心理健康,医院应增加对儿科护士的关注,培养其业务能力,提升其心理素质,从而改善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Australian based qualitative study was to better understand key drivers for mental health nurses to undertake training in psychotherapy, and how these capabiliti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Open ended repose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of 153 mental health nurse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data from 12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nurses with rich experience of integrating psychotherapy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capabilities. Key findings emerging from the thematic analysis were that mental health nurses are providing uniquely holistic psychotherapeutic services to consumers with often complex conditions, despite overtly hostile clinical and policy contexts. These often very well qualified mental health nurse psychotherapists are different to the traditional identity of either a nurse or psychotherapist.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that where appropriately qualified, mental health nurses be granted eligible provider status for existing Medicare funding items. Finally, training and building foundational capabilities in psychotherapy is highly recommended for all mental health nur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士组织公平感现状及其与情绪耗竭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分层方便抽取辽宁省4所三级医院、7所二级医院共81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ISREL8.7软件进行路径分析,探讨护士组织公平感现状及其与情绪耗竭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护士的分配公平感较差;组织不公平感对护士情绪耗竭产生直接影响,对心理健康通过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领导不公平感对护士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结论:组织不公平感对护士的情绪耗竭和心理健康均有负性影响,通过调整结果分配和提高领导公平感可以降低护士的情绪耗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Mental health nurses have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physical health of people with a serious mental illnes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f their attitudes or the extent of their involvement in this work.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mental health nurses' attitudes to physical health care and explore associations with their practice and training. A postal questionnaire survey including the Physical Health Attitude Scale for mental health nurses (PHASe) was used within a UK mental health trust. The 52% (n = 585) of staff who responded reported varying levels of physical health practice; this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providing dietary and exercise advice and less frequently included advice regarding cancer screening and smoking cessation. Having received post‐registration physical health‐care training and working in inpatient settings wa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ported involvement.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were also evident for nurses who had attended post‐registration physical health training or had an additional adult/general nursing qualification. Overall, the attitudes of mental health nurses towards physical health care appear positive and the willingness of nurses to take on these roles needs to be recognized. However, there are areas where nurses in our sample were more ambivalent such as cancer screening and smoking cess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