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对84例单侧突发性聋患者进行耳蜗电图(ECochG)研究。用115dB SPL短声刺激记录N_1波潜伏期,同时测定纯音听阈。将1.34±0.10ms定为N_1波潜伏期正常值,延长0.1ms即认为是有意义的。作者对突发性聋采用激素、血管扩张剂或高压氧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结果:根据ECochG记录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N_1波潜伏期无变化、N_1波潜伏期延长和N_1波消失组。N_1波潜伏期无变化组与延长组患者健耳同患耳N_1潜伏期差异分别为-0.057±0.016、0.44±0.08ms。纯音测听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因素的分析(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4例突发性耳聋病人诊断均符合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发表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为单侧患病 ,都排除耳噪声受伤史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史。同时排除了伴有眩晕症状患者 ,94例病人发病前都无明显诱发因素。其中 14岁~ 39岁为 35例 ,40岁~ 6 8岁为 5 9例 ,发病至就诊治疗时间为 6小时~ 3周 ,94例病人治疗前均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所测得治疗前听力损害程度根据 1986年我国听力残疾标准 ,轻中度聋 18例 ,中重度聋 5 5例 ,重度极重度聋 2 1例。全部病例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如下治疗 :复方丹…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聋合并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合并眩晕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确诊的26例伴有眩晕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扩血管、溶栓、神经营养药物、中医中药及高压氧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纯音测听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病人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根据突发性聋疗效分级标准,痊愈6例(23.1%),显效12例(46.2%),有效4例(15.4%),总有效率84.6%。结论:突发性聋合并眩晕患者,其病因可能以内耳微循环障碍为主,采用以扩管、扩容、溶栓及中医中药、高压氧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眩晕及前庭功能障碍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王锡温1傅向军1董韶昱1收集1987~1995年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患者45例,均进行了眼震电图、纯音测听检查,以了解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眩晕症状及听力恢复过程三者之关系,现就我们的统计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5.
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难治性突聋的短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常规全身用药治疗两周无效,再接受鼓室注射治疗.采用耳内镜辅助下行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共三次.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复查纯音测听及鼓膜情况,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50、500、1 000、2 000、4 000 Hz的听阈,疗效评价采用平均听阈下降10 dB为有效.结果 30名患者中,9名有效,有效率30%.治疗后500、1 000、2 000 Hz的平均听阈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鼓膜穿孔及眩晕、听力下降的病例.结论 鼓室内注射激素可作为突发性聋的挽救性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聋患者纯音听阈曲线与临床疗效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纯音听阈曲线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突发性聋患者144例(151耳),根据纯音听阈曲线分为5组:下降型31耳,上升型28耳,平坦型24耳,凹槽型27耳及全聋型41耳。均住院给予扩血管药物、能量合剂、激素治疗和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治疗后复查纯音测听,观察患者听力改善程度。结果144例患者各型听阈曲线患者有效率分别为:上升型89.3%,下降型61.3%,平坦型75.0%,凹槽型85.2%,全聋型48.8%。结论不同听阈曲线类型突聋患者中,上升型和凹槽型疗效较好,其次为下降型和平坦型,全聋型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的关系及睡眠对ASSR测试结果的影响.明确ASS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中,24名健听人(48耳),以74~95 Hz的调制频率诱发睡眠状态下500~4000 Hz单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纯音测听阈值相比较。将5名健听人(10耳)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的ASSR阈值进行比较。结果500,1000,2000.4000 Hz ASSR听阈与纯音测听阈值的差值分别为20.6±6.2.16.4±4.9,16.8±6.5.16.3±7.2 dB。清醒状态较睡眠状态的ASSR阈值平均升高20 dB。结论70~110 HZ ASSR可以用于预测纯音听阈,受试者须处于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在有听力损失儿童中行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bABR)测试时记录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方法 在有听力损失的0~6岁儿童中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短声和短纯音ABR的反应阈,在记录到ASNR的受试者中分析其反应阈和潜伏期.结果 在所有80受试耳中共7耳(8.75%)在cABR测试中引出ASNR,40耳(50%)在tbABR测试中引出ASNR,其中1 kHz引出率最高(37耳,46.25%),2 kHz次之(25耳,31.25%).引出ASNR者ABR波V反应阈最低65 dB nHL,ASNR反应阈最低80 dB nHL.0.5、1、2和4 kHz短纯音诱发的ASNR潜伏期分别为6~8、5~7、3~5、3~4 ms.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其潜伏期缩短.结论 有听力损失的儿童tbABR测试中可以记录到AS-NR,但不影响以波V反应阈评估听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456例(484耳)突发性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和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突发性聋的疗效与发病年龄、发病到诊治的时间、是否合并眩晕、听力损失的程度、是否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双耳发病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年龄介于20~60岁、发病后7天内诊治,不伴眩晕者、听力损失程度较轻、不伴高血压或糖尿病、单耳发病的突聋患者,其疗效较好;反之,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们用O.5、1、2和4KHz的4种短纯音刺激,记录了15名听力正常的青年(正常组)和120例感觉神经性聋和/或平衡障碍患者(异常组)的脑干诱发电位,测试声级分别为80、90和100dB(HL),主要结果如下:波V潜伏期(T_5与刺激音的频率有关,高频短纯音诱发的T_5比低频所诱发者短。除4例蜗后病变患者的T_5明显延长以外,正常组与异常组的反应潜伏期与纯音听阈无关。正常组的两耳波V潜伏期差值(ILD):最大为0.36ms,0.5KHz短纯音平均为0.12ms,4KHz短纯音平均为0.07ms。0.5KHz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0月确诊并治疗的23例(25耳)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病毒感染史、就诊时言语频率气导纯音听阈及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202例(219耳)成人突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占同期所有突聋患者的10.2%(23/225);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平均听阈(87.7±16.1 dB HL)、全聋型比例(72.0%)、眩晕伴发率(52.2%)及病毒感染率(17.4%)均高于成人(分别为72.5±24.7 dB HL、44.7%、29.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儿童突聋患者与成人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0%、46.6%,痊愈率分别为4.0%、1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且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阈曲线以全聋型为主;疗效与成人突聋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聋病因复杂,治疗方法颇多。我们用镁元素激活ATP、辅酶A对突发性聋进行治疗,现将临床实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1994年6月~1997年6月间,收治了144例突发性聋患者,其中男86例,女58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为44岁;左耳76例,右耳68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ATP治疗组72耳(作为对照),及Mg2+-ATP治疗组72耳(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平均听力损失程度(0.25~4kHz气导听阈均值)为:对照组>90dB者37耳,60~90dB者25耳,<60dB者10耳;治疗组>90dB者38耳,60~90dB者23耳,<60dB者11耳。从…  相似文献   

13.
微波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耳鸣为耳科常见症状之一 ,目前的治疗方法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我科自 1999年 10月~ 12月采用微波治疗耳鸣病人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门诊病人共 5 4例 ,男 2 0例 ,女 34例 ,其中双耳发病 11例。年龄为 31~ 70岁。病程 :<1个月 30例 ,1个月~ 1年15例 ,>1年 9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8例 (35耳 ) ,根据病史、体检及纯音测听检查 ,诊断为神经性耳鸣 14耳 ,突发性聋 10耳 ,老年性聋 5耳 ,梅尼埃病 6耳。对照组 2 6例 (30耳 ) ,其中神经性耳鸣 13耳 ,突发性聋 8耳 ,老年性聋 6耳 ,梅尼埃病 3耳。所…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外耳和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学表现。方法对55例(双耳15例,单耳40例,共7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和颞骨CT检查,其中45耳行外耳或中耳成形术,10耳单纯行耳廓成形术,并结合术中所见按不同程度的畸形分组,比较其听力学改变。结果63耳纯音测听显示为传导性聋,骨导听阈正常,70耳ABR反应阈升高,耳廓和听骨链畸形严重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其中镫骨和卵圆窗畸形严重者纯音听阈大于80dB),与畸形程度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气化差、外耳道骨性闭锁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其中外耳道口处无骨性小凹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较外耳道、乳突发育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纯音测听、ABR检查,并结合临床和颞骨CT检查,可初步评估外耳、中耳发育程度,进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耳蜗电图无波形引出者听力损失程度及有波形引出者中-SP、AP振幅,探讨该病患者耳蜗电图特点及该病与内淋巴积水的关系。方法记录电极放置在紧贴鼓膜紧张部中央的位置,记录62例突聋患者患耳(66耳)和健耳(51耳)的耳蜗电图,分别测量两组中-SP、AP的振幅,并记录无波引出者的听力损失程度。结果两组-SP振幅分别为:患耳0.30±0.38μV,健耳0.16±0.13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振幅分别为:患耳0.82±0.85μV,健耳0.69±0.49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P比值分别为:患耳0.38±0.15,健耳0.27±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82%患耳-SP/AP比值异常增高,9.80%健耳-SP/AP异常增高。突聋患者患耳无波形引出者纯音听阈89.0±17.8dBHL,与有波形者纯音听阈(58.1±18.4dBHL)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聋患者患耳较多出现-SP/AP比值异常增高,提示突聋可能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36例,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分析对比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分别以突聋对侧耳和2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25例(50耳)为对照,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突聋组患耳oVEMP引出率为44.4%(16/36),突聋组对侧健耳oVEMP引出率为52.7%(19/36);对照组oVEMP引出率为100%(50/50)。组间对比显示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与对照组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患耳、对侧耳、对照组正常耳组间比较,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振幅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突聋患者在耳蜗受损的同时可以伴有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以通过o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60例3~6岁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与小儿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测试结果比较,综合评估小儿听力.方法 选择60例3~6岁门诊患儿,均经声导抗测试及耳声发射测试排除传导性耳聋及听神经病,将60例3~6岁小儿120耳分别进行ABR测试.根据ABR测试结果.选择ABR波V反应阈为50~90 dB nHL的小儿30例为A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反应阚的小儿30例为B组;之后两组小儿分别进行游戏测听,将两组的ABR反应阈与游戏测听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游戏测听中2 kHz~4 kHz最小听闻相差均无显著差异:B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小儿,游戏测听绝大部分均能获得行为听阈.结论 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行为测听的高频听阈一致性较好;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不等于无听力.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的研究进展——病因、病理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突发性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指单耳或双耳不明原因的突发听力下降,诊断标准为数小时至3天内,纯音测听检查至少连续三个频率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大于或等于30dB[1]。SHL可以伴有眩晕和耳鸣,眩晕多伴发于高频听力有严重损失患者。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9月~2001年5月,笔者自制通气管和置管针,在鼻内镜下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38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病人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1~65岁,病程15 d~11月.其中5例为双耳 发病,28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住院病人,其余29例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人纯音测听提示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听力下降35~45 dB,平均听阈提高38.2 dB.声导抗检查均为B 型图,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1例曾行鼓室穿刺抽液治疗.鼓膜切开后,29耳鼓室吸出淡黄色 浆液,9耳冲吸出粘稠胶状液.  相似文献   

20.
DPOAE异常而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POAE异常但听力正常的耳呜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例单侧耳鸣患者,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针灸治疗,疗程4周,随访半年。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纯音测听、声导抗、ABR检测均正常,健侧耳DPOAE各频率信噪比〉3dB,患耳4-8kHz区DPOAE信噪比〈3dB或未引出;治疗后9例耳呜消失,DPOAE恢复正常,其中包括6例外伤者,其余1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部分耳鸣患者表现为纯音测听及ABR正常,而DPOAE在部分高频区消失,这种改变早期可能是功能性的、可恢复的,晚期则可能是非功能性的、不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