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伟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9):119-120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手术室环境质量评分、护患沟通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细节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室环境质量评分、护患沟通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细节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模式。方法:对全院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效果。结果: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实行责任制护理、分层次使用护士、落实基础护理、完善护理质量检查管理体制等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护患沟通,有利于落实基础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惠霞 《农垦医学》2015,(2):191-192
目的:对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组患者予以护患沟通,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纠纷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3%(41/4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7%(39/43),组间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护患纠纷,其发生度为7.0%(3/43),研究组中未发生护患纠纷,其发生率为零,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期间,实施护患沟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且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为肿瘤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对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为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的有效率为40.00%。在研究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的有效率为55.56%。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77.78%,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57.78%,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考评指标(基础护理指标、特级护理指标、病室管理指标、安全管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从我科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开展优质护理,研究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2.86%,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对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任选80例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中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吴解解 《当代医学》2016,(33):126-127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各60例精神科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价量表(IPROS)各项评分以及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技术及护患沟通等各项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环境、护理操作技术及护患沟通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卫生水平,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余芸芸 《大家健康》2014,(8):191-191
目的:进一步研究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科学运用。方法:收集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00例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20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9.5%),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中,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科学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不仅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患无隙沟通方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心血管疾病患者分组进行沟通研究。研究组患者采用护患无隙沟通法,对照组患者用传统护患沟通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无隙沟通方式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配合度,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文护理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2009年1月-12月我院急诊科实施人文护理期间诊治的672例患者为研究组,以2008年1月-12月我院急诊科按一般护理的急诊科患者584例为对照组,于患者离科前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度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护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文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满意度,降低患护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何娜  李小雪 《西部医学》2013,25(9):1410-1411,14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10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16例病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10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38例病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者满意度由57.8%提高到9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眼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利于推进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亚娟 《吉林医学》2012,33(24):53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服务、工作绩效量化考核等几个方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4.62%提升至99.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高护士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改革护士工作模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重视健康指导,实施人文关怀等措施,并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护患关系和谐,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156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3.08%,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72%,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1.54%,试验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6%,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冯惠贞 《中外医疗》2014,(12):154-155,158
目的:探讨在医院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办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1年7月—2013年4月门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前后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定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2012年8月—2013年4月入院患者定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表评价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护士形象、耐心解答的态度、主动健康教育、环境的整洁度以及就诊管理秩序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实施优质护理后的整体满意度为98%,因服务态度差而投诉以及护理安全措施不到位发生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出现4例门诊投诉,3例护患纠纷,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门诊投诉、护患纠纷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及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以及门诊投诉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陈雪 《中外医疗》2012,31(18):132+134-132,13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分析我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具体措施,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相比较。结果实施前,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O%,实施后,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0%,两组比较,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实施效果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基础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确保了护理安全,密切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患者身份识别手术风险及安全核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身份识别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及48h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为88.9%(40/45)。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患者身份识别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管理实施前后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对骨外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后,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科病房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从而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心胸外科患者恢复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478例患者按时段分为按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优质护理的实验组,观察患者住院天数、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早期离床活动时间、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早期离床活动时间、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缩短/降低,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护患纠纷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时采取心理和体位联合护理干预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早期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倾倒率、进镜顺利度、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倾倒率和进镜顺利率分别为2.2%和98.9%,对照组患分别为10.7%和9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体位护理不仅有助于减少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后倾倒率和提高进镜顺利率,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