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镇静健忘慢诱导行鼻腔插管,麻醉维持: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1~0.2mg/(kg·h)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丙泊酚组以丙泊酚4~6mg/kg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2组患者术中均以瑞芬太尼0.2~0.4μg(kg·min)恒速泵入维持镇痛,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后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至患者清醒。记录2组患者的入室时、插管即刻、拔管即刻、出室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情况以及达5分时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室时比较,诱导后MAP和HR均有所下降(P〈0.05);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2.9±0.5)min]、拔管时间[(5.4±1.2)min]及OAA/S评分达5分时间[(7.0±1.5)min]明显短于丙泊酚组[(10.1±2.0)rain,(12.6±2.3)min,(13.6±3.1)min](均P〈0.05);2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拔管后均未发生再镇静及呼吸道梗阻,术后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可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提高苏醒期的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静吸复合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3mg/kg、静吸复合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诱导后,置入LMASupreme喉罩行机械通气。咪达唑仑组应用0.1—0.2mg/(kg·h)咪达唑仑持续输注,静吸复合组1%~3%七氟醚持续吸入。2组均分别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4ug/(kg·min)、罗库溴铵0.15mg/(kg·h)维持麻醉。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置入喉罩前1min(T1)、置入喉罩即刻(T2)、股动脉穿刺时(T3)、动脉瘤栓塞时(T4)、拔除喉罩即刻(T5)、拔除喉罩后10min(T6)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评估患者拔除喉罩后改良Geller和Freye清醒评分情况。结果与T0比较,2组患者T1~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明显下降[咪达唑仑组(78±10)、(76±13)、(77±9)、(79±11)mmHg(1mmHg=0.133kPa)比(97±11)mmHg;(71±6),(69±5)、(70±9)、(72±10)次/min比(83±10)次/min;静吸复合组(70±12)、(73±12)、(73±15)、(72±12)mmHg比(98±10)mmHg;(69±9),(70±6)、(70±8)、(71±5)次/min比(80±9)次/min](均P〈0.05),与静吸复合组比较,T1时咪达唑仑组MAP升高[(78±10)mmHg比(70±12)mmHg](P〈0.05),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以及清醒评分达6分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组[(2.9±0.6)min比(7.1±1.3)min、(4.1±1.2)min比(12.7±2.2)min、(6.1±1.4)min比(15.3±3.1)min](P〈0.05),拔除喉罩后清醒评分咪达唑仑组低于静吸复合组[(0.3±0.1)分比(0.6±0.1)分,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控性好,苏醒快速、完全、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压控制好;对照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入室后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kg,咪达唑仑0.1mg/kg;治疗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人室后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咪达唑仑0.1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5min、30min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后HR、SBP、DBP分别由原来的(73.2±12.3)次/min、(123.4±17.4)mmHg(1mmHg=0.133kPa)、(79.2±10.3)mmHg升高到30min后的(89.5±14.4)次/min,(131.2±22.8)mmHg、(85.6±13.2)mmHg,增高较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氧饱和度对照组从用药前的(96.4±4.3)%变为30min后的(96.7±4.0)%,治疗组从(97.2±4.5)%变为(97.4±4.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适合作为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前用药,用药后患者血压更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静脉维持麻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及支架植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乳剂-芬太尼-咪达唑仑组(EFM组)及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组(PFM组),每组50例。采用双盲法给药。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p.g/kg、咪达唑仑0.05~0.10mg/kg,依托咪酯乳剂0.2~0.3mg/kg(EFM组)或丙泊酚1~2mg/kg(PFM组)。术中微量泵持续输注依托咪酯乳剂0.8~1.2mg/(kg·h)或丙泊酚4~6mg/(kg·h)。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鼻导管持续供氧3~5L/min。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内镜检查治疗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FM组比较,EFM组术中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低血压及注射痛的发生率低(P〈0.05),术中一般体动、肌阵挛发生率高(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静脉维持麻醉应用于逆行胰胆管取石及支架植入术效果肯定,对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该院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需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3例。右美托咪定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咪达唑仑组使用咪达唑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顺行性遗忘及呼吸频率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但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但能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顺行性遗忘等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脊柱侧凸手术唤醒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n=15)和异氟烷组(I组,n=15)。2组患者均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5mg/kg、罗库溴铵0.6mg/kg快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M组咪达唑仑0.1~0.2mg·kg-1·h-1,瑞芬太尼0.2—0.4μg·kg-1·min-1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I组:异氟烷1%~3%吸入维持麻醉,瑞芬太尼0.2~0.4μg·kg-1·min-1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唤醒试验时2组均将瑞芬太尼泵速下调至0.05μg·kg-1·min-1维持镇痛,M组停用咪达唑仑,给于氟马西尼拮抗咪达唑仑麻醉效应后实施唤醒实验。I组停止吸入异氟烷并调高新鲜气流量(6L/min)后实施唤醒实验。记录唤醒前、唤醒即刻、唤醒结束后10min的心率、血压情况以及唤醒时间、唤醒期间躁动/呛咳情况。术后随访有无术中知晓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在唤醒即刻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M组患者唤醒时间比I组明显缩短(P〈0.05);I组术中唤醒时发生躁动/呛咳者多于M组(P〈0.05);M组和I组术中知晓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脊柱侧凸手术唤醒试验中的应用缩短了术中唤醒的时间,可控性好,且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咪迟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逸唑仑剧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40例施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芬太尼组20例,咪达唑仑组20例。芬太尼组:2-5μg·kg^-1·h^-1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组:先负荷量0.1mg/kg静脉注射,继以0.05mg·kg^-1·h^-1持续静脉滴注维持,观察两组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及用药期间监测心率(HR/)、呼吸(R)、无创平均动脉压(MBP)。结果芬太尼组用药后30min,6、12h和24h的HR、R和MBP与用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咪达唑仑组用药后30min,6、12h和24h的HR,R和MBP低于于用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较咪达唑仑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日平均气道压降低(均P〈0.05)。两组达理想镇静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芬太尼镇静优于咪达唑仑,对循环、呼吸影响少,撤机时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芬太尼镇静镇痛的基础上,观察对比咪达唑仑和丙泊酚两种镇静镇痛方案对清醒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科ICU危重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的NR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唤醒时间及不良情绪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NR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咪达唑仑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时间比较,咪达唑仑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疼痛、躁动、谵妄等不良情绪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同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合理的个体化镇静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BIS 监测下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在喉罩置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喉罩通气全麻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1~65岁,体重46~78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 =30):C 组(泵注生理盐水0.15 mL·kg -1)和 D 组(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 -1)。之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 -1、芬太尼3μg·kg -1,2 min 后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指导静脉注射丙泊酚,BIS 值≤60即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 -1,3 min 后置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T2)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和 BIS 值,诱导期两组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所有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 C 组比较,T1时 D 组 MAP 升高(P <0.01);T2时 D 组 MAP 升高(P <0.05),HR 降低(P <0.05);与同组 T0时比较,C 组 T1、T2时 MAP、HR 和 BIS 均下降(P <0.01),D 组 HR 和 BIS 下降(P <0.01);D 组组内比较,MAP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 组均无需追加丙泊酚,C 组有6例患者诱导期使用了麻黄素。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吕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3-74,80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在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镇静,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镇静治疗1、3d后,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镇静治疗1、3d时,异丙酚组TSH高于咪达唑仑组,COR、GH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异丙酚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治疗对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影响均较小,且对预后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均可用于颅脑损伤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镇静,对照组单用咪达唑仑麻醉镇静,观察2组术中麻醉镇静效果及遗忘程度,并进行QAA/S评分观察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给药30、60min和90min的Q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遗忘程度高于对照组,术中体动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保持患者的麻醉深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尹述洲  殷惠莲  余奇劲 《医药导报》2006,25(9):0911-0913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咪达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麻醉诱导用药:E组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 1,舒芬太尼1.0 μg·kg 1、罗库溴铵0.9 mg·kg 1;M组给予咪达唑仑0.15 mg·kg 1、舒芬尼1.0 μg·kg 1、罗库溴铵0.9 mg·kg 1。在麻醉期间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M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开始时SBP、DBP均较气管插管前明显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1 min SBP、DBP、RPP和HR均较气管插管开始时显著升高(P<0.01),且插管后1 min RPP比气管插管前明显升高(P<0.01)。与E组对应值比较,气管插管开始时M组SBP、DBP显著降低(P<0.05或0.01),而气管插管后1 min M组SBP、DBP和RPP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使用依托咪酯可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完全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术前进行常规访视,不用药;咪达唑仑组术前进行常规访视,术前30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组(PIM组)按照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术前访视,术前30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术前1d8:00及入室后即刻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ATⅡ)与IL-6水平,记录MAP、HR和SpO2值,并行自行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AI)、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评分。结果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人室后即刻的MAP、HR值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对照组:MAP:(98.2±7.9)VS(85.5±7.3),HR:(93.5±10.2)vs(80.6±7.4);咪达唑仑组:MAP:(91.5±8.2)VS(84.8±6.2),HR:(85.0±11.2)VS(79.2±8.2),P〈0.05或P〈0.01]。对照组入室后即刻的s—AT和AVAT值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S—AI:(67.9±6.4)vs(61.3±4.2),AVAT:(69.5±6.7)VS(60.6±3.4),均P〈0.05],PIM组较术前基础值则有显著性降低[S—AI:(53.1±4.8)vs(62.8±4.0),AVAT:(50.8±5.2)VS(61.4±3.2),P〈0.05]。对照组入室后即刻的血清ACTH、皮质醇、ATⅡ和IL-6值较术前基础值均有显著增高[ACTH:(29.5±6.2)VS(18.4±2.9),皮质醇:(198.5±15.0)VS(106.4±10.5),ATⅡ:(66.2±11.0)VS(50.0±8.5),IL-6:(189.3±18.5)vs(102.4±13.2),P〈0.05或P〈0.01],咪达唑仑组的皮质醇、IL-6值也有明显增高[皮质醇:(152.4±12.2)vs(108.2±11.7),IL-6:(161.0±15.3)VS(106.5±12.0),P〈0.05],PIM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不失为一种调控手术患者术前急性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在机械通气中的新生儿镇静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病例,并依据是否使用咪达唑仑镇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安定、苯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镇静处理;观察组30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总结对比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呼吸机参数;脱管率;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后0.5、2、24、48h无操作时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用咪达唑仑后吸气峰压、氧浓度及呼吸频率下调明显,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因烦躁不安脱管观察组无一例,对照组有12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81.3±17.7)h明显少于对照组(102.4±19.3)h,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8,P〈0.01)。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咪达唑仑能恰当有效的镇静,减少由于气管插管和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引起烦躁不安导致的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17.
谷文萍 《中国药房》2012,(48):4558-4559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时产妇抗焦虑、抗应激、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美国麻醉师协会I级的22-35岁产妇100例,按用药情况均分为A、B组。A组切皮前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1静脉注射;B组切皮前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1静脉注射,2min后芬太尼0.75gg·kg^-1静脉注射。观察2组产妇血压(BP)、心率(HR)等临床指标。结果:与麻醉前比较,2组产妇用药后抗焦虑作用效果显著(P〈0.05);A组用药后BP、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无显著变化(P〉0.05);B组用药后BP、HR、SpO2、RR均有所下降,与A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的牵拉反应、镇静状态、术后24h遗忘率均相似(P〉0.05)。2组产妇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有满意的镇静、抗焦虑、术后遗忘及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但单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产妇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 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年龄是否大于55岁分为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对两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前,均给予静脉注射0.2 mg/kg的咪达唑仑镇静催眠,待患者镇静熟睡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15 min血压、心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血压,将患者重新分组,分析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前后,两组血压、心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5、7.572、8.413、8.834、6.924、5.876、9.023、10.471,均P<0.05);用药后两组间血压、心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意义(t=0.271、0.361、0.492、0.504,均P>0.05)。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均无相关性( t=0.429、0.763、0.917,均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与患者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n=20)和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组(实验组,n=20),记录镇静前2组呼吸循环指标。镇静开始前2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注,直至患者镇静达Ramsay3~4级(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50mg+生理盐水至50ml),以0.1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实验组选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50ml),以0.1ml/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镇静1、6、12、24h呼吸频率、脉搏、平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镇静评分。结果镇静后2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镇静后实验组各时点脉搏均低于对照组(P〈0.05),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镇静后平均血压、脉搏、R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  相似文献   

20.
励玲芬  宋小珍 《中国药业》2012,21(23):43-45
目的探讨丙泊酚自身复合诱导与咪达唑仑一丙泊酚复合诱导对围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对减少药物用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50岁。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静脉滴注丙泊酚0.5mg/kg(20%的诱导剂量),Ⅱ组静注咪达唑仓0.05mg/kg,Ⅲ组为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3mL。2rain后,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给予丙泊酚诱导,当脑电双频指数(BIS)达到40时停止灌注。结果两个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诱导药的用量(P〈0.05),但丙泊酚自身复合诱导组在诱导和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结论丙泊酚自身复合诱导以及咪达唑仑一丙泊酚复合诱导都可以明显减少诱导药的用量,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