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取患侧阳白、鱼腰、攒竹、太阳、丝竹空、睛明、四白、颧髎、迎香、下关、地仓、颊车、人中、翳风、牵正(经外奇穴)、合谷(健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颧髎透地仓、地仓透颊车,缓慢运针,平补平泻,配穴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太冲用泻法。留针30min,起针后,于患侧面部,用点燃的艾条施灸,每穴3~5min,每日1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TDP)照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35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5例 ,女 19例 ,男 16例 ;年龄最小者 17岁 ,最大者 6 5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15天。2 治疗方法取穴 :患侧取翳风、牵正、阳白、鱼腰、颧、迎香、地仓、颊车、承浆等穴 ,合谷取健侧[1] 。操作 :翳风、牵正、颧、合谷均直刺 0 5~ 1寸。阳白透刺鱼腰 ,迎香透刺地仓 ,地仓透刺颊车 ,承浆透刺地仓[2 ] 。针刺配合TDP照射 ,距离以有灼热为度。留针 30分钟。每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3 治疗结果痊愈 (面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急性期(1~7d)予局部浅针加远道取穴,面部患侧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浅刺少留针并弱刺激,远取健侧合谷,强刺激并泻实手法;恢复期(8~14d)局部重用透刺,患侧取穴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地仓透颊车、颧髎透下关,余取攒竹、承浆、迎香、头维、翳风,待针下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愈前期(15d以后)患侧、健侧均针,配合腹针及双侧足三里,手法施以补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不同时期的病程均取患侧翳风、颊车、地仓、太阳、合谷等穴,操作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周日休息1d,连续5个疗程。结果:治疗5个疗程后,愈显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57.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45周,对照组为3.69周,两组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多见于青壮年。笔者于 1 993年~ 1 997年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患者 80例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80例中男性 5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1 3~ 56岁 ;病程 1~ 45天 ;左侧瘫 49例 ,右侧瘫 31例。针刺疗法 :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 (双 ) ;配穴取患侧迎香、四白、太阳、攒竹、翳风。每次取主穴加 1~ 2个配穴 ,采用 30号 1~ 2寸长毫针 ,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 ,地仓与颊车相向透刺 ,阳白、攒竹透向鱼腰 ,其余面部腧穴均直刺、浅刺 ,合谷直刺 0 .5~ 1寸 ,施以捻转…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中医称此“口眼歪斜”,是临床之常见病。笔者采用透穴法针刺治疗面瘫300例,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0例,男173人;女127人;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2岁,20~40岁占75%;病程最短1天,最长1年,7~10天占84%;左侧163例,右侧137侧。治疗方法选穴第1组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太阳、翳风、合谷;第2组阳白透眉中,太阳透率谷,地仓透颊车,配穴四白透承泣、翳风,均取患侧。  相似文献   

6.
<正> 临床资料 210例患者中,男性101例,女性10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6岁,以青壮年为多;病程最短4d,最长20年。 治疗方法 1.针刺透穴法,取穴翳风、颊车透地仓,下关透颧髎,承泣透地仓,阳白透鱼腰(以上均取患侧穴位),合谷(双)。用30号毫针,消毒后快速挟持进针,用平刺法透穴,得气后留针15min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针刺治疗面瘫100例,主要取患侧翳风、颊车、地仓、巨髎、阳白、合谷等穴。结果痊愈8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期针刺治疗面瘫 1 2 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 2 0例中 ,男 78例 ,女 42例 ,最大 81岁 ,最小 1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 6年 ,1月内居多 ,占 6 0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患侧攒竹 ,迎香 ,太阳、地仓 ,颊车 ,翳风 ,对侧颧 ,合谷。2 .2 针刺手法及疗程  Ⅰ期 (发病第 1周 )浅刺急出 ,每日 1次。  Ⅱ期 (发病第 2周至第 3周 )太阳 ,翳风 ,颧 ,合谷直刺 ,攒竹与迎香 ,地仓与颊车相互斜刺 ,平补平泻 ,留针 3 0分钟 ,每日 1次。  Ⅲ期 (发病第 4周后 )太阳、翳风、合谷、颧直刺 ,攒竹与迎香 ,地仓与…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102例中男64例,女38例,左侧59例,右侧43例,均在发病后10天内来诊。 治疗方法 针刺:取患侧翳风、牵正、颊车、阳白、鱼腰、四白、迎春、颧髎、地仓、合谷、风池等穴。第一周运用传统针法,以28号针直刺翳风、合谷和风池穴,其它穴位横刺1寸左右。每5~1O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第二周改用电针治疗。一组于阳白、鱼腰穴,一组于四白、迎香穴,第三组于颧、地仓穴。输出强度以见到面部轻微跳动为准。间断通电3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同时,T.D.P局部照射,以充血量为度。 内服中药:白附子、全蝎、川芎、地龙、蝉蜕各等分,共研末。每次9g,日服2次。连服7日。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中药薰蒸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 3年来 ,我科采用电针加中药薰蒸治疗面神经麻痹 4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40例中 ,男 1 3例 ,女 2 7例 ,左侧面瘫者 2 9例 ,右侧 1 1例 ,30岁以上者 30例 ,30岁以下者 1 0例 ,病程最短 1 2小时 ,最长 1个月。2 诊断标准急性发作 ,患侧面肌瘫痪 ,额纹消失或变浅 ,鼻唇沟平坦 ,患侧闭目不全 ,口角向健侧歪斜 ,伴有或没有乳突区疼痛 ,少数患者有泪液外溢或目干涩 ,患侧舌前 2 /3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3 治疗方法3.1 针刺治疗取穴 :翳风、牵正、地仓、颊车、太阳、阳白、鱼腰、迎香、风池、合谷。一组 :翳风、颊车透地仓、…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2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 ,我科自 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此类患者 2 8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1例 ,女 10 4例 ;年龄 9~ 6 5岁 ,平均 2 8岁 ;病变部位 :左侧 16 8例 ,右侧 117例。1 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太阳、地仓、颊车 ,配穴取攒竹、阳白、下关、风池、合谷、承浆。常规消毒 ,用 2 8~ 30号毫针进行针刺。健侧颊车透地仓 ,患侧地仓透颊车。配穴风池、下关、合谷直刺 ,承浆针尖指向患侧、平刺。攒竹透晴明 ,得气后留针30min ,然后出针 ,针刺过程中以得气为准 ,要求达到患侧有收紧牵拉的感…  相似文献   

12.
薛南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8):837-838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西药结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患侧面部针刺加中药汤剂外熏、口服、西药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针刺取穴: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牵正、足三里、太冲、合谷(健侧).急性患者前3d面部取穴宜少且浅刺,同时给予TDP照射患侧面部及耳周,每次30 min,针刺3d后,根据麻痹部位,选取适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可加用阳白、鱼腰、迎香、颧髎、水沟及夹承浆.结果:痊愈48例,占92.3%,显效3例,占5.8%,有效1例,占1.9%.结论:针刺及中西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药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取穴:下关、翳风,配穴合谷、足三里。面部均取患侧穴位,合谷﹑足三里取双侧。针刺方法:采用0.3mm×40mm毫针,常规进针,捻转以患者感到酸胀得气为度。留针30min,每隔10min捻转针1次,以保持针感。隔药灸,方用南星30g、制马钱子10g、白芷30g、冰片10g,上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用鲜姜汁调,做成一元硬币大小厚薄药饼,分别贴敷于患侧下关﹑翳风穴,用艾柱隔药灸每穴5壮,灸完后用胶布固定10h后取下。对照组单纯用电针治疗,取穴: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下关﹑翳风﹑合谷﹑足三里。均取患侧,常规进针得气后接6805-2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30min。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00%,对照组40.00%。治疗组平均治疗(17.26±5.06)次,对照组平均治疗(23.78±4.32)次,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药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取穴少、方法简单、疗效好、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994年3月至1995年2月间对44例Bell's麻痹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从急性发作始到完全恢复或治疗7周时对患者进行连续观察。针刺选穴为双侧合谷、足三里,患侧迎香、攒竹、翳风、地仓、颊车,以及人中、承浆、阳白、鱼腰。进针深度为0.5~1.0cm,进针后施行手法直至得气。用长度2.0~3.5cm的针由地仓透颊车,由人中或承浆透地仓,由阳白透鱼腰。留针15~20分钟,并给予红外线热刺激。治疗每周进行3次。  相似文献   

15.
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22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笔者自 1 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2 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 ,男性 1 2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小1 4岁 ,最大 59岁 ,平均年龄 37.8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30天 ;其中左侧瘫 1 3例 ,右侧瘫 9例。2 治疗方法  选穴 :以患侧阳白、鱼腰、太阳、下关、四白、颊车、迎香、地仓为主穴 ,配穴 :健侧合谷 ,耳后疼痛加翳风 ,鼻中沟歪加人中 ,颏唇沟歪加承浆。  操作 :面部相邻腧穴一律采用透穴刺法 ,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四白透迎香、下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 ;人中及承浆斜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面瘫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面瘫倒错患者23例,采用平衡阴阳针刺法,取双侧地仓、颊车、夹承浆、合谷、内关、三阴交、太冲及水沟、承浆,患侧头维、阳白四透、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两透、迎香、下关;健侧地仓与颊车之间排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4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平衡阴阳针刺法是治疗面瘫倒错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部分病例伴有发热,耳后疼痛,耳鸣等症状。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性2l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7岁;病程3~15天。以上病例均经专科门诊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治疗方法采用单穴组与“循经式透穴”法交替使用。选穴:第一组,地仓、颊车、翳风、迎香、阳白、合谷;第二组,“循经式透穴”法,阳白透鱼腰,和髎透牵正,瞳子髎透颧髎,地仓透颊车(穿过口角表情肌经咬肌膜表面透颊车),进颊车穿过下唇部表情肌透承浆穴,快速进针,每次留针20~30分钟,lO分…  相似文献   

18.
针刺加闪罐治疗面瘫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科采用针刺加闪罐治疗面瘫 4 2例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4 2例患者均为周围性面瘫。 36例来自门诊 ,6例来自住院部转诊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16岁 ,平均年龄 4 0岁 ;男 2 2例 ,女 2 0例 ;病程最长者 30 d,最短为 1d,平均病程 10 d。2 治疗方法取阳白、攒竹、四白、迎香、地仓、颊车、合谷、人中、牵正。乳突痛加翳风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流泪多加风池。阳白穴透刺攒竹、四白透刺迎香 ,地仓透刺颊车 ,透刺均应浅刺至对穴皮下 ,平补平泻。先刺健侧合谷 ,急性期用泻法同时让患者配合进行做患部闭眼、皱眉、蹙额、…  相似文献   

19.
笔者十几年来用针刺及 TDP照射结合中药治疗面瘫14 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4 0例中 ,男 74例 ,女 6 6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6 2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5 0天 ;左侧瘫 5 4例 ,右侧瘫 86例。2 治疗方法 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互配合。主要穴位取地仓、颊车、牵正、风池、太阳透率谷、听宫透下关、迎香、人中、攒竹、鱼腰、阳白、太冲、合谷、翳风等 ,随症选取 ,日 3~ 5穴。同时以TDP照射面部针刺处 ,垂直距皮面 2 5~ 30 cm,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每隔 5 min捻转提插 30 min后起针 ,然后在面颊、眼睑、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特殊透刺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48例,脱落4例。观察组行与瘫痪肌束呈45°角透刺,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迎香与颊车互透;对照组行常规透刺法治疗,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两组各连接3组电针(观察组选用阳白与丝竹空、阳白与牵正、迎香与颊车;对照组选用阳白与攒竹、地仓与颊车、牵正与四白),采用断续波,频率为1 Hz,以患者耐受为度,并辅以患侧耳周穴(翳风、颊车、牵正)TDP照射,均配合患侧翳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穴直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5 d,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74.5%(35/47),对照组愈显率为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透刺(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优于普通透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