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新近发展的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化技术以及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适合药物释放特性的S-SMEDDS技术提供相关参考。结论固体自微乳化系统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兼顾了液态自微乳和固体制剂二者的优势,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大量有活性的难溶性候选药物涌现出来,但水溶性差的问题又严重制约了此类药物的开发。目前纳米载体作为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了微乳、脂肪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脂质纳米混悬剂和仿生载体等脂质类纳米载体在难溶性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旨在为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国内外近年来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体化方法及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剂型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型的载体材料和新的固体化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固体自微乳的自乳化性能、药物的分散度,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结论:固体自微乳制剂具有微乳和固体制剂的双重优势,是非常具有研发前景的新型固体制剂,随着新型载体材料和固体化方法的开发,该剂型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及其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松  徐希明  余江南 《中国药事》2007,21(3):196-200
目前由高通量药物筛选而得的活性物质约有40%是水难溶性的,难溶性药物(poorly water—soluble drug)因其在水中溶解度小,药物难以被机体吸收,体内消除速度较快,血药浓度容易出现峰谷现象,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且难以实现剂型的多样化。已报道的增溶技术如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胶束增溶、微乳增溶、超微粉碎等已用于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其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缓/控释制剂(sustained or controlled release dosage forms)具有减少用药总剂量和用药次数,避免血浓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应用增溶技术和缓/控释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研制难溶性药物的缓/控释制剂以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就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及其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综述固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处方组分、制备工艺、药物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质量评价指标。固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为一种新型制剂,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还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固体辅料或采用包衣技术制备缓控释产品。  相似文献   

6.
微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巍  王春龙  赵广荣 《医药导报》2006,25(11):1177-1178
微乳是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能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延长水溶性药物的释放,并具有较好的靶向性。近年来研究表明,微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可改善药动学,在透皮与口服给药、新制剂研发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难溶性药物由于其溶解度低,导致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临床应用受到很大局限。运用各种增溶技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十分必要。然而现有的增溶技术常常会造成增溶后含药量低、粘度高等问题,容易造成服用量的增大以及制剂困难。速崩片可通过局部快速释放达到提高患者顺应性以及增溶的目的。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难溶性药物速崩片增溶技术,综述了固体分散体速崩片、包合物速崩片、乳剂冻干片、自微乳分散片、纳米混悬剂冻干片、微丸速崩片、水分散体冻干片等制剂新技术在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改善生物利用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硕晔  郭允  陈西敬 《中国药房》2011,(13):1228-1231
目的:了解制剂新技术在水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水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新技术、缓/控释制剂新技术、增溶-缓释制剂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增溶新技术包括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主药分子结构中导入亲水基团、合成磷脂复合物、加入嵌段共聚物增溶剂、制成微乳等;缓/控释制剂新技术包括骨架型制剂和渗透泵型制剂;增溶-缓释制剂新技术包括固体分散体制剂、包合物制剂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结论:增溶新技术、缓/控释制剂新技术、增溶-缓释制剂新技术的应用较好地改善了水难溶性药物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提高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顺 《海峡药学》2004,16(3):28-31
目的 了解提高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方法,为制剂开发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查阅最近10年的国内外专业文献,从制剂学的角度对提高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方法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通过选择适当的辅料改进处方、改进工艺、采用新的制剂技术是提高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有效途径。结论 提高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苏卫  陈鹰  董少华  胡晓  胡静波 《中国药房》2012,(45):4308-4310
目的:了解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组成、固化技术及近年来固体自(微)乳化制剂的应用新进展进行概述。结果与结论: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能够显著促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载体。但是对固体自(微)乳化制剂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新型固体载体研究、固体载体筛选方法以及其对药物体内外性质的影响、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制剂的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11.
自乳化药物递送系统具有制备简单、减少胃肠道刺激、改善药物口服吸收、提高药物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优势,常作为解决疏水性和亲脂性药物口服吸收的重要策略。根据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整理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筛选与优化、质量评价、制剂新技术等内容;分析已上市药物应用情况,探究其发展瓶颈,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自乳化递药系统的发展,自微乳制剂的上市应用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固体分散体是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溶出行为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但固体分散体稳定性差已成为制约以固体分散技术为基础的给药系统市场化的瓶颈问题。本文探讨制备方法、制剂工艺、储存条件等过程性因素对固体分散体的重结晶、药物成分含量、溶出、外观等稳定性的影响,为固体分散体研究与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凝胶制剂作为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的一种新型制剂,经皮肤给药发挥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有使用方便、安全性好、释药平缓持久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药物制剂研发的重点之一。但现有的大多数化合物均为难溶性药物,在凝胶制剂方面的应用受限。近年来,许多新型药物载体包括纳米化技术、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等被广泛用于难溶药物增溶以及增强药物皮肤透过能力。文章详细综述了各种药物载体的特点及其在凝胶制剂的应用优势和缺陷,并汇总了现FDA难溶性药物凝胶产品的上市情况以及各种增溶技术在凝胶制剂的具体应用,为凝胶制剂未来的研发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4.
过饱和自微乳是指在原有的自微乳处方中,加入过饱和促进剂而形成的一种释药系统。处于过饱和状态下的微乳,能明显抑制药物的结晶,延长药物的过饱和状态,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原有自微乳处方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本文介绍了过饱和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吸收机制,以及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蔡雁  钦富华  梁文权 《中国药业》2013,22(10):47-48
目的制备十一酸睾酮自微乳化制剂,并对其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血清睾酮放免法测定给药后大鼠体内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十一酸睾酮原料药混悬液基本没吸收,而自微乳制剂和市售Andriol药物的吸收大大提高。以Andriol为参比制剂,自微乳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4%。结论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能提高脂溶性药物十一酸睾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汉防己甲素自微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白微乳的制备。方法通过考察汉防己甲素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汉防己甲素自微乳,利用自微乳化效率和载药量考察,筛选最佳处方。结果汉防己甲素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为:乳化剂OP-10:异丙醇:油酸:油酸乙酯=4:8:1.5:1.5。结论汉防己甲素自微乳载药量为33.31g·L^-1,处方切实可行,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的定量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难溶性药物由于溶解性和溶出度较低,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进而影响药物发挥药效,是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由于其良好的干燥效率和工艺重现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对喷雾干燥的工艺步骤、设备类型及制备固体分散体常用聚合物等作一综述,并分析讨论了影响固体分散体关键质量属性的因素,探讨了喷雾干燥技术应用生产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栓剂作为一种传统的半固体制剂,能够在局部腔道或全身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研制了多种新型栓剂,中空栓通过将药物填充于中空部分因而具有快速释药的特点;双层栓可以实现同时荷载两种药物,通过不同层的不同基质实现药物的控释;此外还有微囊型、骨架型、凝胶型、渗透泵型等多种缓控释栓剂.这些新型栓剂均显示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