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尸体脑组织中微量元素铁、锌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14 例正常尸体脑组织中12 个定义区域解剖301 块湿组织样品进行微量元素铁、锌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灰质中平均铁含量为(8765±1540) ppm ,明显高于白质中铁的含量(4939±980) ppm , P < 001;而灰质中平均锌含量为(10206±682)ppm ,与白质中锌含量(9846±381) ppm 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随年龄增加铁含量升高。在左右两半球相应脑区比较,铁、锌含量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脑组织不同部位铁含量差别很大,而锌含量差别不大。结论:所得结果可以看作是正常值估计范围,为研究人神经系统微量元素铁、锌含量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用酶解及分步沉淀的方法从猪血中制备血红素铁,同时得到肽及氨基酸,后者可促进体内血红素铁的吸收。此外,用血红素铁营养强化食品对患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孕妇和女大学生进行人体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血红素铁强化食品对缺铁性贫血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也很有限。铁死亡是一种依赖于铁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过程中介导着神经细胞的死亡,能诱发和加重脑缺血后的损伤,而抑制铁死亡会显著改善和减轻脑缺血诱发的神经功能损伤。本文综述了铁死亡的主要机制、铁死亡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以及通过调控铁死亡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损伤的研究,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铁代谢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103例乙型肝炎患按临床分型,观察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与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关系。结果 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与乙型肝炎肝损伤相关。其中血清铁蛋白、血清铁随肝损伤加重而增加,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随肝损伤加重而减少。结论 铁负荷过重可能协助HBV加重肝损伤,因此检测铁代谢指标可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刘玉洁 《重庆医学》2016,(8):1110-1113
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Fpn)是唯一已知的膜铁输出蛋白,并且在不同类型细胞间铁的转运是必需的。Fpn在机体铁稳态中的重要性已经在人体及动物的研究中得到验证。铁调素(hepcidin)通过与它的受体Fpn相结合,介导了 Fpn的内化降解作用,来调控十二指肠吸收铁进入血液循环及巨噬细胞循环再利用铁,从而维持机体的铁稳态。  相似文献   

6.
程艳玲  吴志奎  顾恪波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154-157,136
当人体血清铁蛋白超过1000ng/ml时称为铁超载,超过2500ng/ml时称为重度铁超载。铁超载在地中海贫血患者尤其是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且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影响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地中海贫血患者对铁超载的危害认识尚不充分,对铁超载的治疗方案依从性较差。铁超载的临床检测指标也相对单一。本文对输血依赖型和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超载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就铁超载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危害的临床表现、铁超载的检测评估指标和方法、3种常用铁螯合剂的药物特点以及铁代谢的基本过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其发现晚、致死率高仍然是亟待攻克的难题。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的细胞死亡方式,诱导铁死亡的主要方式是游离铁的堆积,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沉积。本文总结了部分基因和相关的非编码RNA可能成为影响食管癌进展和治疗的生物靶点;在食管癌治疗方面,激活诱导铁死亡有助于减轻化疗耐药以及提高放疗的效应,近年的研究也发现一些中草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本文总结了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希望通过对铁死亡相关机制的深入挖掘研究,为未来食管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烧伤前后机体铁分布的变化。方法使用90℃蒸气制备烧伤小鼠模型,再利用比色法测定肝脏铁和脾脏铁。结果烧伤后小鼠肝脏铁无明显变化(分别为17.34μg/g±3.17μg/g和16.90μg/g±1.99μg/g,P〉0.05),而脾脏铁却显著升高(分别为17.34μg/g±2.31μg/g和24.46μg/g±2.63μg/g,P〈0.05),脾脏铁/肝脏铁比值升高(分别为1.048±0.297和1.459±0.268,P〈0.05)。结论组织铁分布变化说明烧伤后贫血的出现,可能原因是血清铁向脾脏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最新研究表明,铁死亡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近年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对铁代谢紊乱、谷胱甘肽耗竭和脂质过氧化三种铁死亡主要机制与AD的关系进行分类综述,以期为AD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并提示铁死亡有望成为治疗A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铁死亡是铁依赖性的活性氧过度累积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与铁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代谢等途径相关的基因均参与其调控,且调控机制较复杂。近年研究显示,铁死亡在肝脏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铁缺乏症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铁缺乏症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个月至3岁婴儿幼儿210例,按有丕铁缺乏分组比较其与智能的关系。结果铁缺乏症检出率为18.6%,铁缺乏组婴幼儿智发育商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铁缺乏程度越重,DQ值越代。结论铁缺乏症对婴幼儿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对无无贫血阶段及轻度缺铁性贫血期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临床某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频繁的输血造成慢性铁过载,常出现面色铁青、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肝硬化、生长发育障碍、糖尿病等,其中心脏病变是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患者主要的死因。本文对慢性铁过载的检测与除铁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艳伟  赵晋英  李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6):487-490,550,F0003
目的 探讨脑缺血对大鼠皮层、海马铁含量及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1)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1d、3d、7d、28d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脑缺血,假手术对照组仅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皮层及海马铁含量,应用DAB增强的Perls'铁染色法观察细胞内铁分布,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FP1在皮层及海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脑缺血第7天组皮层、海马铁含量开始增加(P〈0.05),缺血第28天组显著增加(P〈0.01);缺血第28天组铁染色明显增强,皮层和海马神经元中有大量铁沉积颗粒。正常皮层及海马组织中FP1表达明显,主要定位于锥体神经细胞。而脑缺血第7天FP1表达开始减少,缺血第28天降到最低水平。结论 脑缺血引起了大鼠皮层及海马铁含量升高,神经元中铁沉积;同时引起了FP1表达减少。提示脑缺血后FP1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铁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远洋渔民血清铁与血液7项红细胞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军 《河北医学》2002,8(2):116-117
目的:为了解远洋渔民因续航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副食品供应困难等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名远洋渔民,以航前、航后作自身对照的血液7项红细胞参数和血清铁、转铁蛋白。结果:航后的航前相比HCVP<0.05,RBC、MCH,RDWP<0.05。血清铁和转铁蛋白P<0.001。结论:饮用大量茶叶水造成吸收障碍,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多,铁需求量增加,补充铁剂不能维持平衡,造成机体铁亚临床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铁调节蛋白(IRP)在慢性病盆血(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增加其免疫反应,从而诱发建立贫血大鼠模型。对贫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铁含量、铁蛋白、NO、IRP-2mRNA水平及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追加福氏佐剂,肝伯、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ACD铁代谢改变特征一致;ACD大鼠肝组织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RP-2mRNA表达下调,NO水平与IRP结合活性呈正相关。结论:NO、IRP在ACD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铁调素、炎症因子与铁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一些非血红素蛋白及某些酶类的基本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铁代谢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铁过载可引起血色素沉着病,并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铁缺乏引起的贫血更是危害着数以亿计患者的健康。血和组织铁的平衡主要依赖于多种铁调节蛋白的参与。进入肠道的铁在十二指肠的细胞色素b(duodenal cytochrome b,Dcytb)、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l)、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ephaestin,HP)的共同作用下被吸收,其中FP1对调节铁吸收起着关键作用;转铁蛋白与转铁蛋白受体的结合促进铁向细胞内转运;铁蛋白与铁结合形成含铁铁蛋白储存于巨噬细胞(体内铁的主要储存形式);乳铁蛋白与铁的结合、转运、储存有关;脑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既有促进脑细胞铁释放也有铁摄取的作用,故其对脑铁代谢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RNA斑点杂交技术和彩色图像分析,观察了铁缺乏或铁负荷过重时淋巴细胞铁反应子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铁缺乏状态下,(第1,2,3组)IRE-BP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第4组)增强,杂交图像分析表明,第1,2,3组面积乘吸光度分别是第4组的11.7、8.5、5.6倍,而铁负荷过重状态下IRE-BPmRNA的表达受抑。  相似文献   

18.
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铁与其血红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7例无IDA阳性休征Hb〉110g/L的1-6岁及有IDA阳性体征Hb≤110g/L铁剂治疗有效儿童37例进行Hb测定及发铁测定,并对其发铁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儿童发铁无显著怀差异,正常组相关性研究表明,除1岁组锐利2发铁含量与其Hb呈弱相关外,其它各组无相关性,IDA儿童发铁与其Hb含量也不呈相关性。故用发铁含量代替Hb来诊断儿童IDA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研究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62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维铁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蔗糖铁静脉滴注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铁蛋白等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蔗糖铁静脉给药方法应用于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中,起效快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并且通过精心、细致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骨代谢与铁代谢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思  徐又佳 《医学综述》2008,14(12):1765-1767
对骨代谢的研究是骨科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过去数十年中对骨代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骨代谢与钙代谢相关性的研究。铁调素是一种能调节血铁水平的小分子肽类激素。自2001年发现铁调素之后,铁代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骨代谢与铁代谢相关性的研究也随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骨代谢与铁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铁超载可致骨质疏松,铁不足又使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