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研究直流配电网的故障情况及继电保护有利于促进直流配电网的可靠稳定运行,对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国内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在直流配电网的故障特征、保护原理和保护配置等方面的相应研究,并对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对供电质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首先介绍了目前配电网采用的继电保护;然后分析配电网的故障特点,配电网存在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定位困难、高阻故障保护和重合闸技术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保护的影响,并展望未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会对配电网上传统的继电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原有保护误动或灵敏性降低.针对这一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适应保护方案.说明了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利用IEEE 1588协议的请求应答对时方式保证了全网的保护实时同步采样.在采样数据保持同步的前提下,对配电网自动化的SCADA系统、保护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对各智能体的基本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利用SCADA系统的通信功能和各Agent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配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通过将不同地点之间的保护信息进行交换和协作,提高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的灵活性.与传统常规保护相比,该保护方案在保护的配合和整体性能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这一新方案更接近配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容易实现向智能配电网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直流配电网能友好兼容各类分布式电源和直流负载,与现有的交流配电网构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但缺少可靠、稳定的继电保护技术是制约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因素。概述了国内外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继电保护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直流配电网的结构、故障特性、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故障特性以及交直流相互作用对保护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国内外对交直流换流器继电保护的研究。最后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放射状链式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发电系统后,配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和整定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详细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原有的配电网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分布式电源并网时的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方案,该方案将配电网原有的距离保护改造为允许式方向纵联保护,提高了并网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微电网继电保护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微电网控制灵活、短路故障电流小,潮流双向流动等特点,探讨了微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法.通过研究CERTS微电网模型,讨论了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电流保护和重合闸的影响,提出了微电网系统级保护和单元级保护的概念.在微电网与公共配电网的连接点(PCC)处配置系统级保护;结合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技术,在微电网内部配置单元级保护,并给出了三种具体的保护方案,以实现对微电网的继电保护.并对现有的微电网继电保护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发电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DG引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灵敏性、速动性、选择性和可靠性产生的影响,并以10 kV配电网广泛采用的电流保护为例,分析了DG容量、接人位置对继电保护整定和配置方面的影响,提出了目前可行的系统故障时切除DG、限制DG容量、改变保护配置等解决方法,指出广域保护和微电网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将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DG)的大量应用对传统辐射状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从馈线保护的观点来看,分布式电源引入配电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线路结构和线路潮流方向,从而使得配电网保护装置的整定变得更为复杂。提出了在含有DG的配电网中,对传统配电网继电保护失效的几种典型情况如同期跳闸、熔断器保护的误断以及由于馈线重构引起的距离保护方向失灵,保护范围减小和保护失去协调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配电网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络的保护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对其保护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随着分布式发电的逐步普及、网状拓扑结构的应用以及电力用户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提供更加智能的保护机制。在基于IEC 61850协议的基础上对变电站内通信进行扩展,将其概念扩展到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即配电网通信。文章详细介绍了故障通道继电保护和电流差动继电保护两项技术,作为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和网络通信保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两种保护技术用于配电网通信保护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配电网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络的保护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对其保护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随着分布式发电的逐步普及、网状拓扑结构的应用以及电力用户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提供更加智能的保护机制。本文在基于IEC 61850协议的基础上对变电站内通信进行扩展,将其概念扩展到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即配电网通信。本文详细介绍了故障通道继电保护和电流差动继电保护两项技术,作为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和网络通信保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两种保护技术用于配电网通信保护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1.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从智能配电网(SDG)与配电自动化(DA)的定义、功能与技术内容入手,分析了SDG与DA之间的联系.介绍了高级DA的基本概念及其关键技术.对中国高级DA的研发与应用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孤岛是引入分布式电源以后在配电网中新出现的一种运行方式.根据配电网中负荷的重要程度,以等值有效负荷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配电网孤岛划分的模型,并采用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技术求解该模型.结合配电网孤岛运行方式,对传统可靠性计算中的最小路法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计算.通过对IEEE-RBTS Bus 6系统的仿真计算,说明本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合理接入配电网后,可以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姚志松 《电气时代》2004,(9):96-96,100
配电网是分配给用户电能的电力网,分高压(35~110kV)、中压(10kV)、低压(0.4kV)配电网。其设备分:变压器类、开关类、线路类、二次设备类四大类。通常指中低压配电网,常建有开闭所、配电室(台)、预装式变电站和环网柜等。配电自动化的实现需现场总线的控制应用,利用配电管理系统(DMS)、信息网络管理系统(MIS)、调度实时系统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调度运方系统(EMS),现场集中控制管理和无人值守,具有遥测、遥控、遥调、遥信的“四遥”功能。其在线运行系统可以自动故障隔离,并为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数据和图形的实时信息。开关和开关站…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伴生气的油田分布式发电具有容量小、分散的特点,根据负荷控制类型在潮流计算中将其作为PQ节点进行处理。提出了一种模拟退火与免疫算法相结合的网络重构算法,通过Boltzmann模拟退火算子来进行选择操作,同时采用免疫疫苗思想,保持了种群的多样性,并提升了收敛性能。根据进化过程中易产生不可行解的特点,提出环路公共开关矩阵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可行解的产生,进一步缩小了最优解的搜索空间。验证算例表明了该重构方法的优越性,在油田电网中应用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姜文  余加喜 《电测与仪表》2020,57(16):101-108
随着分布式发电、储能和需求响应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交易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为了保障售电市场的供需平衡和配电网的可靠性运行,提出了一个基于配电网格的配电网调度交易机构模型。该模型中各个配电网调度交易机构利用配电网格内的分布式电源、需求响应和储能来调度网格内负荷供应,并通过迭代方法计算配电节点边际电价。对某八节点网络的算例进行分析,将配电网格中的调度优化问题建模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并利用CPLEX求解器求解。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使电力系统中的所有能源都能够竞标并从电力市场中收益,从而有效降低系统供应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对电网电压造成的影响、DG的最优配置以及配电网的电压调整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DG对配电网的影响,然后利用恒定电流负荷模型和均匀配电网模型分析了DG在配电网中的最优配置问题,提出了DG最优配置问题的方法,最后利用SVC和变压器综合调压的方法调节配电网的电压,在符合配电网的电压要求的条件下,降低了配电网的网络损耗,并且仿真验证了该综合性调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施刺激内需政策以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电商的迅猛介入,将促使家电渠道再次变革。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中国家电产业的日臻成熟,促使国内家电渠道面临着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渠道下沉与渠道触电将是渠道新变革的两个重要方向,而分销、扁平、连锁、网购则是渠道发展的基本路径。现状——再临变革家电渠道的沿袭变革,是与家电产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家电产品处于导入期时,也正是原国有商业企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流分布的电网功率分布因子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经典电路理论提出电网电流分布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了电源负荷分配因子和负荷电源汲取因子的解析模型及求解算法,揭示了发电机与负荷间的直接的功率传递关系。最后,通过分配功率与汲取功率之间的差额得到任一电源到负荷传输功率过程中的功率损耗。该方法在IEEE 3机9节点系统上进行了应用,其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算法为输电设备的使用份额以及输电过网费用的计算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配电网是实现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运行控制、电网与充放电设施互动、智能配用电等电网分析与运行关键技术的有效解决方案。研究分析了主动配电网的网架规划模型,包括主动配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消纳模式、主动配电网潮流流向、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及主动配电网经济优化函数。最后对主动配电网中间歇式新能源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能源结构优化规划目标函数,为主动配电网经济计算与优化评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配电台区自动化程度低、运行状况无法远程监测等问题,设计基于IDTT-B配电终端的智能配电台区,为运行管理单位实现配电台区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论文详细阐述了智能配电台区的建设,包括对原有配电台区的升级改造、采用基于IDTT-B配电终端的新型智能配电台区建设、通讯网络的建设、主站建设等,重点介绍了IDTT-B配电终端的开发设计,该终端集配变监测、电能质量监测、温湿度测量、低压开关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集成度高,支持远程控制、远程通讯和远程软件升级,投资小,性价比高。最后,介绍了基于IDTT-B配电终端的智能配电台区的技术特点、总体性能及应用场合。新型智能配电台区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成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