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水度概念和广义给水度变化规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讨论了给水度的概念,区分于重力给水度和广义给水度两种定义,然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探讨了地下水位匀速下降条件下,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广义给水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土层的给水度是平原潜水区的水资源计算的重要参数,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观点系统分析"水转化"的成因规律,进一步认识土层水运动形态,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土层的给水度,这是撰此文追求的目的。为此,明确了随着水位埋置深度的变化,含水层的给水度变化的特点,并且运用土质水分运动模拟地下水动态,推求降雨入渗补给和水蒸、散发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变给水度的潜水面运动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oussinesq方程进行修正,在地下水模型中考虑给水度的可变性,建立了可变给水度的潜水面运动方程。考虑包气带的水分存贮作用,提出了一个可变给水度潜水面运动方程的通式,使给水度的变化间接通过包气带吸力的变化特征来表现。通过引入简化的或经验的给水度变化模式,建立了基于完全给水度和基于Boulton滞后理论的潜水面运动方程。使用Hydrus2D程序模拟砂料的渗流槽试验以检验经改进的方程,结果表明基于完全给水度的方程显著改善计算结果,而基于Boulton滞后理论的结果与难以确定的滞后因子有关,且不一定能够反映实际滞后排水特性。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随机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待定系数摄动随机有限元法为基础,在以渗透系数、给水度、边界、源汇项为随机变量的条件下,建立了二维潜水非稳定流随机模型,编制了二维摄动随机有限元通用程序。通过对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的随机模拟,分析了渗透系数、给水度、边界、开采量4个随机因子对水头模拟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水头期望值影响的灵敏度:渗透系数最大,其次为给水度和边界值,井开采量最小;对水头方差影响的灵敏度:给水度最大,其次为渗透系数和边界值,井开采量最小;对水头摄动量影响的灵敏度,两个随机参数中渗透系数较大,给水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给水度的计算很多,在水资源评价中,选择单一的方法难以保证精度。本文结合潜水动态试验。对几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有代表性的给水度推求方法,提高水资源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给水度μ是土壤释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通过风积砂的室内排水试验,研究浅层地下水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并用不同的公式计算给水度。试验结果表明,风积砂介质的水位埋深小于60 cm时,给水度为一变量,随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所选的给水度计算公式中,雷志栋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最相近,可准确表达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均质土坝设计中,水位骤降通常是拟定上游边坡时需控制的工况。水位降落期浸润线位置判别和确定,为大坝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合理判别水位降落速度是浸润线计算的关键步骤,为此,用k/μv表示库水位相对于渗流自由面下降的速度,以区别库水位是缓降、快降还是骤降,并以此来判别和计算浸润线。渗透系数k值一般可通过试验给出比较精确的数值;给水度μ是确定浸润线位置的关键参数;黏性土μ值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确定方法。此次研究采用了公式计算和查表对比的方法确定合适的给水度值,并用不同公式进行了水位下降快慢的判别,提出了水位骤降期坝型调整和稳定计算指标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通过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之后,选取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文章分析确定了阜蒙县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并阐述了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圆柱砂体排水实验来模拟潜水含水层的排水过程,分析了整个实验过程中给水度随水位埋深和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大和随着排水时间的延长,给水度都逐渐增大。当排水实验从水位埋深为0 cm(砂表面)开始,水位稳定在15 cm时,给水度最大值为0.05;当排水实验从水位埋深为75 cm开始,水位稳定在90 cm时,给水度最大值为0.25。通过对Nachabe解析解公式验证,当水位埋深大于等于75 cm时,由该式计算的给水度值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黄土含水层给水合理取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佩成 《水利学报》1999,(11):38-41
给水度μ值乃是地下水计算和水资源评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常用参数, 它的正确取值一直在被研究,本文介绍了作者通过在黄土地区开展实地测试获得的有关最新成果, 介绍了利用中子水分仪等设备, 揭示的含水层释水过程和给水度变化过程, 剖析了该过程的内在机理, 发现了过程给水度μt 值与时间呈双曲线变化的规律, 进而推出了反映该规律的相应公式. 在测得含水率变化的基础上, 利用该式便可解决给水度的合理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阿维里扬诺夫潜水蒸发经验公式确定给水度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线性回归,这时需先确定极限埋深或蒸发指数,其确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从而影响给水度的确定。用高斯-牛顿法拟合参数,实现了参数推求的一举寻优,算例表明,该方法实用可行,使拟合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参数敏感度分析是地下水数值模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以河间地块潜水含水层为例,基于MODFLOW程序建立了正弦形式补给条件下的二维模型,根据局部敏感度分析方法设计了2组数值试验,对渗透系数和给水度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研究表明,渗透系数和给水度与观测孔水位振幅分别呈对数反比和线性反比关系;地下水位对补给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渗透系数与滞后时间呈对数反比关系,而给水度与滞后时间则呈线性正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模型校正、参数敏感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土含水层给水度合理取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佩成 《水利学报》1999,30(11):0038-0042
给水度μ值乃是地下水计算和水资源评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常用参数,它的正确取值一直在被研究,本文介绍了作者通过在黄土地区开展实地测试获得的有关最新成果,介绍了利用中子水分仪等设备,揭示的含水层释水过程和给水度变化过程,剖析了该过程的内在机理,发现了过程给水度μt值与时间呈双曲线变化的规律,进而推出了反映该规律的相应公式。在测得含水率变化的基础上,利用该式便可解决给水度的合理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层粘性土给水度测试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水度在地下水资源计算中是关键性的水文地质参数,在有粘性土分布,尤其是黄土分布的灌区,潜水水位变幅带以及部分潜水含水层,计算降水入渗系数、灌溉入渗系数以及蒸发率等都需要求知粘性土给水度值。本文为了获得粘性土给水度值,采用了疏干漏斗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以及粘性土给水度仪室内测定法等进行测试对比,试图找出合理的方法,以解决当前生产急需。  相似文献   

15.
土壤给水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土壤水动力学的原理,就地下水位降落时的土壤疏干排水给水度问题进行了初步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给水度是一与土壤中非饱和流有关的概念,其值大小不仅由土壤质地所决定,而且还和地下水位的埋深、蒸发或入渗强度大小有关。文中提出的按稳定流态计算完全给水度的近似方法,可供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水量平衡出发,利用小河站流域实测的降雨,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及地表径流等资料,在假定包气带土层入渗潜力I_p和含水层给水度μ的情况下,计算由次降雨引起的地下水位升值和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再将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求其平均相对误差A。以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选,便可确定流域综合给水度μ。经用实测地表径流量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证明该方法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给水度”又称“释水率”,是水文地质中一个专业术语,指地下含水层的体积与其内能保存重力水体积之比的倒数,即当含水层被疏干时所能给出的水量与疏千含水层体积之比。地下水含水层中不同岩性有不同给水度(表1)。给水度差别很大,最大者相差40多倍。说明地下水在粗砂砾石层中降低1米,在裂隙灰岩和粘土中就可降低30~40米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水位匀速下降条件下垂向一维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并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层状非均质介质给水度的变化规律,包括层状非均质条件(夹层性质、位置和厚度)、水位降速以及初始水位埋深对给水度变化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饱水、释水试验,结果发现:①释水初期,上部土层的释水速率较下层快,释水高峰期之后,下层释水速率较上层快;②含水层的释水是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快慢程度与黄土层的孔隙性和黏重有关,孔隙性越差,岩性越黏重,释水过程越长;③过程给水度与释水时间呈双曲线关系变化;④过程给水度随释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时间无穷大时得到的给水度才是理论上的真正给水度。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选取与地下水流场密切相关、反映地下水系统内部性质的渗透系数K与给水度μ作为敏感性分析的因子,采用单一参数灵敏度分析法与多参数组合灵敏度分析法,选取流场上游处和下游处的两个地下水头观测点进行参数变化引起的水位变幅分析,从而识别出影响地下水流场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对渗透系数K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渗透系数K与给水度μ两个参数对区域地下水流场的影响中,渗透系数K占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