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100mg2次/d;实验组口服西乐葆100mg2次/d及盐酸坦索罗辛0.4mg1次/d。随访4周评估两组间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次数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85.7%(30/35)和57.1%(20/35),总有效病例实验组为32例,对照组为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有效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并显著减少排石过程中肾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组。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坦索罗辛治疗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7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石排出时间(5±3)d、因肾绞痛的发作而需镇痛剂的使用率为2.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d及17.5%(P〈0.05)。2周内两组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多沙唑嗪在输尿管远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应用的效果。方法把13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ESWL后抗炎治疗3d,每天服用排石冲剂,饮水不少于1.5L;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4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情况、出现绞痛时镇痛药的使用次数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4周。结果对照组排石完全排出42例(66.7%),治疗组排石完全排出41例(8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对照组平均使用止痛药次数1.08次,而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使用止痛药次数0.62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1)。治疗组除2例发生眩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沙唑嗪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止痛药的使用次数,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tamsulosin)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直径均小于0.8cm)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2周后观察并对比: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2周内结石排出率,治疗组为12例(66.7%),对照组为11例(6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3)d、(1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应用镇痛药物,治疗组为4例(22.2%),对照组为9例(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有效增加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并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东文  利宏泰 《海南医学》2010,21(11):39-40
目的比较盐酸坦洛新(齐索-浙江海力生)、心痛定和654-2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四组,每组30例,结石直径为0.5-1.0cm。四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左克)0.2g,Bid,双氯芬酸(扶他林)50mg,Bid。A组加用盐酸坦洛新0.2mg,Qd;B组加用心痛定10mg,Tid;C组加用654-210mg,Tid;D组(对照组)未给予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 2周内结石排出者A组为28例(93%),B组为25例(83%),C组为24例(80%),D组为18例(60%)。各组比较排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排石时间分别为(4.6±2.7)d、(5.2±2.8)d、(5.6±3.5)d、(5.6±4.6)d,A、B、C组较对照组(D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B、C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治疗中,盐酸坦洛新、心痛定和654-2在排石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能缩短结石排出时间,盐酸坦洛新作用优于心痛定和654-2。  相似文献   

6.
段良斌  胡仁广  张国顺 《吉林医学》2013,34(13):2495-2495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排石颗粒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结石直径0.4~0.8 cm。治疗组服用排石颗粒20 g,2次/d,同时给予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纯服用排石颗粒20 g,2次/d。两组患者均口服左氧氟沙星0.2 g,2次/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2周内治疗组结石排出18例(75%),对照组结石排出12例(50%),平均排石时间对照组为9.9 d,治疗组5.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发生肾绞痛需要镇痛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2周内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联合排石颗粒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明显提高结石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是一种有效、经济、无创的输尿管结石排石疗法。  相似文献   

7.
金峰  吴勇 《当代医学》2010,16(20):158-158
目的比较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辅以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的排石疗效。方法输尿管上段1.0~1.5cm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成4组,第1组ESWL治疗后加环丙沙星0.5g,2次/d,共7d;第2组在第1组方案基础上加中药自拟的排石一号方治疗;第3组在第1组方案基础上加西药硝苯地平片10mg,3次/d,双氯酚酸钠片100mg,2次/d.第4组将前3组方案组合一起。各组方案用药以结石排出输尿管或治疗2周为疗效观察终点。结果 4组均无因ESWL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结石平均约1.0~0.2cm,结石排出率分别是70%、80%、82%、94%,P≤0.02。排石时间9~12d.4组再发疼痛率约9例(18%)、6例(12%)、4例(8%)、2例(4%)。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辅以中药方剂(排石一号方)和西药硝苯地平片和双氯酚酸钠片能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疼痛再发。  相似文献   

8.
陈粮  张琰 《吉林医学》2011,(35):7502-7503
目的:评价萘哌地尔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0.4~1.0 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口服山莨菪碱5 mg,3次/d;氧氟沙星0.2 g,2次/d;排石冲剂1包,3次/d。B组为治疗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25 mg,1次/d;双氯芬酸肠溶胶囊50 mg,2次/d。统计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使用止痛剂例数。结果:A组排出结石15例,B组排出结石31例,B组排石率大于A组(P<0.05)。A组排出结石时间(7.8±3.2)d,B组排出结石时间(4.1±2.3)d,B组排石时间短于A组(P<0.05),使用止痛剂例数A组5例,B组1例(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萘哌地尔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排石率高,排石时间短,止痛剂使用例数少。  相似文献   

9.
孙健  邱明权  高洋  廖高源 《四川医学》2009,30(8):1301-1302
目的研究特拉唑嗪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药物排石治疗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10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特拉唑嗪2mg,1次/d,时间控制在2周以内。结果治疗组排石率为78.8%;对照组排石率为46.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平均排石时间为5d。对照组为8d;治疗组在治疗中无绞痛复发。结论特拉唑嗪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和C3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给予EWSL治疗后,A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B组口服索利那新5 mg,C组口服索利那新5 mg、坦索罗辛0.2 mg,均为每天1次.比较各组结石清除率、排石时间、肾绞痛再发率、石街形成率及服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于6~10 mm的小结石,3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10 mm的大结石,C组的清除率为100.0%,A组90.5%,B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结石排出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1),而C组排石期间的疼痛程度低于B组(P<0.05),3组肾绞痛再发率和石街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联合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安全有效,可缩短排石时间,降低石街形成率,尤其适用于直径>10 mm的大结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金通淋排石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直径小于8m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三金通淋排石汤,同时给予坦索罗辛(哈乐)0.2mg,早晚各口服1次。对照组单纯服用坦索罗辛。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3周内结石排出率,治疗组为35例(87.5%)、对照组为24例(60%)(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5±3.5)d、(8.6±4.5)d(P〈0.05)。3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2例(5%)、3例(7.5%),(P〉0.05)。结论:三金通淋排石汤联合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缩短结石的排除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石CT值在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选择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按输尿管结石CT值大小分成两组,CT值<700 HU组和CT值≥700 HU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进行治疗,比较各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残留率和未改变率.结果 采用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中,CT值<700 HU组的结石排出率为75.0%,高于CT值≥700 HU组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中,CT值<700 HU组的结石排出率为83.3%,CT值≥700 HU组的结石排出率为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值<700 HU组的患者中,采用ESWL治疗的结石排出率为75.0%,采用URSL治疗的结石排出率为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值≥700 HU组患者中,采用ESWL治疗的结石排出率为46.9%,低于采用URSL治疗的结石排出率(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CT值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CT值低者采用ESWL治疗结石排出率较高,CT值高者采用URSL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坦索罗辛0.4 mg和0.2 mg对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口服坦索罗辛0.4 mg/d,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d,研究时间为8周。分别于基线第2、4、6、8周采集患者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数据。比较不同剂量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68例患者,最终试验组29例、对照组2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结石排出率均随时间不断提高,从第4周起试验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比36%,P〈0.05)。对不同直径结石的分层分析显示,〈5 mm直径的结石,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石排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83%),5~10 mm直径的结石,试验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 mm:71%比45%;8~10 mm:57%比25%)(P〈0.05)。整体上试验组的结石排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0.34±6.23)d比(17.73±9.30)d](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5 mm结石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石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2±4.55)d比(16.73±2.49)d],5~10 mm结石的排出时间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5~〈8 mm:(14.39±6.31)d比(19.25±10.33)d;8~10 mm:(18.92±8.91)d比(27.67±13.52)d](P〈0.01)。本研究中未见不良反应报告。结论治疗输尿管结石,坦索罗辛0.4 mg疗效优于0.2 mg,能明显增加5~10 mm直径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率,缩短其排出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卓晖  李强  刘光  袁仁斌 《四川医学》2009,30(4):475-476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临床效果。方法166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进行日常活动。B组除与A组相同外,口服普鲁本辛3次/d,15mg/次。C组除与A组相同外,每晚口服坦索罗辛0.4mg。观察结石排出率。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第1、3、7天,A组和B组患者碎石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坦索罗辛有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微创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观察组:结石位置偏低,积水较少的患者采用URL手术;结石体积较大,肾积水较明显且结石位置接近肾盂者采用MPCNL手术。结果观察组术后3d结石清除率(70.00%)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d结石清除率(25.00%)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3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的URL及MPCNL手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疗效佳,而且也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总医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共154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蜥后腹腔镜手术(RLU)取石,94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治疗,对比二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结石取净率、术后高热(体温〉38℃)、住院时间等。结果RLu组手术时间为(85.4±17.6)min,长于MPCNL组(70.2±20.1)min(P〈0.05);术中出血量MPCNL组平均(100±14)ml,高于RLU组(40±13)ml(P〈0.05);手术后结石清除率MPCNL组为96%(90/94),RLU组为100%(6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RLU组为(8023.70±1231.23)元,MPCNL组为(11184.25±1325.7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RLU均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使用何种方法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设立为Ⅰ组,其余30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设立为Ⅱ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Ⅱ组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达90%,明显高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输尿管穿孔、感染、黏膜撕脱、结石上移的例数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明显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排石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方法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比较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CTU)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包含两组资料。一组为阳性法组,收集B超提示输尿管结石,行静脉肾孟造影(IVP)的患者共36例,患者行IVP检查后接受64层CT平扫;另一组为阴性法组,收集23例急性肾绞痛疑为输尿管结石直接行64层CT平扫。将上述两组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KUB+IVP与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阴性法CTU与超声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以及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用SPSS1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1)阳性法组36例输尿管结石中,KUB+IVP诊断正确者20例,阳性法CTU诊断正确者3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2)阴性法组23例输尿管结石中,阴性法CTU诊断正确者22例,B超诊断正确者1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诊断输尿管结石正确率无明显差异(χ^2=0.55,P〉0.05)。结论阴性法CTU与阳性法CTU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率优于B超,KUB+IVP;阴性法方便快捷、不需使用对比剂,尤其适用于肾绞痛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135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WL组(57例)和URSL组(78例),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RSL组结石一次性清除率、有效率明显高于ESWL组,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ESW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L组肾绞痛、恶心呕吐及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ESWL组,而血尿发生率高于ESW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S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